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夹带私货——借山田尚子监督采访记录自己的感受

2022-01-17 17:41 作者:ZoRaX  | 我要投稿

前言

并不是对于采访的严格转述概况,结合了个人理解,表述存在偏差。不过,看完山田的采访,我感觉确实对于认识动画,以及了解山田创作的过程很有帮助。

Q:以动画的形式描绘平家物语

对于接触现代剧以外的故事,对山田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挑战。山田本人对于这段历史故事看来并不算熟悉,如大多人一样是在日本学生时代背过课文。不过山田自己也表示尽量去摆脱高中课本留下的印象,用空白的状态去看待理解每一个人物。一方面,平家物语涉及到很多很多的人物,需要表现他们不同的美学、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这段故事日本观众耳熟能详,因此动画注重人物活着时人物的情感转变,像绘制一部抒情诗一样。

确实,比起山田以往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讲述几个人的现代剧的故事,平家物语是多种意义上的新题材。

Q:如何构思制作这部动画

山田读原作的过程中,觉得在十多年地篇幅,这种不断地描绘着变化的东西十分有趣。这部作品本身由琵琶法师不断传唱、发生变化的这件事也很有魅力。表现出这种变迁的感觉,出于这样的思考,山田尝试从琵琶法师这样一个旁观者视角入手,让琵琶作为作品的主人公。琵琶本人作为一个不变的视角,不变的存在,以她的视线去观察平家众多人物的变化。

山田本人表示在历史方面了解不算充分,脚本上吉田发挥了很多作用,包括篇章的选取、故事的选取拓展,以及原创故事的创作。美术设定上则主要是久保友孝,包括外景、建筑、宫殿住宅等等。关于分镜,由于不是现代剧,而是一个淳朴的历史故事。无论是具体的物件,还是当时世人的观念和心理,对于山田都是新的挑战。

琵琶法师作为传唱者的变化,嘶,看的时候没感觉出来啊。确实是一个行走的摄像机。不过其实琵琶在这十多年其实也在改变,从不愿面对未来,逃避挣扎,变成一个更坚定的见证者。而白发的琵琶在叙述时留下的泪,也让我们看到了时过境迁的她不变的品格。

分镜那里,山田举了有点奇怪的例子哈哈,让我想起了上课走神的自己。山田脑内:没有电力。人造的东西...摄像机也没有。蜡烛也不知道有没有啊。那光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星星的呢。于是山田开始思考了事物的起源。山田还是很认真地考虑画面表达的,光源、拍摄方式、叙事借用的物件这些都要加入新的考虑。这一点我认为山田做的蛮成功的,这是一部看得到她画面特色的作品,那种看得到空气流动的画面,光线用的非常有山田的感觉。许多场景中的小物件,比如,花、扇、乐器这些细节做的也是蛮好的。

Q:作品的生死观

在山田看来,生死观像战争一样,最初给人感觉是非常遥远的东西。贴近思考之后,就觉得面对可怕的死亡,这些人是如何享受每天的生活的。山田认为并非因为是历史人物,就应该去战斗,因为不知道死亡即将何时到来,所以就快乐的生活吧。例如平清盛,乍一看给人感觉是个可怕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也有丰富的想法,充满挑战精神,就想着他是不是其实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叔呢。山田选择贴近人物的思想去描绘人物,并不是因为历史人物就用特殊的方法。

对于这点山田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我在观看过程中,总觉得本作的死亡其实并不厚重,甚至有些还是非常轻描淡写。尤其是平重盛,这样一个可靠稳重的好大叔就这么仓促的走了,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不是一种很让我接受的效果。

Q:关于角色塑造

每个角色形象偏差不大,塑造时的想法就是:每个人都有可爱的地方,都是很有魅力的人。因此,大家对待角色时看到了相同点,即作为一群普通人,处于平和的立场,没有那种敌我对立的感觉。

点名表扬了悠木碧,基本阐述角色的形象和处境就可以信赖的放养了。点名表扬了杉田智和,完成度真高啊。也提到了法皇和平清盛两人,他们是彼此仇视的关系,但是作为旁观者角度又不会进行评判的感觉(没有强烈的对立敌我),两位声优表演很精彩。

角色确实,少了很多历史剧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尔虞我诈,更注重展现了这些人作为普通人的部分。真的蛮有山田风格的改编啊。对于对这段历史了解的非常清楚的日本观众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角度吧。

这里把后面的 cast 采访也放到这里。这里提到了琵琶眼睛的设定,第一集琵琶和重盛有同样的眼睛,很简短有力的就能把两个人的关系拉近,不过琵琶这个角色的塑造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她的想法。在平家物语整个故事里,琵琶是唯一这样一个每位观众都不知道她将何去何从的人,对她的描写总给我感觉一种失衡感,刻意的去淡化她这个旁观者,包括她的故事背景,她的情感态度。但在面对死亡的情节,她的爆发又突然非常强烈。从效果上讲,我觉得和这个琵琶法师产生共情还是比较困难的。

Q:关于音乐

之前制作电影,山田更倾向于那种一口气、一部完整独立的作品的感觉,把配乐的主要定位放在,帮助作品更加清晰易懂。这次尝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做成不同以往效果的作品。方式上,配乐作为一件系列作品整套创作。配乐风格上,山田选择了不局限于当时时代的乐器,也使用了一些流行的风格,主要考虑的是具体场景、角色的契合。琵琶(乐器)唱曲是动画的核心支柱,起到串联、特色的作用。其他场景的配乐的创作还是比较自由的。点名表扬了琵琶监修后藤,最后一段琵琶居然是即兴表演,完全没看出来啊。

这里其实关于很多细节并不是很懂。比如这和他们以前的创作方式到底不同在哪,选择这样的风格又是为什么。这里也看了一下牛尾的采访。牛尾提到,山田要每一集都有一段琵琶唱曲,因此他在创作其他配乐时需要达到必要的铺垫。本作的配乐效果也真是非常好听啊,配乐与画面的搭配非常精彩。也是我最喜欢这部作品的一点。

这里,牛尾也提到蛮有趣的一点。他感觉作为琵琶法师的后藤演奏琵琶几十年,琵琶对于后藤倒不如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感觉其实是一个非常适用于琵琶(女主)的理解。琵琶(乐器)能作为琵琶(女主)的一种生活方式,去表达她的情感也好,去映衬这段历史也好,应该是很不错的事情。配乐恰到好处的铺垫,确实让琵琶演奏的部分达到了不错的表现效果。


夹带私货——借山田尚子监督采访记录自己的感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