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消费主义时代,疫情中的省钱巧思|石头记
2021年了,似乎每个人都在被动地被卷席在消费主义的漩涡中。
除了有商家各种这节那节的轰炸,软件的计算系统还会源源不断地推送无数可爱且无用的小东西。
这也便宜,那也划算。
于是,在我们周而复始的“精打细算”中,牢牢地限制在了自己的 rat race中 (老鼠赛跑)。

我们像一只可爱的小仓鼠,拼命地奔跑,来换取一屋子的小零碎和基本的生活,直到时间的尽头。


我理解到自己不良的购物习惯是在2020年初。当时我因为疫情而找不到工作,不能开源只能节流才发觉,我的各项支出简直可笑到离谱。
我压力一大就爱逛海外的一元店,卖卖各种零碎的小玩意,一个月居然累计花了上百元。
每次一到节日衣服打折就开始囤便宜货。我在的城市只有夏冬两季。我在夏天不仅买夏衣还买冬装,冬天时夏天衣服便宜就又买夏装,同时忍不住再剁手时髦新款的冬装。一年反复购衣,简直离谱。

还好我有记账的习惯,不然买的都是便宜货,总觉得心理上占便宜了。其实糊里糊涂,人还在,钱都蒸发了。刚出国独立时,觉得记账很没必要,如今想来很感谢我外婆对我的告诫。
理解自己的cash flow(现金流)其实是基本理财的第一步。但当时我还不理解什么是理财,我偏执地觉得理财是富人或投机财迷的专利。

当时2020年雪上加霜的一点是房东要卖房子,我一边和房东斗智斗勇,一边还得整理自己的东西,以防“斗地主”失败,我得卷铺盖走路。
我这一整理,才发觉我这几年攒的铺盖有多琳琅满目(乱七八糟)。许多衣服一整年都没穿两次,洗好打包好捐了。value village 等二手衣物店,是最佳选择,捐了衣服还有购物券送。乱七八糟的画笔,厨具,玩具,除了有意义的,用得着的都得扔了。早毕业了,还留着的大学教材,一部分放到二手书网kijiji卖,有一部分直接放在图书馆捐了。化妆品和日用有一批都过期了,我竟然不知道,每天抠一点的还在用,简直触目惊心。
当时赋闲在家已经够糟心的了,看到一屋子的杂七杂八,心情简直低到尘埃里。倒是当时看的一部纪录片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占用我房间地方的这些无用之物,也占据了我的金钱和内心。他们在时间流逝中落满灰尘,而我的心被一片又一片数百上千的鸡毛零碎压迫着。其实想要改变我的消费态度,首先要改变我的生活态度。

我当时还特别看了极简生活的书,利用极简日历的方式来让自己自然过渡到极简生活的状态。既更贴近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也一定程度上让我赶在习惯性冲动消费前三思一下,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能保持一点应有的情调。
有感兴趣的小伙伴留言,让我看看有没有必要单独出一期哈!

网络正是个宝地,居然有一群人和我想法一致,那就是用尽全力抠出一亩三分地 (三室一厅,各种可替代词汇啦)。有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人联合会,简直不管天南地北,只要你想省出风度,省出精彩,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抠家人。


连我这个常被我妈骂爱假清高的人,看了他们的帖子都觉得,击节称赞。
当然里面有个养面包虫当主食的姐姐不建议轻易模仿,因为和其他蔬菜炒在一起,那画面太美,恕我无法放图 。
里面有如何规划一日三餐来做到又省又好吃的,有如何用小程序抽奖送样品的,还有各种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反正都是生活小妙招,不学白不学,只要不被虚假信息骗了就好。
我在网上学会用水培种菜,种葱,种上海青,种胡萝卜缨子,初步实现小部分自给自足。

为了减少开支,我的厨艺得到了突破式的进步。虽然以前也是自己做法带饭为主,但每周还是忍不住买个小零食,小点心,奶茶啥的。
现在为了节约开支,但不减少快乐。什么肉松小贝,蛋黄酥,轻芝士蛋糕……我都会做。人生的十八般武艺,穷可以帮你开发一半以上。

以后有空,打算发一发我这 ”妈见打“ (妈妈见了要打我) 的烘焙系列视频,堪称懒穷馋人的福音。

最后
像许多积极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我们都希望过得更好。
而除了埋头苦干以外,生活还需要巧劲。
希望我们一起找到梦想中的生活。
~ by 闪光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