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朱惠刚

2023-05-13 14:38 作者:北京墨真书画院  | 我要投稿



【个人简介】

朱惠刚,笔名华雨。职业画家。1964年4月生于江苏常熟。1985年拜上海著名书画篆刻家赵林先生为师,收为入室弟子。自幼性喜翰墨丹青,擅书画、工篆刻、喜诗文。临习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名家名作,得于家乡文化底蕴的深厚,耳闻目睹,书画印艺大有长进。近年来主攻现代水墨山水,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皆入画,尤擅黄山、泰山、崂山、太行山、长江三峡的山山水水,经过多年的游历名山大川和写生与创作实践,去探索钻研,把江南山水朦胧细腻的个性渗入融合北派粗旷大气的风格,形成自己特有的笔墨语言和独特个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不断深入生活,以自然造化为师,用笔奔放洒脱,气势磅礴,表现手法独其风貌。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书画大赛入选、入集并获奖。其作品被吉林省图书馆、中国红军纪念馆、台湾社教馆、第二届农运会、常熟虞山派篆刻艺术馆、天津时代记忆馆等单位收藏,有作品刻石于碑林,央视书画频道、天津电视台曾作艺术介绍。2014年一幅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山水画被中国银行常熟支行贵宾厅选用悬挂。2020年9月应邀参与天津时代记忆馆绘制三长《长城-长江-长征》百米长卷的集体创作,并在百米长卷《万里长江图》中担任主笔,有出版《朱惠刚画集》。


现为南京南唐书院创作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常州大林书画院常务理事、无锡太湖慈善书画院特聘画家,景天名家书画院特聘画家、北京博雅荟萃签约画家,《景天艺术》杂志编委,南昌市文港镇中心小学艺术顾问兼校外辅导员。



几点水墨写山河
——朱惠刚山水画欣赏

白龙


品画的时候,会被画中的景色打动,也会被画中的韵致感染。有时,看完一幅画会觉得凉爽舒适,这就是体会到了画中的气韵。画家通过作品和人们交流,用技法强调韵味,用情怀感染大家。可能有人觉得这是违心之谈,一幅画不可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来。


我最近在拜读江苏画家朱惠刚先生的作品时,就读出了很多信息。收到花甲朱惠刚老师的作品集也有些时日了,薄薄一本《朱惠刚画集》收录了32幅山水画作品,整体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以表现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为基调,以墨韵之美与神韵之美相结合。作品大多以写生为主,在作画布局上得当、巧妙;技法上,用较浓的赭石勾勒,淡赭烘染,加些青绿、藤黄染树,笔墨浑厚苍润。画面构建亦颇具气势,大好河山壁立千仞,红色不艳,峡谷险峻,云卷云舒,天高云淡,景象开阔,近景数棵青松,彰显出巍巍河山之雄风。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山深处是我家》《源远流长》《江山如此多娇》等,是以古人之法,直取黄宾虹,将山水之气韵摄于内心,以充沛之情感跃然纸上,具有山水画时代精神。朱惠刚对传统绘画真正做到了以最大的力量走进去。从作品上看,他的山水画主要承继了南派山水画的传统,更多的表现山水的浑厚华滋、润泽清新、云烟缥缈、幽远深邃与精神的传达。他开阔的胸襟将山石的峻峭,丘壑的开合已经谙熟在胸,用娴熟的技法将雄伟壮阔、烟云变幻,化机流溢的峥嵘气象表达的淋漓尽致。



细细读来,他的山水中已融入了不少文人画传统,王蒙的茂密、石涛清新、龚贤深厚,都在他烂漫沉雄的笔下有所展现。旷远幽深的景色,画中烟云飘散,形成雾霭山岚。淡墨皴染山石,形成“毛茸茸”的效果,画出了石块的湿润感觉,这都在强调骨力醇厚、群峰巍巍与水墨轻岚、气韵高华相互融合统一。将传统山水的笔墨丘壑之美推向极致,达到水墨苍劲、风光无限的视觉效果,即是平面的叠加,也是深度的融合。笔墨间自立须眉,以求自呈,表现山水图式上也多以大格局、大气象、大手笔体现个性化的意味。大家都知道,现代山水画坛在黄宾虹、李可染之后,对传统山水画有深刻认识的画家是不多的。朱惠刚老师一心倾注山水画,无论什么形制,他都使用了多种画法,根据自然、理法、想象、创造,有时强调以线造型,以墨辅之,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润泽柔和之墨韵;有时他又以水墨为主,以线辅之,在墨气氤氲、若恍若惚中,显出以丘壑立骨的构造之美。



他也常常在饱满的构图中,以勾勒、点染、泼墨、破墨、皴擦相辅相成的画法,表现山水由实到虚、返虚入浑的多端变化,所追求的是水墨和笔触的互相融合,强调的是在传统间出古阐新,看重的是个人精神的传达,使自己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朱惠刚先生的山水能达到如此好,是他学广,思之深,学之不泥,思之不僵的结果。他的山水取于明清诸家,笔墨变化取之宋、元,从中不难发现王蒙的繁富、石涛的清新、龚贤的苍厚,这些都若有若无,似与不似,而被朱惠刚老师融入到自己的笔下,让其脱胎换骨,转化为自己的笔墨形象。



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朱惠刚先生的山水已形成自家面目,他的创造意识建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本体意志的有机结合,并创作技巧和传统笔墨柔和起来,使中国山水画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表现力。所以他吸纳古人的精华,以意象传神,由自家面貌求得自我神韵,写出了山河的韵致,有耐人咀嚼的深意,其意趣之深与气质之厚,是他精湛的笔墨表达,同时也是功夫的日积月累。在他作品中不但胜在骨法,也胜在气韵,能积古今笔墨之于一体,日益丰富厚重,真可谓“道法自然”。艺术之路对于朱惠刚老师来说还很漫长,将近花甲之年的他,正是在艺术之道上日臻成熟、日益丰收的时候。希望他在山水画方面继续延伸,我想他在这方面对自己肯定也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也希望他的作品更臻佳境,相信在山水画方面会有更高的成就。


作者简历:白龙、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安某校教师。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朱惠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