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细胞

2023-08-29 06:47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第一章细胞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⒉.真核细胞3.古细菌4.生物膜5.核小体6.染色质7.端粒、8.细胞骨架9.细胞通讯10.信号分子11.受体12.主动运输13.被动运输、14.细胞凋亡15.细胞坏死16.细胞分化17.看家基因18.奢侈基因19.干细胞20.Hela 细胞

二、问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3.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4.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5.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6.动物细胞连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7.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8.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10.古细菌具有哪些特征?

11.简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12.简述细胞外被的结构和功能

13.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14.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15.常见的细胞连接方式有几种?

16.叙述细胞通讯方式及特点。

1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18.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9.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20.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21.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22.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23.简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

24.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不同?25.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26.简述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

27.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8.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2.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

3.古细菌:又称古核生物,通常生活在温水、缺氧湖底、盐水湖等极端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在能量产生与新陈代谢方面与真细菌有许多相同之处,与原核生物〈即真细菌)、真核生物并列为一类。4.生物膜:细胞所有的膜相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4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蝶旋,其进出端结合有组蛋白H分子。

6.染色质: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7.端粒: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错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 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

8.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9.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10.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

11.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12.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3.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4.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

15.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通常指各种致病因子物理(辐射)、化学(有毒物的侵袭)因素和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干扰和中断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造成的细胞意外(非正常〉死亡。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膨胀,外形不规则;溶酶体膜破坏,水解酶外溢:细胞膜破坏,胞浆外溢,侵袭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16.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为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17.看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18.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

19.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20.Hela细胞:Hela细胞是生物学与医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细胞,源自一位名叫 HenriettaLacks 的美国黑人妇女子宫颈癌细胞的细胞系。具有可以连续传代、细胞株不会衰老致死,并可以无限分裂下去、细胞增殖异常迅速、感染性极强等特点。

二、问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3.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⒂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R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4.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答:(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5.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答: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6.动物细胞连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答:细胞连接的类型:(-)封闭连接或闭锁连接:紧密连接;口锚定连接:1)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错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2)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白通讯连接;间隙连接。

封闭连接功能: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一般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可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因此起到重要的封闭作用。此外紧密连接还具有隔离和支持作用。锚定连接的功能是黏着,为分散的细胞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间提供作用力。通讯连接的功能是通讯,进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

7.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答: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

8.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溶酶体的酶类在内质网上起始合成,跨膜进入内质网的腔,在顺面高尔基体带上甘露糖6-磷酸标记后在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形成溶酶体分泌小泡,最后通过脱磷酸才成为成熟的溶酶体。

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

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

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

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差别①植物细胞的质膜外包被有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形状和位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chloroplast),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生产的场所。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③大多数植物细胞含有一个或几个液泡(vacuole),液泡的主要作用是转运和贮存养分、水分和代谢副产物,具有仓库和中转站的作用。动物细胞一般没有大的中央液泡。④植物细胞中含有乙醛酸循环体(gloxysome)、胞间连丝(plasmodesmus)、细胞分裂时形成细胞板(cell plate)等,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动物细胞含有溶酶体(lysosome)、中心体(centrioles)、细胞分裂时形成收缩环等,而植物细胞则没有。但近年在在植物细胞内也发现了可能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s)与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与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10.古细菌具有哪些特征?

答:古细菌又称古核生物,通常生活在温水、缺氧湖底、盐水湖等极端环境中,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化性质,如膜脂由醚键而不是配键连接。古细菌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在能量产生与新陈代谢方面与真细菌有许多相同之处,而复制、转录和翻译则更接近真核生物。主要有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极端嗜碱菌和产甲烷菌。由于古细菌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加之古细菌在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性,它们可能代表最古老的细菌。它们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它细菌分开了。所以人们提出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分出,成为与原核生物〔即真细菌)、真核生物并列的一类。

11.简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答:核小体是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200个左右碱基对的DNA和5种组蛋白结合而成,其中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分子组成八聚体的核心部分,146bp DNA包绕在核心结构外面1.75圈。每分子的Hl与DNA结合,锁住DNA的进出口,起稳定核小体结构的作用。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 (linker DNA)相连,长度0~80bp不等:核小体是以多级螺线管模型构成染色质,首先DNA 与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然后以核小体为基本结构进一步压缩成中空管状纤维一螺线管,螺线管每一圈由6个核小体组成,这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染色单体纤维一超螺线管,这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最后,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中期染色体,这是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从核小体到染色体,DNA总共压缩了约8400倍。

12.简述细胞外被的结构和功能

答: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莓,是指细胞质膜外面覆盖的一层黏多糖物质,厚约 5nm,其中的糖与质膜的蛋白质分子、脂类分子共价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子。糖粤一般含有两种主要成分: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它们均在细胞内合成,然后分泌出来并附着在细胞质膜上。

细胞外被的功能: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是起保护作用。如消化道、生殖腺等上皮组织细胞的外被有润滑作用,防止机械损伤,同时保护上皮组织不被消化酶和细菌侵蚀。此外,细胞外被还参与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增殖的接触抑制、细胞识别等等。

13.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 DNA和 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关系。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14.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时期:G期(复制前期,M期结束至S期间的间隙)、S期(复制期,DNA合成期)、Gz期〈复制后期,S期结束至M期间的间隙)、M期(有丝分裂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沿着G→S一G一M运转,细胞通过M期被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完成增殖过程。G期:主要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RNA、糖类、脂质等。S期: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Gz期:此时 DNA 的含量已增加一倍。此时主要进行其他蛋白质的合成。M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15.常见的细胞连接方式有几种?

答:细胞连接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通过细胞连接使多细胞生物体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将同类细胞连接成组织,并同相邻组织的细胞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其行使功能的不同,细胞连接主要有3种类型: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16.叙述细胞通讯方式及特点。

答:细胞通讯有三种方式:①间接通讯;细胞通过发出信号分子来执行远距离的通讯联系:直接的接触通讯:通过相邻细胞表面的黏着接触进行的一种通讯方式:③通过细胞间隙连接,交换代谢物分子进行的一种通讯方式。

细胞通讯中涉及到两个基本反应过程:信号传导和信号转导。1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18.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A.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屏障,避兔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B.保护核DNA分子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C.核质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交流:

D.为染色体定位提供支架。

19.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答: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20.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

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微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

21.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为二分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均有有丝分裂器的出现:都有明显的细胞核特别是染色体的变化。不同点在于:

22.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答:减数分裂不仅将二倍体细胞生成4个单倍体细胞,而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遗传重组事件。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产生遗传变异,一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配子所含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有些来自雄性亲本,有些则来自雌性亲本。二是通过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DNA交换,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同时含有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经有性生殖单倍体雌、雄配子的融合,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稳定了遗传性,同时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合在一起,增加了新的遗传变异,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了生物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因此,减数分裂既保证了生物的繁衍,又成为生物进化的动力。

23.简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

答:⑴细胞膜的变化: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使膜的流动性减弱。细胞膜选择透过性能力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减少,细胞质膜受损伤后不易修复。

2线粒体的变化:线粒体的变化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细胞衰老时,一方面线粒体数目减少,另一方面线粒体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其内膜形成的峭呈萎缩状。在低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衰老细胞的线粒体更早地出现肿胀,接着出现空泡,最终线粒体破裂崩解。

(3内质网的变化t细胞衰老过程中,糙面内质网的量减少,内质网膜电子密度增高,膜结构变厚:此外内质网排列不规则,或出现肿胀和空泡。

(4细胞核的变化: a.核增大:b.核膜内折:c.染色质固缩化。

细胞核结构的衰老变化中最明显的是核膜的内折凹陷,而且细胞衰老程度越高内折越明显,核的整个体积变大,核中染色质凝聚、破碎,甚至出现异常多倍体。

(5)致密体的生成:致密体是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在衰老时都会有致密体的积累。此外,细胞衰老时,细胞间间隙连接及膜内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间隙连接在细胞间离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交换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衰老时间隙连接的减少,使细胞间代谢协作减少了。

24.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不同?

答:(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多发生于生理情况下,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凋亡的细胞很快被巨噬细胞或临近细胞清除,无炎症反应,不影响其他细胞的功能。

(2〉细胞坏死﹑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如局部缺血、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作用而产生的急性损伤所致,故称病理性死亡。坏死的细胞质膜通透性增高,常裂解并释放内含物,并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3个根本区别: ①引起死亡的原因不同: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能导致细胞坏死,而细胞凋亡则是由基因控制的。②死亡的过程不同:坏死细胞质膜通透性增高,致使细胞肿胀,细胞变形或肿大,最后细胞破裂:而细胞凋亡的细胞不会膨胀﹑破裂,而是收缩并分割成膜性小泡后被吞噬。③坏死细胞裂解,释放内容物,引起炎症反应,愈合过程中常形成疤痕;细胞凋亡细胞不被完全裂解,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25.简述细胞调亡的生物学意义。

答:(1)清除无用的细胞:(2〉清除多余的细胞:(3)清除发育不正常的细胞t(4)清除己完成任务的、衰老的细胞:(5)清除有害的、被感染的细胞。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作用,保证器官的正常发生与构建、组织及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26.简述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

答:通过组合谓控的方式启动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基木机制。细胞分化的机制极其复杂,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的内部特性;二是细胞的外部环境。前者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后者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7.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细胞分化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而结构和功能是由蛋白质所体现出来的,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分化的过程就是产生新的专一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过程,如肌细胞和红细胞同是来自中胚层,后来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分工,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而肌细胞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蛋白质又是通过承继DNA遗传信息的mRNA翻译而来,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

28.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答:(一基本生物学特征

(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的细胞。(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3)失去接触抑制。(4)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5)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6) 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7)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化。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细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