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为什么父母必须得跟TA讲道理?
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跟他们讲道理是荒谬的,但这确实是管教孩子的一个好方法。当孩子可以开口说话的时候,别管是否在模仿大人的话,事实上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性的教育,并能明白其中的某些道理。他们希望被大人理性对待,是孩子有自尊的表现,应该得到父母的支持。
跟孩子讲道理所用的语言,一定要匹配他们的理解能力(说孩子能领悟的话,这是重点!!!)。对3岁或7岁孩子用的语言,绝对不能像对成人的一样。如果跟孩子长时间地讲大道理,最多只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厌烦,起不了教育的作用。因此,理性对待孩子,是要求父母行事温和,惩罚时保持冷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责罚是合理的、有必要的,父母的命令是经过思考的。好的行为就该遵循,错的行为就该避免,必须让孩子明白这些做人的基本守则。只是跟孩子讲道理时,除了得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之外,还得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千万不要像有些成年人,只顾着自说自话,一通大道理下来,根本不去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对待孩子,就得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跟他们进行沟通,至于那些大道理,最好能形象化地进行处理。只要根据他们的年龄、脾性、爱好对症下药,就绝对能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动力。就算没能找到,也要让名誉、羞耻心、愉悦成为孩子远离错误的动力。
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教育孩子、养成孩子良好礼仪习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以孩子认识的人为榜样,告诉孩子榜样身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吸引孩子去模仿。如果能引导孩子观察他人,让孩子自己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这样最能让孩子明白哪些言行是合乎道德的、哪些又是违背道德的,从而让他们清晰地感受到教养的好与坏所带来的美与丑。

只要孩子需要管教,就应该持续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榜样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树立榜样是一个最好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跟着榜样学习优点、改正缺点。如果孩子看到仰慕的人犯了错,却没有受到该有的惩罚,他们便会没有了羞耻感。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至关重要。
可能有人会说:有些孩子是不打不行的,那些温和的教育方法,根本不能让孩子用功读书。但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归根究底,依靠强迫、恐吓等手段要求孩子学习,只能一时有效,但绝不可能持久。时间越长,积压的负面情绪只会越来越多。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可你、追随你,温柔的教育方法必不可少。只是现在的学校分数至上,一线老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要管理的学生又多,没时间去细心研究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于是采取淘汰的形式,只抓好学生,稳住一般学生,放弃差生。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为人父母绝不能马虎,不能把锅甩给家中长辈、学校老师,更应该做好父母的角色,肩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