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60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2023-02-03 11:0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60、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客观世界是有机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在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存在着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矛盾两个方面的联系,以及这一事物和那一事物、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非本质联系是事物以及事物之间外部的、现象的联系。例如在阶级社会里,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联系是本质联系,而地理环境、人口与社会的联系则是非本质的联系。

  事物的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是辩证的统一。本质联系制约着非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也影响着本质联系。本质联系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非本质联系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影响的作用。例如在旧CN,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CN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决定了旧CN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这对于CN革命的发生及其发展趋势来说,是本质联系,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美帝国主义的发言人曾把“人口太多”、“饭少了”说成是CN革命的原因,这不仅说明他站在唯心史观的反动立场上,并且也说明他的历史知识等于零。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善于从各种联系中区分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只有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弄清事物的性质,掌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就是要对各种社会联系进行阶级分析,从中找出本质的联系即阶级关系。列宁曾经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阶级划分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2]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学派,都是与一定的阶级有本质联系,都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只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思潮和学派与一定阶级的联系,才能认清各种思潮和学派的实质,并正确地加以识别和对待。否则,离开了阶级分析,就不能找出本质联系,甚至把本质联系当作非本质联系或把非本质联系当作本质联系,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会犯大错误。


注:

[1]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61页。

[2] 《列宁选集》第四卷47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60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