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列传——大汉西域(史记)

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
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
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
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
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
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
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近盐泽。
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
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和匈奴的风俗相同。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万人,勇敢善战。
原先服从于匈奴,待到强盛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
拉弓打仗的战士有八九万人,同大宛是邻国。国家小,南边被迫服侍月氏,东边被迫服侍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
拉弓作战的战士有十多万,它近一个大的水泽,无边无岸,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之北。
它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
这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
拉弓打仗的战士也一二十万。
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
以前,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待到被匈奴打败,大部分人就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并把它打败,令其臣服于月氏,于是建都在妫水之北,作为王庭。
而其余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的地方。
其习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
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
近妫水,有集市,人们为做生意,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或者几千里以外的地方。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称象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
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
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西边数千里,近西海。
那里天气炎热潮湿。
人们耕种田地,种植稻子。
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甕坛那样大。
人口众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
把它当做外围国家。
条枝国的人善长魔术。
安息的老年人传说条枝国有弱水和西王母,却不曾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
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与大宛的风俗相同。
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
这个国家的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们善于做买卖。
待到大月氏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
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
都城叫蓝市城,有贸易市场,贩卖各种物品。
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张骞说:“我在大夏时,看见过邛竹杖,蜀布,便问他们:‘从哪儿得到了这些东西?’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到身毒国买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那里的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大致与大夏相同,但地势却低湿,天气炎热。它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那里临近大水。’我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于汉朝西南。身毒国又处于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郡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离蜀郡不远了。如今出使大夏,要是从羌人居住区经过,则地势险要,羌人厌恶;要是稍微向北走,就会被匈奴俘获。从蜀地前往,应是直道、又没有侵扰者。”
天子已经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出产很多奇特物品,人民定居一处,与汉朝人的生活颇相似,而他们的军队软弱,很看重汉朝的财物。
北边有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他们的军队强大,但可以用赠送礼物,给予好处的办法,诱使他们来朝拜汉天子。
而且若是真能得到他们,并用道义使其为属,那么就可以扩大万里国土,经过辗转翻译,招来不同风俗的人民,使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传遍四海内外。
汉武帝心中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遣秘密行动的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起程,一路从徙出动,一路从邛僰启行,都各自行走一二千里。
结果北边那一路被氐和笮所阻拦,南边那一路被嶲和昆明所阻拦。
昆明之类的地方没有君长,善于抢劫偷盗,常杀死和抢掠汉朝使者,汉朝使者终究没能通过。
但是,听说昆明西边一千余里的地方,有个人民都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蜀郡偷运物品出境的商人中有的到过那里,于是汉朝因为要寻找前往大夏的道路而开始同滇国沟通。
最初,汉朝想开通西南夷,浪费了很多钱财,道路也没开通,就作罢了。
待到张骞说可以由西南夷通往大夏,汉朝又重新从事开通西南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