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安徽六新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面试真题预测:“灰广播”
“灰广播”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将持续升温。但是利用利用灰广 播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将毒手伸向老人,这样的行为可谓是不要脸至极。 一是利字当头,置良心于不顾。“灰广播”广告多以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为宣传 对象,将中老年人当作围猎目标,一边展开情感攻势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和共情,一 边用夸张的药效和虚高的价格收割消费者的口袋。据报道,所谓“专家讲座”和“热 线接听”,均为经销商提供的录音资料,包括听众拨打的热线电话,也根本接不进 “讲座”现场,广播内容都为提前录制。节目内容是假的,但赚钱是真的。 二是医药广告依赖症。就像十指不是一般齐,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广播电视的“医药广告依赖症”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在新媒体时代日渐被边缘 化的区县广播电视台,他们的生存困境广泛存在。有些地方电台为了经营获利,不 是节目里夹广告,而是广告里夹节目,最严重时有的地方电台会拿出全天的大部分 时段做“医药咨询”,实际上就是保健品推销。 三是监管难度大。频率频段合法,但发射技术非法,违规增加发射功率、移动 发射地点、增高发射天线,转移天线朝向,以便让节目能够覆盖到他们的“目标受 众”。同时信号覆盖省份较多,受众的指向性很可能已偏离了本地区,监管也存在 着跨区域协调的问题。 法治社会不容“灰色地带”,需要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形成合力, 让“灰广播”带货无可乘之机。 第一:需要行政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联动。通过行政监管、刑事打击、公益诉 讼等多种方式合力出击,进一步追查广告经营者、广告主直至产品生产者,追根溯 源、顺藤摸瓜,实施全链条打击,让不法行为得到应有惩治。同时,也需要相关部 门及时提醒消费者,使公众认识到“灰广播”的真面目,远离其害。 第二:加强对广播电台的监管。对此种现象,有关部门应给予重视,防范某些 广播电台胡作非为。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对“灰广播”进行全时段、全频段、自动化、 智能化监测。同时“灰广播”的背后是正规广播电台,把牢广告审查关,也是相关 部门应尽职责。 第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也应增强防范意识。世上本就没有包治百病的神 药,对一些新药或新疗法也要保持冷静理智。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不法分子的 作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有病上医院诊治才是正途。如发现身边有可疑广播信 号,也应及时向无线电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