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以现在科学水平,人类是否能抗衡

2022-03-02 14:41 作者:天下十三洲  | 我要投稿


大约在6000多万年以前,恐龙便突然灭绝了,科学家至今都在猜测其灭绝的真正原因,在以后的时间里,又有大批的动植物灭绝了,诸如欧洲野牛、袋狼、嘟嘟鸟等生物不胜枚举。

目前,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数以千万种生物曾出现过,又悄然灭绝了,那么如果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以现在科学水平,人类是否能够抗衡物种大灭绝?

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同时也尝到了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苦果,从上一个冰河时代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万多年,众多的昆虫、植物、鸟类、哺乳动物等迅速灭绝,每年约有14万种生物永远消失。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类如何未雨绸缪,应对物种多样性的问题。

13年前,瑞典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的科学家得出结论,确定了人类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大气层污染、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森林减少等诸多方面,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地球崩溃,那么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其实人类一直在行动,积极应对物种多样性的问题。早在几十年前,近17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肯定了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必须承担的责任,也促使世界各国尽可能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18年前,各国还通过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植物的条约,从而保护人类食品安全,将粮食危机降至最低,确保粮食和农业植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各国努力将特定的植物种子集中起来进行保护。

因为气候灾害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而农作物生产可能随时遇到气温升高或者降低、雨水减少或者增加、病虫害等问题。

所以科学家和作物育种专家必须有预见性地保护这些植物的种子,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因为灾害导致种子消失,未来的农业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位于挪威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之上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世界上第一座属于全人类的种子库,也是目前全球最安全的末日农作物备份种子库,是粮食安全的最后保障。

在其中的种子储存了来自230多个国家的5000多种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种子,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的植物种类。当地球突发灾难时(战争、自然灾害),这些种子可以无偿提供给科学家、农民。

种子库的选址经过科学家们的深思熟虑,首先离北极较近,温度非常低,太阳照射的时间不会超过120天,建造在冰冻的地表上,相当于天然冰箱,有利于长期储存种子。

种子库的入口比海平面高出100多米,如果南北极冰层全部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也影响不到种子库。这里气候恶劣,人迹罕至,有助于减少其他人的蓄意破坏。

种子库建造得非常安全坚固,可以抵御地震和武器攻击,人类的最后的希望就保存在此。

科学家考虑周到,以相同的方式也保护着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冷冻动物园”坐落在美国的圣地亚哥。46年前,就800多个品种的8500只动物样品,一直保存在液氮中。

这些冰封的动物可以无限期保存,在应对未来灾难时,可以用于人工授精或者生物克隆,使人类不至于孤独地生存在地球之上。

动物虽然已经冰封备份,但那些濒危的动物也要一直生存发展,科学家们认为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其在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繁衍,大自然才是最适合它们的栖息地。

但目前保护区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片面的,不足以应对目前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的问题,一些国家开始尝试新的方法。

比如建立嵌入式动物保护区,以野生动物走廊为连接枢纽,将一片片与人类生活区域隔绝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让这些野生动物在走廊之间互相迁徙,孤立的动物种群也能寻找到新的伙伴。

欧洲正在实施一个叫做“欧洲绿色地带”的项目,希望能从欧洲的最北端贯穿近30个国家,一直到达地中海地区,形成一条庞大的绿色走廊,便于野生动物生存迁徙和繁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如果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以现在科学水平,人类是否能抗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