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祭故友——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那曾经的朋友非常喜欢孙权,做了一段值得反复批判的视频。这是一段长达十四分钟毫无营养的,欺骗没时间接触三国历史朋友的,可以当做笑话集看的视频。
捋一遍文本,便知为何如此说:
1分27秒——
视频文本:(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曹操早就否定强制征召屯田弄。
沛国南部都尉袁涣向曹操禀告这件事,并提出建议,曹操从之,解决的是沛国南部地区自耕农们,为躲避曹操集团的强制抓捕,宁愿抛家舍业逃亡也不做屯田农这事件。把沛国南部一地法外开恩的特例,当做曹操屯田事业的常法,进而得出曹操早就否定云云,比较莫名其妙。
况且,单就沛国南部地区而言,曹操能否做到仅取“乐之者”都是问号。人家宁可做流浪汉,都不做屯田农,你还乐之者取之,这人头能达标?
2分17秒——
视频文本:(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在襄阳的刘备邀请刘琮,我们两个一起往南走,在那边抵抗曹操,被刘琮拒绝。
该史料译文如下:
(刘备)停下马招呼刘琮,刘琮惊惧不能站起。刘琮的手下和荆州人很多都归附先主刘备。
那么刘备邀请刘琮共同南逃,一起去南方建立根据地抵抗曹操的内容在哪里呢?
在1分39秒时,视频用“之前有个人在评论区留言……我让他拿史料他拿不出来……”这样的例子嘲讽别人,结果不出一分钟便轮到自己,这就是老话说的“笑话人不如人”。自己明火执仗的发明历史,还说别人发明历史是营销号,妥妥的贼喊做贼。
况且,从逻辑出发,要拉拢劝刘琮回头,也是该劝刘琮与自己在襄阳一起抵抗曹操不是。
2分25秒——
视频文本:刘备手下劝其进攻刘琮,被刘备拒绝,刘备说不忍心,但确实来说曹军也近在咫尺,如果刘备打不下来,很可能全军覆没于襄阳城下哦。
刘备弃樊城,过襄阳时,曹操大概在新野。新野距襄阳一百多里,确实不算远,但也谈不上近在咫尺。宛到襄阳三百余里,若新野到襄阳的一百多里叫近在咫尺,那宛到新野的一百多里自然也叫近在咫尺。
如此:
今屯宛,去襄阳三百馀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
区区二个近在咫尺,在魏国看来就叫“有急不足相赴”——这是魏国上下有认知障碍,还是这“近在咫尺”滑稽可笑呢。
再者: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这里的“左右”和“荆州人”必然囊括襄阳城中人。
刘琮及其党羽且无法阻止同僚和百姓们拖家带口的走出襄阳城,还有假设刘备打不下襄阳城的必要么。
2分42秒——
视频文本:刘备在荆南整整七年时间,在这七年他一直在收买人心,拉拢部下。(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建安六年——建安十三年间)。
刘备在荆州先屯新野,次驻樊城,二地皆在荆州北部地区,不在荆南。
哪怕毫无方向感的路痴,分不清楚东西南北的蠢货,也总该知道刘表用刘备抵御北方的曹操,那怎能让刘备在荆南整整七年呢?
一句“刘备在荆南整整七年时间”已经原地自爆,说不学无术都是客气的。
2分49秒——
视频文本:这时候就出现了著名的曹刘分荆北……
这“曹刘分荆北”出自哪个典故,出处在哪里,它又如何“著名”?
一无史料典籍,二无著述文献,三无传播热度,四无基本事实——此类历史发明本当一笑而过,奈何偏要自诩著名,这等自卖自夸的执着,发明创造的勤奋,还真是王婆听了流泪,爱迪生见了下跪。
怎么也要三笑而过才行,哈哈哈。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东走夏口,曹刘分荆北是啥?
建安十四年江陵之役后,南郡南部属吴,南郡北部属曹,曹刘分荆北是啥?
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荆州,吴属南郡地区尽归刘备,曹刘分荆北是啥?
本就不存在于历史上的内容,编出来硬吹,可乎?
2分54秒——
视频文本:当时的老百姓也好,士族也好,只有两条路,一个跟着刘备往南走,一个就是留下来投降曹操……
那么——
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
投奔益州刘璋,是不是第三条路?
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
准备讨伐刘琮,是不是第四条路?
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於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琮不纳。
降后反水突袭曹操,是不是第五条路?
3分01秒——
视频文本:有个记载就是“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刘琮的左右也都要跟着刘备走,但实际上这个是不准确的,因为荆州也有很多士族是铁了头要投降曹操,正是他们逼着刘琮投降曹操。
历史事实是,有官僚投靠曹操,也有官僚投奔刘备。指着描写有官僚投奔刘备的记载说不准确,原因是也有人投奔曹操,这不就是典型的二极管思维么。人家陈寿都能多线程分开记,怎么一千八百年后还有人一根筋不转轴呢?
再看文本具体内容,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将“多归先主”理解成“都要跟着刘备走”,这个锅人家史料可不背,甩给语文老师都不一定乐意。
3分56秒——
视频文本:刘琮与刘备和平分手以后,刘备继续往南……
刘琮背着刘备暗自降曹,只待曹军到来,刘备就是孤军陷于曹军的汪洋大海中,必死无疑。事泄后,双方已经泾渭分明,刘琮吓得站不起来,而刘备放过刘琮,从敌人的土地上一路南下,捎带脚还“薅”走已降曹的刘琮治下不少官吏百姓。
且看刘备如何说:
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将刘琮背刺刘备,差点把大耳朵阴死,结果被刘备以德报怨的放过一马这件事,粉饰成了和平分手,货真价实的渣男渣女风啊。
4分02秒——
视频文本:(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这个时候,刘备的部队已经接近十多万人,刘备往江陵的方向撤退,撤退途中有人跟刘备说,现在我们的人太多了,跑的太慢了……
史料译文:有人对先主说:“应急速前去保住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的军队追来,怎么来抵御他们?”
史实:人多,作战者少,曹军追来打不过。
某人:人多,跑得慢……
完整的史料陈述,就解读几块渣,然后觉得自己说得对,这还真是渣实的文言文阅读基本功。2分17秒搞得是发明历史,现在玩的是含糊其辞,只有扭曲历史事实这点是不变的。
当然,渣实的功力也不变,譬如:
众十余万是十多万人的意思,还是接近十多万人的意思?
4分14秒——
视频文本:(“不,举大事者必以民为本,今百姓归我,奈何弃之?”)所有备哥哥的粉丝们都非常喜欢刘备的这句话……
尊重史实,妙语连珠,加一段电视剧台词叫幽默风趣;信口雌黄,胡言乱语,加一段电视剧台词只能是莫名尴尬。
4分25秒——
视频内容:我还是要剖析刘备说这句话的环境。刘备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操还没有正式的追击刘备。不管是《华阳国志》还是《三国志》说这句话以后,才有记载曹操军队的行动。《三国志》里面,曹操军队甚至还没有进驻襄阳。
刘备说这句话时,人在当阳。
曹骑追上刘备时,人在当阳北部之长阪。
这还能得出个刘备说话时,曹军还没正是追击的结论来,还有逻辑认知么?
倒是可以假设刘备入当阳就放话,起码走了两天才到长阪,这样一天一夜追上的曹骑便在刘备说这句话时,是还没出发的状态。
可是,这假设有证据么,没证据就可以下结论的话,咋编不行呢?
毫无依据的情况下,言之凿凿,一口咬定,这到底是个啥玩意。
多说一句:“曹操军队甚至还没有进驻襄阳”这史料又出自哪里?曹操“轻军到襄阳”这五个字有曹军没进城的意思?
还是那句话,哪怕不看史料,曹操已经是轻兵疾驰到襄阳,不在襄阳稍作休整补充,立刻让骑兵一日一夜三百余里的狂追,这是烧油的马啊。
4分53秒——
视频文本:但是刘备还有另外一个行动,他让关羽带一部分人去抢占江陵,如果曹操对刘备的追击已经展开了,刘备不让关羽去断后,反而让关羽先行离开,这不是自断一臂么?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曹操又没有电话告诉刘备,说“我派骑兵开始追你了”,那刘备让关羽率领水军离开不符合啥逻辑?只有活在刘备一边看到三百里外曹操派兵,一边让关羽先离开的世界里,才符合这逆天的“逻辑吧”。
5分12秒——
视频文本:另外刘备还有一个援兵叫刘琦,刘琦也来接应刘备。刘备并不是在上刑场,他是有自己战略部署的。抢占江陵和刘琦汇合,最后甚至拉拢孙权,然后对曹操进行反击。
既然刘备有这种战略部署,那么刘备自樊城南下时,派使者联络援军刘琦的记载在哪里?派使者去拉拢孙权的记载又在哪里?
史料明文说得清清楚楚,刘表去世后,鲁肃劝孙权拉拢分化刘表二子、及刘备与荆州诸将,人到夏口听说曹操南下荆州,于是来不及禀告孙权,直扑去见刘备,迎刘备东行。而刘琦在夏口是将因奔丧作难,准备反攻刘琮时见到鲁肃,随鲁肃之后点兵去荆州,在中途迎到刘备、鲁肃的。
混淆黑白,颠倒因果,把事后的演变说成刘备事先的战略部署,这么吹刘备,谁能遭得住?
何况关于刘备要抵达江陵,然后渡江南下的记载一抓一大把。人家明明是要夺江陵的辎重去荆南,乃至交州,无视诸多记载直接给刘备安排一个要在江陵反击的剧情,这又发明了一段历史。
5分32秒——
视频文本:但是,曹操的进军速度超过了刘备的预料……(废话省略处)……哪怕刘备和诸葛亮是兵场老手,他们也没想到曹军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曹军第一次的行军速度在意料之中:
汉晋春秋曰: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於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琮不纳。
曹军第二次的追击速度同样被预判:
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这玩意有啥不可预料的?
无非刘琮不采纳王威伏击曹操的建议,刘备不采纳应对曹操追兵的方案呗。
看到一日一夜三百里,就想着吹一发,于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敌人也想不到,完全无视基本事实,这种情节也可以理解。
况且,这个节骨眼上,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几天,参加了几场战斗,就能被称为老兵呢。啥也不懂,张口就来啊?
6分12秒——
视频文本:刘备总共有多少兵力呢,个人估算一、二万人,参考史料是诸葛亮说还有关羽的一万水军,总不至于刘备的主力还没有关羽的偏军多吧。
参考史料是这条:
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诸葛亮说这万人是“(刘备军)今战士还者”+“关羽水军精甲”的总数——这位参考下就得出个关羽一万水军,刘备还有比这个数字多的主力,依旧是渣实的文言文功底与阅读理解能力。
6分30秒——
视频文本:当然诸葛亮会吹牛,提高关羽军的总数,但是我感觉,刘备在荆州整整打工七年啊。七年时间如果连一万多的兵力都组织不起来,他还是别混三国了。
你看,刘备在当阳之役被打得只剩万人,就不许混三国了。那曹操收三十万青州兵,还有东征徐州的主力军,这种规模的底子被吕布硬生生揍到仅剩万人,是不是要被人道毁灭了?
谁都有落魄的时候,曹操被徐荣打得剩几个兵啊,刘备也有没剩多少人的败仗,用这种问题开嘲讽,只会暴露睿智的见知。
6分45秒——
视频文本:小时候一直有个疑问,刘备为什么不直接带走军队,因为百姓在后面似乎毫无作用,甚至还有人阴谋论,说刘备拿百姓当人肉盾牌。等我的阅历到了,突然明白了刘备的选择,刘备做不到把部队从老百姓手中抽出来。刘备要带二万人南下打仗(1个男丁4-5口人,2万男丁8-10万人),是不是先把他们父母家眷全部带上。如果一户家庭4-5个人,2万军队家眷就有10万之众。
人肉盾牌说,百姓家眷说都是关于刘备携民渡江的陈年地摊货。
先踩一个阴谋论,再提出一个阴谋论,这叫无用功。
追随刘备的百姓形成十万余人的规模,是到当阳才有的事,这是史料明文。无视史实,发明刘备从樊城出发家眷就有十万众的历史,这种拾人糟粕的阅历就别拿出来祸害人了。
况且,球也不是这么踢滴。
曹操在新野时,刘备离开樊城南下——
新野到襄阳一百余里,按二百里算,正常行军日行三十里,轻兵倍之,曹操四天可以抵达襄阳。而从襄阳出发的曹骑一天一夜疾驰三百里追上刘备,等于说刘备从樊城南下不到六天时间,就被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
请问,根据这刘备自樊城起便有十万众家眷的观点,加之史料明文十余万众日行十余里的速度,这支队伍是如何六天时间走出三百里的?
再给曹军在襄阳休整补充一天的时间,刘备十万家眷的速度提升到二十里——七天时间每天二十里的速度,走出三百里,可乎?就这,还是把曹操从新野奔赴襄阳按步兵轻行速度算的,够宽容了不是。
你看,只要小学数学及格,刘备携民渡江家眷说这裹脚布,便不攻自破。视频直到8分04秒的文本皆变笑话了。
8分05秒——
视频文本:刘备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他的对手曹老板,直接反杀。当年曹操被张绣和刘表夹击,日行数里路,跟刘备的行程差不多(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果然在安众反破张绣和刘表。
荀攸本传对这次作战的结果,清楚写着“(曹操)军不利”;贾诩本传对这次作战的结果,清楚写着“(张绣)大战,果以胜还”——刘备最好的方法就是学曹操被追兵击败,那这个最好结果与历史上确实被追兵击败的结果有啥区别,好在哪里?
何况,二者也没有任何可比性。刘备处于曹操名下的荆州中,要千里逃命,军队杂处于十万余众间,结阵作战的条件都没有。曹操是主力退兵,亲自断后,处于正常作战的状态,又没有十余万众拖累。
能搬出此类牛唇不对马嘴的对比,便知其对历史是毫无了解,也不具备啥逻辑思维能力。
8分25秒——
视频文本:最后说一下感天动地的以人为本,三国志中孙权要给陈武的儿子(增添僮仆),陈表拒绝了孙权的赏赐(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料取以充部伍。),把这些人反而变成了部曲兵。
这就是越没货,越硬往外掏,结果就是自己都不知道掏出来的是什么。
建安二十年(215)陈武斗死,孙权赐复客二百户;嘉禾三年(234)陈表上疏陈让,乞将复人二百户中劲锐之士还于国家。不管陈表是什么动机,这乞还十九年前的赏赐之举都不可能是“以人为本”——你总不能说,二百户复客在陈家累死累活的十九年中不配叫人。
即便把嫡庶之分搬出来,那黄龙元年(229)陈脩去世,陈表转为领兵之将,他悉心培养部队闻名——五年间却对这既是财源,又是兵源,兼给自家为仆为奴十余年,知根知底的二百户人不理不睬,也依旧谈不上以人为本。
8分45秒——
视频文本:(陆逊:“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如果一个国家连人口和地盘都没有,那他还有什么?(刘备:你们不是还有生命么?)。
这是病句,用“他”来形容国家,小学一年级就要扣分的。用“他”引出刘备,则又与前面没人口地盘的国家缺少联系——因为没谁蠢到会把当阳之役的刘备与“国家”划等号,这点没人会反对吧?
前面用陈表为例,属于黔驴技穷,没活儿硬搓的表现;这条引用陆逊,则是割裂与缝合怪的自爆。因为,没有人口和地盘的国家之语,并不是从陆逊所言中引申而来,而是为编排给刘备的台词服务,做出的铺垫——那陆逊这句话就是多余的。
视频的6分45秒,还在反对携民渡江的人肉说,二分钟后的这条文本,就憋不住编排“(刘备:你们不是还有生命么?)”——这句话暗戳戳的支持肉盾说,不知不觉就本性毕露了。
真要讨论陆逊这句话,也是围绕他礼长于刑的儒家治国思想展开,这种思想与刘备的政治理念颇有契合之处,却与孙权崇尚的法术之制势如水火,格格不入。
所以,引用陆逊这句话,是在嘲讽刘备、陆逊,还是在骂孙权呢?
9分31秒——
视频文本:随后刘备向东往汉水方向,汉水方向找谁,找关羽。他们在汉津相会,然后刘琦也来了一起去往了夏口。(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咱们看看鲁大师的行程:
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
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
鲁肃在夏口刘琦处,听闻曹操南下便立刻奔赴荆州;到达南郡听说刘备已经自樊城南下,要渡江南行,便前往迎之,在当阳长阪与刘备相会,邀请刘备改道东行。
即,刘备自长阪东行,是应鲁肃所邀,非是什么找关羽。请问,要怎么上语文课,能把“適与羽船会”的恰好之意给忽略掉?“得济沔”三字更明确了与刘琦相遇的情况,过了沔水遇到刘琦——这叫刘琦也来汉津与刘备、关羽相会?
渣实的文言文阅读太真实了。
9分42秒——
视频文本:我一直觉得携民渡江,根本没什么可黑的,因为刘备确实没有想过把老百姓当做肉盾。但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吹……
想立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都黑刘备携民渡江、以民为本六、七分钟了不是。发明历史,无视历史,歪曲历史,啥招都用过,又抛出个只有肉盾说才是黑刘备的观点证明自己是干净的,塞耳盗钟,自欺欺人有意思么。
前面都暗戳戳的嘲讽刘备不把百姓人民当回事了,这两面三刀的自作聪明给谁看呢?
9分53秒——
视频文本:刘备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军事水平能力不足,一边说跟曹操同一个等级,曹操能数百人反杀文丑和刘备的追兵,追兵是他的十余倍,刘备呢刘备做不到啊。(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这个话术属于史盲鉴定器。
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
把荀攸本传的记载拿来互相参照,所谓曹操不满六百骑破十倍之敌便成笑话。武帝纪的记载为突出传主,没提及步兵参战这件事。所以胸无点墨之辈见了便如获至宝,拿出去腆颜夸耀。
再说,敌军五、六千骑;曹操不满六百骑——这为啥是十余倍?
10分10秒——
视频文本:刘备还让关羽的部队做了一个无效的折返跑。
又是一段历史发明。
“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这句史料如何延伸,能体现关羽舟师折返跑的内容?
10分14秒——
视频文本:讲个例子,刘协被李、郭追击,有人跟刘协说陛下你快骑马跑,刘协说百官跟着我,我不能辜负他们,不听跟着百官一起跑。(乐曰:“事急矣,陛下宜御马!”上曰:“不可!舍百官而去,此何辜哉!”弗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吹刘协,可能是刘协没说以人为本。
这个例子举的很好,因为:
若认为刘协不舍百官与刘备不弃百姓的性质相同,也该获得称赞。那你称赞前者,用前者踩后者的行为,暴露的是啥呢?作茧自缚不外如是。
11分09秒——
视频文本:(播放一段其它up主视频)没有一句话是对的,而且地图都错。怎么看都是江陵比夷陵更近,而且所有的史料全部告诉你刘备要去江陵……
一个口口声声刘备在荆南整整七年时间的人,拿着地图给别人纠错。
一个屡屡发明歪曲历史的人,信誓旦旦的说所有史料都证明刘备要去江陵。
事实呢?
陈志关羽本传: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陈志张飞本传: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陈志鲁肃本传: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
刘备要去的是江南,江陵不过是用来保障渡江抵达江南的据点。
11分27秒——
视频文本:而且从常识上来说刘备有十万人,夷陵不过是个小城,能容纳下十万人?容纳不下让城外人等死?周瑜和曹仁的夷陵争夺战,攻取夷陵的甘宁军才数百人。
这是令人绝望的常识,夷陵只有夷陵县城和城下屁大点地方,所以城里装不下十万人,其它人就要在城下等死——没错,这位朋友完全不知道夷陵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只知道有座城,所有人都在城里生活。
而且他还觉得甘宁数百人攻取夷陵,能证明夷陵城小——那刘表单骑拿下荆州,能不能证明荆州更小?夷陵这地方,往近了说有陆逊五万人堵刘备,往远了说岑彭等人也曾各种殴打过,拿甘宁几百人攻下夷陵,到底能说明啥呢。
11分44秒——
视频文本:而且刘琦还在支援刘备的途中,然后刘备不往东边靠,反往西方走,难不成想把刘琦送给曹操?
又到“让他拿史料,他拿不出来”的时间。
刘备是怎么知道刘琦军动态的?
刘琦率军奔赴荆州,没有刘备为啥就变成送曹操?
论史的根本是立足于史料基础,不具备这基础,就会产生类似上述不切实际的幻想,进入自己胡编滥造的故事会里,一本正经的觉得自己编啥事实就是啥。
一些谬误之处属于口水话,没搭理的必要。还有一些谬误,需要看引述提及的其它视频,懒得去看了。在任何以文字为主的平台,这文本质量都是渣中渣,拿着这种文本号称要打谁脸,最后丢脸的一定是自己。
且不论别人对错,自己说得就荒谬绝伦,无知至极了,还想打谁脸?不被打脸都是烧高香了。
简单说,这就是网络观点的搬运工,缝合工人,搁到任何文字平台都不入流。只有在视频平台,因为观看视频,即便倍速也浪费时间,才能避免被更多人教育科普。圈地自嗨很正常,只希望想露脸的时候不要撅腚。
而且他还不是纯粹的搬运,还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就能看到各种基本阅读不及格的错漏,甚至“刘备在荆南整整七年”这种彩头。
总结一下,不宜深交,人如其名,勉强可以忽悠叛逆期的中二少年。如果他真的是未成年,那么叛逆中二也挺正常。若他是成年人,那就要跳出三国背景,从政治立场上分析他的底色了。他说得可以不是三国,他贬的也可以不是蜀汉。所以他到底想吹谁?想贬谁?值得玩味。
立场是个疯狂的备黑(但他不是曹粉,而是权粉),黑刘备的方式要比普通备黑高级一点,他不歪曲史料,他歪曲逻辑。他的逻辑属于典型的先射箭再画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就是隐隐感觉不对劲。视频文案粗俗,充斥着戾气的脏话。
作为一群对蜀汉极度仇恨的网络喷子发泄情绪的基地,供喷子们自娱自乐。除了引出一些无史德、无良知的人外,没有任何价值。但如果观众是生活失败、充满戾气、热衷在网络上发泄压力的人,可以关注一下我那位喜欢孙权的故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多少吹捧必然伴随多少眼红,遍观b站,蜀黑也是一大堆的,那就只能是其能力问题了。
感谢我那曾经的朋友,能让我时不时拿出来温故知新,引以为戒。
而最惨痛的教训就是,深刻明白了这个世上能把我吊起来抽的大神实在太多了,说话还是要注意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