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个游戏,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与《刺客信条》系列的故事

2018-11-06 16:43 作者:EdwardGLiu  | 我要投稿


Nothing is true,everything is permitted.

要啥啥没,爱咋咋地。


两年前的冬天,我们老同学回学校看望老师,我的高中历史老师曾经问过我一件事:

“我教了二十多年书,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像你这样喜欢历史。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没啥兴趣,

你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历史?跟我说一说,我好去教其他的学生。”

上面这段话还真不是我吹牛,我的历史老师她还真这么问过我。在高中时代,我的基本没听过历史课,但我的历史单科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因为我看的历史书比教科书的内容深得多。包括大学专业,也选择了历史相关的科目。

“老师,如果我说,我是因为打游戏而喜欢上历史的,你信吗?”

我的老师笑了。

我这辈子打的第一个游戏是《帝国时代》,当年我们家的电脑还是Win 98的系统,我老爹就带着我打帝国了。从小我老爸就喜欢给我历史故事,尤其是战争史故事。后来我老爸越来越忙,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陪我度过童年的很多时光的,除了他给我留的一大柜历史书,还有《帝国时代》、《全面战争》、《地球帝国》、《要塞》之类的历史类游戏。

2012年秋,我刚上初三的时候,家里给我买了台笔记本电脑。买了新电脑肯定会手痒嘛,当年也没有正版意识,在游戏平台上翻啊翻,看哪个游戏顺眼的就下载下来玩一玩。直到有一天,我翻到了一个游戏,虽和历史相关,但和我之前玩的指挥千军万马的游戏完全不同,我只操控一个人,却能飞檐走壁,插肾抹脖,再加上那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包装束。对于当年那个啥也不懂的我而言,我的个娘亲诶,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炫酷的游戏。

我当时遇到的是《刺客信条:兄弟会》。

然后稀里糊涂下载下来,打得我一头雾水,完全没搞明白这个游戏在说什么,为啥任务要叫记忆?为啥扑街要叫失去同步?出血效应是啥?完全同步又是啥?反正稀里糊涂的粗略打完这个游戏,除了不明觉厉,还是不明觉厉。

打完《兄弟会》,那个游戏平台给我推荐了一个新游戏,小伙砸,这是你刚打完的那个游戏的续作,要不要试试啊?

当然要。

结果开始打《启示录》之后,我的疑问更多了,黑岛模式是什么鬼?16号实验体又是什么鬼?你从哪里掏出来降落伞?阿泰尔又是谁?很重要吗?

整个游戏打得我云里雾里的,疑问越来越多,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搞明白这个游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到底是说了些啥。

结果一查才知道,这个游戏的脑洞可不得了,刺客和圣殿沿续数千年的秘密战争、塑造现代世界的幕后推手,阴谋论和真实历史事件相结合……太厉害了!在一片电子游戏虚构的世界里,居然能有人能用脑洞,把一堆看似不想干的历史事件连缀成串,把已经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人类历史演绎得如此精彩!这个游戏太合我的胃口了!

于是就这么跳入了一个史诗级大坑。

当年打完《启示录》之后我算是基本入坑了。那个时候是2012年底,当时《刺客信条3》发售,但是当年打的是盗版,破解资源出来,并能被当年还是游戏圈小白的我找到下载资源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要准备中考,等我开始打《刺客信条3》的时候,已经是2013年的暑假了。

我在早前对《刺客信条3》关注的时候就得知,这一作的背景不再是文艺复兴时期了,而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时代的战争,在我的眼中就像新古典主义的油画,那种严肃、厚重、规矩、庄严却又不失浪漫的感觉,简直是太对我的胃口了。

所以在开始打《刺客信条3》之前,我读了几本有关美洲殖民地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专著,看了好几部纪录片和不少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资料,甚至当时能背好长一段《独立宣言》的英文原本(我整个中学阶段英语只及格过两次,一次中考,一次高考),独立战争时期的那些个名人我能如数家珍、那些个重要战役我都清清楚楚。目的只有一个,不能在打游戏的时候再一脸懵了,说来有趣,在此之前我说我喜欢历史,不过是喜欢读些大众性的历史科普书籍罢了,而为了打《刺客信条3》,这是我第一次开始试着去看一些历史专著。

结果更夸张的是,我刚刚进高一,却几乎天天晚上打《刺客信条3》打到凌晨3、4点才睡,然后睡3个多小时去上学(请不要告诉我妈=_=)。结果呢,上课睡得昏天黑地,被我们高中老师喷了不知道多少次。但是《刺客信条3》就是这么有魔性啊,什么物理、什么化学、什么数学,哪儿有历史有趣啊?还有,历史课上讲得都是啥玩意儿啊,这些东西我小学就看过了,还听个屁的课啊。

结果高一上学期的考试,除了语文、历史和地理三科以外,全线崩溃。

后来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于是再也不会偷偷打游戏到凌晨了。但是,铸成大错,这锅还得我来背。于是高一还是理科生的我,在高一结束时的文理分科中,变成了一个文科生。

把时间线稍微往前面推一点,高一下学期的时候,2014年春,我因为刺客信条系列,结识了我最好的友人之一San。因为我的兴趣点和常人不太一样,加上脑回路和关注点异于常人,所以我在高中没啥朋友。当时我在高中的唯一一个朋友,绰号Boss T,跟我说“我认识一个老朋友,你们两个的脑回路都不太正常,可能会聊得来。”于是就把我介绍给San了。

第一次见到San,他身高与我相仿,但体型上比我瘦一些。戴着《看门狗》的棒球帽,我见到他的第一眼就认出了这顶帽子,不错,和我的兴趣方向一样。掏出手机加个QQ,结果发现两个人用的手机居然都是极少见的索尼Xperia Z,加好友一看,哟,头像是刺客的徽记。

当时我就知道,这家伙和我聊得来。

新认识的朋友,当然就要从共同的话题聊起了。一看头像刺客徽记,那当然是从关于刺客信条的话题开始聊起了,逐渐我们两个聊到历史、聊到人文,后来一起打PS4、一起聊动画、相互借书看,兴趣相似、话题投机,两个人的脑回路一样清奇,却总能想到一块儿去,于是我们成了挚友,时至今日,我们仨仍是彼此最铁的哥们。

2013年11月的时候,《刺客信条4:黑旗》发售,这也是我第一次买正版游戏。我的电脑在买的时候的配置就不算高,到了AC4发售的时候,哪怕在最低画质下,动不动就卡成PPT。但是新电脑又买不起,老电脑已经无力再支撑未来的刺客信条了,我终于下定决心,攒钱买游戏机。

说来有趣,《刺客信条4》不仅让我从此变成一个正版党,而且让我成为了一个(少有的)主机玩家。

2014年E3,育碧公布了《刺客信条:团结》和《刺客信条:叛变》,背景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消息一出,我和San当场激动得飞起,要知道两个历史宅相遇,加上法革是人类文明史上如此重要的大事件,怎叫我等不激动?于是在打ACU之前,我读了做了比AC3的时候更多的功课、读了更多的书,更多的专业型历史书,包括维克托尔的《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路易·马德林的《法 国 大 革 命 史》、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以及一些零敲碎打的关于波旁王朝、18世纪的欧洲经济史的材料。

自此,每次刺客信条新作公布时代背景之后,我会提前读一堆相关的历史书就成了我的惯例。

打《叛变》之前,我读了一些关于七年战争、印第安战争和北美殖民史的书。

高考结束,开始打《枭雄》之前,我读了不少关于工业革 命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料,读了一些狄更斯和柯南道尔的小说,还很粗略很粗略地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的,读这两本书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打游戏。

后来Ezio的2代三部曲复刻版在主机平台发售,为了补当年打盗版的票,我买了2代三部曲合集,细细地重新打过,才发现当年打的时候真的忽略了太多东西。在复打2代三部曲的同时,我读了好些意大利城邦史、奥斯曼帝国史、文艺复兴史、教会史、美第奇家族和波吉亚家族历史的书,边打边读。

打《起源》之前,看了几本埃及历史、埃及神话和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书。

打《奥德赛》之前,基本看完了西罗多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荷马史诗》的原本。

说实话,因为看的书、看的资料、看的纪录片太多,我已经有些记不得这些年,因为要打刺客信条,具体看了哪些材料了,包括游戏剧情的很多细节,我也有些记不清了。

在接触刺客信条系列之前,我所谓喜欢历史,不过是泛泛而谈罢了;直到我入坑刺客信条,因为要打游戏而看历史书,因为看了历史书而打游戏打得更加投入;因为读了很多比较专业的历史书,最终彻底爱上了历史,选择了读文科,并最终决定了我大学报历史类专业。

包括我最好的哥们、我现在是个重度主机玩家,包括我开始用主机剪视频成为一个up主、后来用电脑剪视频、写专栏等等……可以这么说吧,刺客信条系列,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在刺客信条的世界里,能做到我不可能做到的事,看到我看不到的风景。我曾在大马士革的街头听教堂钟声、在佛罗伦萨与达芬奇谈笑风生;在罗马一探圣天使城堡、在君士坦丁堡看金角湾的落日余晖;战斗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前线、辗转腾挪于巴黎的街头;我曾是加勒比海的梦魇,也曾是北极的探索者;我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斗殴,也在托勒密时代的埃及探秘古墓,就在上个月,我还见到了我们这一行的西方祖师爷——西罗多德。

刺客信条告诉了我,不需要空想、不需要魔法和异世界,人类自己的故事本来就很精彩。刺客信条系列是一个披着历史外衣的玄幻游戏,但同样是一个课题,是一个书目,如果有心,游戏只是玩家的起点。

我爱育碧,我爱AC,我爱这个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游戏。

 

EdwardGLiu

2018.11.6


这个游戏,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与《刺客信条》系列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