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儒学对西方哲学的批判 (草稿 一 )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儒学、道学、佛学,却从未出现过哲学这个另类。
哲学一词源生于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原意是"爱智慧",十九世纪由日本哲学家西周首先翻译为“哲学”一词,后来,才从日文传入中国。在古希腊,哲学是和神话相伴而生的。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古希腊神话可谓美轮美奂,虚无缥缈却又大行其道,这就引起了一部分追求真相的人的思考。从神话的世界折返回现实世界的思考就诞生了古希腊的哲学。苏格拉底就是最早的代表人物。
中国儒学的产生源于伏羲氏仰观俯察。《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经过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充分显示出,仁德比刀剑更有力量。经文王周公的发扬光大,礼乐文明的基础轮廓形成,春秋时期,经孔子的系统整理,完备的中华文明形成体系。儒学就是诠释这个文明体系的学说。
简单的说,儒学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真相追求永恒存在的学问。从现实着手,去寻求现实背后的永恒,这才是儒学的生命力和令人神往的地方。
随着希腊神话向众叫神学的转变,哲学也相应跟着延伸,派生出其他门类的学科,如物理学、几何学、生物学、逻辑学等等。但最终有一个问题绕不过去,就是除了“上弟”,“我是谁”这个命题。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声称是虔诚的罗马田主叫徒,在其全部的哲学论述中总想撇开上弟。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弟来推一把,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迪卡尔最后的无奈,“我思故我在”为“我是谁”找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哲学归宿。
西方哲学,一方面逃脱不了众叫神学的稀泥坑,另一方面还被物质的枷锁禁锢着。
孔元2573年八月十五日 (草稿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