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
音乐笔记98、乐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

沈心工(百度百科):…
教育事业
从1900年与南洋公学师范班的同学一起筹办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03年2月从日本回国后执教于这所小学,到1927年被迫离开,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沈心工始终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154》:《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154话…)
关心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沈心工几乎长年住在学校,很少回家。
每天起床钟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跑到操场,集合学生出操;
每晚宿舍熄灯,他也必巡视一周;
逢节日假期,对于住校的华侨学生,他格外关心,常带他们到杭州等附近各地去旅行;
甚至连学生的桌椅板凳 和寝室的床铺、照明都作了精心的设计;
…设、计、设计:见《欧几里得158》…
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子弟一样,严而不厉,谆(zhūn)谆教导,卓有成效,在学校和社会上威望很高。
…社、会、社会:见《欧几里得163、164》…
对此,曾是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学生的邹韬奋,曾有如下一段回忆:“沈叔逵(kuí)先生,他是一位很精明干练的教育家,全副精神都用在这个小学里面,
所以把学校办得很好。”
…沈叔逵: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沈心工受革命军之托,率部光复青浦。
…率:见《欧几里得58》…
可当地军民拥戴他任青浦主事时,却遭到他的婉拒,
他仍回到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主持校务,
1922年又兼任大学部训育主任。
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在“四·一二”的前几天,上海的政治气氛十分异常,国民党派员分别接管了交通大学(即南洋公学)和附属小学。
…政、治、政治:见《牛顿86》…
沈心工被迫辞别这所学校。
沈心工继续创作歌曲,编辑出版他的唱歌集,后被教育部聘为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参与音乐教材的编审工作。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工、作、工作:见《伽利略22》…
沈心工执教近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他常应学生的邀请赴各地游览,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 和接待,
他们相聚犹如家人父子,极为欢愉。
1947年,沈心工病逝于上海寓所,并按其遗嘱海葬于吴淞(sōng)口。
沈心工去世后,其生前师友唐文治、黄炎培、顾树森等十余人发起成立“心工音乐年奖”,以纪念他的贡献。
人物评价
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 启蒙音乐家,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运、动、运动:见《伽利略9》…
从1903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沈心工发起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 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
…圣咏:见《贝多芬283、什么是圣咏》…
…演、唱、演唱:见《贝多芬52》…
…方、式、方式:见《欧几里得57》…
乐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也为30年代响遍全国的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的兴起 作了准备。
沈心工一生为实现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理想,立足教育,以歌作戈(gē),奋斗了一生。
沈心工作为开拓者,以他那中华民族的正气歌声,陶冶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鼓舞了在深重苦难中奋起抗争的民众。
“学校唱歌集是清末教科书。沈庆鸿编,光绪三十年四月至三十三年(1904—1907)共出3集。
请看下集《音乐笔记99、清末教科书《学校唱歌集》》”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