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也会得抑郁症吗?哪些表现可以看出来?
很难想象一个1岁半的幼儿也会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但根据儿童心理学家表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早日发现征兆,并寻求儿科医生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帮助,让幼童早日走出蓝色抑郁。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也表示,有一些小孩存在“情感冷淡”的问题。所谓“情感冷淡”,是指能让其他孩子很高兴的事,对这个小孩却不起作用,例如与父母玩耍或发现新玩具等。如果孩子不会表达兴奋的情感,那就值得忧虑了。

如何知道幼儿得了抑郁症?
如果小孩长期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或者吃饭和睡眠持续不正常,那可能就是征兆,但这不是指一个三岁的孩子不想午睡,或者二岁的孩子只想吃饼干等。如果孩子会为了吃到冰淇淋而雀跃万分,那应该就不是得了抑郁症。
荣教授建议,如果孩子不会表达兴奋的情感,那就应该询问小儿科医生、参考心理健康相关门诊,或者找国内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机构等相关组织寻求帮助和支持。
幼年抑郁症可能会引发社会适应和情感发展的长期问题。根据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学龄前儿童有抑郁倾向,通常会持续一、二年还不能复原。换言之,临床上这就是患有抑郁症。

治疗幼儿抑郁症需视年龄而定,但医生几乎不会使用抗抑郁药物。对于年纪够大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荣教授会与他们交谈,借以了解他们的感受。
但如果年纪太小还不会说话,那么心理治疗师通常会使用游戏疗法,而且要求父母或养育孩子的监护人也参与疗程。
荣教授说:“教养小孩的某些环节一定出了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养育者的教养方式,家里的压力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ㄧ个良好的标准疗程,必须是针对整个家庭的。”

最后,荣教授提醒,幼儿抑郁的问题还不是那么被大家所重视,甚至许多儿科医生对这方面也没有过多的研究。
因此,在现阶段如何给予幼童适当的心理健康照顾,也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传统上父母的关爱与亲人的照料仍然是预防幼儿抑郁的最佳方式。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