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郑州竞争中国工程院大学,建议放郑州,给一亿河南人一个机会
长沙郑州竞争中国工程院大学,建议放郑州,给一亿河南人一个机会
如果真要组建对标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中国工程院大学,我建议放在郑州。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工程院只有总部机构,没有任何实体研究所、研究院,如果真要组建中国工程院大学,资金肯定只能由所在地承担,至少主要由所在地承担,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一个空壳机构,去哪里搞上百亿资金来建高端大学呢?
郑州虽然比较平庸,但毕竟是一个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建设一所好大学
。
第二,河南有一个多亿的人口,常住人口也有差不多一个亿,却没有一所像样的高校
。郑州大学虽然是211高校,却是排位比较靠后的211,综合实力、口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特别理想。这样的一个人口大省,却没有一所好大学,意味着只能给教育发达省市输送优秀高中毕业生,这是极不公平的。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也确实应该支持河南一回。
第三,郑州的潜在对手当中,大部分城市的高等教育都比郑州强。
长沙的高校在省会城市中已经算非常多来了,在普通省会城市中更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即便没有这所大学,影响也不大。重庆虽然只有一所末流985高校,但比郑州还是强一些。济南虽然算不上高等教育的重镇,也不会比郑州差。至于石家庄和南昌,确实比郑州还差,虽然也有需求,但对高校的支撑力度、竞争能力未必比得上郑州。
有人说,虽然我也同情河南的境遇,但高端大学不是慈善机构,不应该作为扶贫的工具。在他们看来,
郑州配不上这么好的大学,因为郑州缺乏足够的优质岗位
。这样的言论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一所优秀的大学,可以给所在地带来声誉、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即便这所大学是部属大学,当地无法插手学校的管理,对当地的影响力也是超乎想象的。比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给合肥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价值和发展机会,没有这所大学,合肥也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省会城市
。虽然中国工程院大学不可能比得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对于缺乏优秀高校的河南来说,还是值得期待的。
郑州确实没有能力给中国工程院大学毕业生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岗位,但是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中国工程院大学的毕业生只能留在郑州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会分流去其他城市,少部分留在郑州。郑州这么大一个城市,每年提供几百上千个优质岗位还是办得到的。
有长沙网民留言说,
中国工程院大学就是长沙内定的,这个只能当笑话听听
,有些事情不到最后一刻根本定不下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修建洛湛铁路时,满以为要经过湖南安化梅城镇,当地人连鞭炮都放了,结果最后还是被益阳抢走了,空欢喜一场。 有人留言说,长沙工程装备产业非常发达,所以中国工程院大学放在长沙是实至名归。由此可见,
某些网民不学无术、望文生义到了什么地步
!中国工程院名字中有“工程”二字,便想当然地以为此“工程”就是土木工程的“工程”。
中国工程院脱胎于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设有9个学部,分别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某些长沙网民所认为的“工程”,只是中国工程院九大学部中的一部分。
如果说,因为长沙的工程装备、冶金、电子信息等产业比较发达,中国工程院大学就应该落地长沙,那么,比长沙经济条件更好、产业更多、综合实力更强的武汉,是不是也可以出来插一脚呢?
中国工程院九大学部所对应的产业,武汉哪一个都比长沙更强,是不是意味着长沙就失去了竞争资格呢
?
我是湖南人,从内心深处希望湖南发展得更好。但是,
从公心的角度出发,我还是希望这所高校能落户河南。我对河南并没有什么感情,到现在为止也就去过郑州一次。
说实话,长期举报我的网民中,除了湖南人就是河南人,如果没有大局观,没有公心,只讲立场不论是非,又怎么可能会支持河南呢? 又有人说,
长沙是仅次于北京与上海的教育重镇,所以中国工程院大学应该落地长沙
。这样的言论根本不值得驳斥,纯粹是某些长沙网民短视频看多了,产生幻觉了!我历来看不起网红城市,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网红城市在给外地人洗脑之前,必须把本地人的脑子也洗一遍。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厉害,别人更加不信。
有些头脑清醒的长沙朋友跟我说:
很多人慕名去了长沙,发现真实的长沙和短视频中的长沙完全是两回事,非常失望
。所以,像长沙这样的网红城市,也就能吸引一些中低端人群前去凑热闹,高端游客非常少。大体而言,就是一锤子买卖。 有人说,长沙去年的净流入人口全国第一,人口吸引能力这么强,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如果不考虑去年的大环境,当然可以说明问题。问题就是,去年是口罩事件的高峰期,很多人从广东逃回了湖南,而湖南也就长沙稍微像回事,不去长沙找工作,难道窝在家里等天上掉馅饼吗?如果长沙今年的净流入人口还是全国第一,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就像武汉,2021年的人口净流入超过120万,这在我国城市人口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但是,这样的数据有什么意义呢?无非就是2020年流失了太多的人口,2021年形势好转了又流回来了,仅此而已。
今年以来,内地经济形势都不太理想,很多人又纷纷跑去沿海打工。
今年长沙的人口净流入能超过10万,就算是非常了不起了。不信的话,等着看数据就好了
。 平心而论,长沙、郑州、重庆、济南甚至南昌、石家庄等城市竞争中国工程院大学,最有实力的还是长沙。
重庆虽然贵为直辖市,但除去附带的区县,真正的重庆市也不见得比长沙强多少。
如果河南不给力,白白浪费机会,那么,中国工程院大学落地长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不出手,长沙的机会非常大。
至于长沙和郑州到底谁能抱得美人归,就看谁更诚心,谁开出的条件更好了。
(2023年9月8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