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你需要知道的四个数据!

考研人选对学校等于成功一半,
那么在择校时,
要关注哪些数据呢?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要关注的数据信息及获取方法。
1、招生人数
院校每年计划招生人数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各招生单位的招生计划数据,考生能清楚知道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尤其是对一些热门专业,考生在报考前尤其要留意招生人数,从而合理分析,理性报考。通常来说,考生要关注分析目标院校近三年的数据情况。
2、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这项数据能帮助考生明确同一目标院校、目标专业会有多少人和自己竞争。考生可根据报考人数大致判断心仪院校和专业的竞争情况。
3、报录比
通常来说,考生在选择学校前还要关注报录比。什么是报录比?报录比就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即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如2022年清华大学研招办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今年共有2.2万余名考生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报考清华硕士研究生,共拟录取3400余人,总体报考与拟录取数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整体生源情况较好。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报考人数较多,报录比接近50∶1。报录比数据侧面反映该专业的热门程度、竞争激烈度,报录比高就意味着报考人数多,而录取的人数少。研考生可以把报录比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结合自身情况,权衡是否要报考报录比过高的院校或专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专业不同,评判报录比高低的标准也不同。也就是说,报录比数据不是可以随意对比的。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类型的专业不可以用报录比进行考研难度比较,因为理工科报录比普遍较低,经管类、文学类等热门学科报录比普遍较高;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考研难度要慎重用报录比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学校的生源情况不一样。
相比起提供报录比,实际上不提供报录比的情况更常见,大部分院校都是不提供历年考研报录数据的。
这时候可以用复录比来看。
复录比即参加复试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之间的一个比例,比如很多院校复试细则规定的复试差额比例是120%,也就是进入复试12人,最终录取10人。
但一些名校的报考热度本身就很高,如果复试线没有按照120%的差额复试比原则来划定的情况下,进入复试的人数就会非常多,所以其复试比例可能会更高。
学校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筛选生源,所以大家在报名的时候也要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竞争力,这样的学校及专业还是很热门的。
当然,不能说复试比不高学校就不热门,也可能是院校把复试线划得比较高,只放了超过拟录取名额不太多的人进复试。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是研考生对于自身复习备考情况的最直观参照数据。复试分数线越高,意味着考生的备考难度越大。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关注近五年国家线、34所自划线院校分数线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分数线不同,考生要具体到目标专业进入复试的分数线要求。
5、信息获取渠道
对以上数据,考生可在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获取。考生要在官方网站查询,以确保数据的权威性。考生在选择学校报考时要理性,切忌有“名校情结”,也不要人云亦云。了解信息,理性报考才是选择学校、安心备考的正确方式。
最后,老师祝大家都能
安心备考,顺利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