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自己困在原生家庭的牢笼里,放下其实很容易——养娃记0224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籍很多,自己也非常丰富。
通常都会有一个思维陷阱,似乎我们今天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责怪原生家庭好像就可以了。实际情况是,责怪了没用。
即使努力对抗,也不过是从一个圈子跳到另外一个圈子而已。
啥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概念,严肃的心理学界可能根本连这个词都没有。实在也不好去定义它的范畴。
一种说法,成婚前,离开家庭之前的成长环境都可以认为是原生家庭。
它更像是一个筐,啥问题都可以往里面丢。
我们很有时候会把原生家庭不要的一面,当成是原生家庭。
有时候会把原生家庭直接等同于严厉的父亲,彪悍的母亲。
或者是某个亲属。
这些人在小时候的一些言论,直接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推给原生家庭,一切都ok了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些不如意,固然可以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
但是它已经是过去式了,已经无法改变了。
既然如此,抱怨和推卸并没有意义。
更大的陷阱在于,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成长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佐料,主菜是自己
好像看起来,我们成年以后,回看自己的过往,发现一些状况。
自己的一些行为,一些思维模式是因为童年的某些事决定的。
于是我们努力对抗,努力抵抗,避免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当我们抵御了我们知道的所有的意外,看起来可以好好享受了。
突然发现,其实不过是打了一些怪,后面还有怪而已。

偏见,一直都在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人都有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
我们去一个新的城市,到在这个城市生活多年,很多想法都会改变。
有些想法很幼稚,当我们在一个城市生活了很久以后。
似乎对这个城市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也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轨迹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一天,遇到另外一个行业,另外一些圈子的朋友,发现对这个城市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反过来说,对于原生家庭,对于自己,对于孩子,我们很多的想法,一直在变化。
只是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是否愿意接受而已。

原生家庭就在那里
其实,我们也不用拘泥于原生家庭这个名词,这个概念。
也不用一直想着去对抗,或者去汲取营养。
自己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过于对抗,也不用过于纠结。
如果过于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是。
不自觉道德绑架孩子,让孩子为自己做牺牲。
这种绑架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