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骆宾王《在狱咏蝉》

2020-06-09 22:58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骆宾王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写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因为上书议论政事触忤了皇后武曌,因此被诬以贪赃的罪名而下狱,在狱中所作的一首诗。之前说过在初唐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依附武后,有人选择中立,还有人选择直言进谏,最后被一心讨好武后的人打入监狱。骆宾王就属于这最后一类人。

当他遭到陷害入狱的那个秋天,他听到外面有蝉鸣之声,就写下了这首《在狱咏蝉》。

【写作手法】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写作方法。虽然从形象上看他是从蝉声写起,可他实在都是用蝉这个形象来比喻人,来寄托自己的情志。

【详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西陆”指秋天,“西陆秋蝉”说的是秋天的蝉声。秋蝉在中国诗歌中总是会使人联想到悲哀、孤寂,联想到手迫害。在这首诗中,作者骆宾王在狱中听到蝉的鸣叫,同样引起了这样一种共鸣,所以他接下来说“南冠客思侵”。

“南冠”是囚犯的代称;“客”是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不说“我”,而说“客”,是为了推远一步距离。“侵”是扰乱的意思。

首联这两句是说:我听到秋蝉的鸣叫,就引起我做囚徒的客思。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是不能忍受之意,那么使我悲哀到不能忍受的是什么?是 “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玄鬓”,曹魏时有一个宫女,把头发梳成蝉翼的样子,被称为“蝉鬓”;蝉和头发都是黑色的,所以他这里就用“玄鬓”来指代蝉了。在这首诗里,他用“玄鬓影”代表蝉,是来对“白头吟”的。这个“白头”指的是人,“玄鬓”指的是蝉,两个连起来:我所不能忍受的,就是它对着我来鸣叫。

此外,关于“白头吟”还有两个出处。

1、汉乐府的杂曲歌词:“坐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以“白头”来表示他忧心深重。

2、西汉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本来是个挺浪漫的爱情故事,结果两人结婚不久司马相如就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子,卓文君就很伤感,写下了《白头吟》。诗中说,我本希望能跟你白头偕老,可没想到现在你对我的感情竟然改变了!

“玄鬓影”和“白头吟”相对的原因正在于“玄鬓影”三个字结合可以成为一个名词,而“白头吟”因为有一个出处,也就相当于一个名词了。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露重”是景物。到了秋天,晚上的露水就很浓了。而浓重的露水沾湿了蝉翼,它想飞起来的时候,是“飞难进”;而且秋季多风,秋风的力量越来越强,所以蝉发出来的悲哀的鸣叫就“易沉”,很容易被风吹散,没人能听到了。

这两句虽是写物,其实是在以物喻人。

“露重”其实是在说当时武则天执政时恶劣的政治环境。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但这个“风”实在太多了。“风”指的就是外界对他的迫害和摧残,他不就是被诬陷入狱的吗?“响易沉”,他也想武则天提出过一些忠言的劝告,结果还不是没有人听,一样消散了。可见,他虽说的是蝉,而事实上每一句都在说他自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这一联中,虽然表面上像是在写人,但实际也是在写蝉。他说: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同时也可指蝉的高洁。蝉怎么就高洁了呢?你想一想,蝉一般待什么地方?树枝子上。它吃什么呢?餐风饮露。它从来不吃昆虫类的东西,所以它没有污秽。那蝉它从不吃污秽的东西,可谁又相信它的高洁呢?唉,我为了谁,又向谁来表白我这一份高洁的情意呢?“予心”中的“予”既可以指骆宾王自己,同时也是蝉,是即人即蝉。

【总结】

在这首诗中,物与人起初是分开的,然后慢慢地并举,慢慢地合拢,最后蝉与人完全混合在一起,即蝉即人,即人即蝉,他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骆宾王《在狱咏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