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突破自己、走出舒适圈——成功上岸人大金专
写在前面
在经验贴的开始,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1.本科:北京双一流高校,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
2.英语成绩:四级562,六级500,托福106,GRE327
3.考研初试准备时长2020.07.08-2020.12.27
4.初试成绩430+,政治75+,英语90,经济类联考135+,金融学综合125+
本经验分享仅是我个人学习的一点点心得,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是希望我的文章能对有点迷茫的你有一点点帮助,也希望我的文字足够清晰明了,让你读得轻松舒畅。
1. 为什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在选择考研之前,我已经在2020年毕业,且拿到了国外学校的offer,但在疫情的全球背景下,前途比较不明朗,所以考研对我而言是最优的选择。第二,人大的金专是顶级的金融殿堂,作为一个金融专业学生,它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白月光。第三,本科985,大学四年的成绩还算不错,所以基础还算牢固,因此选择了跨校考研,虽然充满未知,但我觉得适当走出舒适圈,在能力范围内挑战自我,更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锻炼。第四,其实在决定考研的阶段,曾在人大和贸大之间抉择,一方面考虑到人大财金竞争过于激烈,另一方面身边没有任何人大金专的学长学姐,所以考研相关信息很难获取。但是在和家长老师同学客观分析后,我们觉得虽然开始时间很晚,但是如果潜心准备五个月,选择人大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第五,本科四年在北京度过,未来也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发展,所以我个人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比较向往和熟悉。
综合以上五点,可以把影响院校选取的因素简单概括为:个人学习基础、距离考研还剩多长时间、竞争压力、考研信息及资料获取能力。
2. 总体学习安排
考研的知识相对有限,考纲也都写的比较详细,所以可以说我们把考纲范围内要求到的准备充分,就能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那么学习总量主要取决于两点:学习时长、学习效率。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1)学习时长
由于我的准备时间较短,所以我的学习强度总体来说是比较大的。时间安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8月,第二阶段:9-12月。
第一阶段:暑假期间7-8月我是在家里准备,跟凯程网课,基本上每天学习时长12小时,上午8-12点,下午1:30-5:30,晚7:30-12:00。每天睡眠时间大约7个小时,每天晚上学习前会跑步3-5km,暑假期间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适当加大运动量有助于打下一个比较好的身体基础,考研到后期比较消耗体力,冬天温度也比较低,一旦感冒又比较影响学习,所以尽量在前期提高免疫力。
第二阶段:9-12月,为了避免独自在家复习会枯燥,我选择在9月参加凯程集训营,这样可以有一个学校一样的环境。到达集训营后,我的作息时间更加规律和严格。每天学习时长14小时左右,早上5:50起床,上午6:20-12:50,下午2:00-5:30,晚6:30-11:30。确实到后期,尤其12月会比较劳累,当然,学习时间要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来规划。重要的是要形成习惯,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安排,这样比较不容易懈怠。
(2)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因人而异,可能不同的人看书速度、数学计算速度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方法。
第一,每日学习安排。对我而言,早上起床以后的两个小时不太清醒,所以我会在这段时间听一些比较容易的课程,比如逻辑真题讲解、数学例题串讲、专业课热点。上午学习时间较长、注意力集中,我会分配给逻辑、数学、专业课。下午英语、专业课。晚上政治、396写作、专业课。
第二,灵活调整。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每日大概的学科学习时长,但不要过于固定,尽量不要制定细致到分钟的时间安排,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学会,而不是凑够时间。可以看到我分配给专业课的时间是最长的,穿插在每一天的各个时间段,因为人大金专专业课内容比较丰富、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在凯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会和小伙伴交流,我发现一些同学的习惯是会把几天的时间集中分配给公司理财或金融学,从而比较忽略其他科目。我不太建议这样的方式,我们要尽量每天兼顾到各科,这样细水长流,才有利于保持做题手感和对学科的熟悉度。凯程会要求7-8月每周发给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学习完成情况,9-12月每半个月发一次,这样也能起到很有效的监督作用。
第三,听课问题。前期打基础阶段,可以长时间听课,迅速将基础知识过一遍。但是在一轮复习之后,就不建议每天花费很长时间听课了,因为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主观上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但会发现在需要我们做题,也就是输出知识的时候会比较吃力。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主动看书、梳理知识、大量记忆,同时,在记忆过后,需要在短期内和长期内多次复盘。有的同学会问我,背了但记不住,这就需要在背诵之前,梳理答案框架,找出要点,同时,一定要相信重复的力量,3遍不行5遍,5遍不行10遍,要坚信,最后一定可以熟练到自由输出。(不要复读机式背诵,我们的目标是记住要点,自己组织语言串联要点,而并不是一字不落的默写答案)
3. 初试各科复习攻略
(1)专业课-金融学
金融学复习节奏很重要,复习次数越多越熟练,到后期心态上也会比较放松。
a. 资料:黄达《金融学第5版》、凯程基础课程+人大特色课+真题讲解课+热点课
b. 一些重要环节:
第一,基础课程。第一遍基础课要记得记笔记,这个笔记要比较详细,意思是要点明确,方便听课后用笔记背诵重要知识点,且基础课每天听完后要及时复习笔记,开始会对知识比较陌生,可能背了几遍还是容易混淆(比如利率决定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教材阅读。黄达老师的金融学一定要通读一遍,最好在系统听过一遍基础课之后,通读课本,虽然开始读可能觉得难以提炼它的框架,但一定要坚持读完,读的过程中用记号笔画出你认为的重点词句,定个小目标,一天读2章,2周就能读完。
第三,题型复习方法(选择)。人大选择考点比较灵活,但大部分仍是比较重点的核心知识,所以我们要注重积累比较零碎的表述方法,或一些细节问题,避免混淆(比如2021年考察第一个采取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答案为美国,但我当时莫名其妙与另一个知识点混淆了,错选其他国家)。避免混淆的方法就是把真题中出现过的知识点全部记下来,无论是选择题中细枝末节的选项,还是后面主观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反复记忆,对比记忆,把相似的放到一起记。
第四,题型复习方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9月份最好结束“名词解释”背诵环节(我的名词解释资料来自凯程,是上一届学长整理好的,分为不同章节,便于背诵),10月进入简答背诵环节(可先背各章节重点传统简答,再向比较延伸的方向准备,可用凯程的各学校真题集,其中有很多其他学校的简答论述,学有余力可看看它们的问题和答案,拓展思路),搭配准备论述(因为人大的论述很少涉及纯热点,基本上和课本知识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可以把真题的论述反复看,论述答案篇幅较长,涉及知识较多,可以加强我们对于不同部分知识联系的理解)。
第五,热点准备。虽然人大比较少涉及热点,且热点课程基本11月后才会陆续放出,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不看。但我在后期还是把凯程所有的热点课听了一遍,因为热点会涉及课本知识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我们把它们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在准备热点的同时,我们也会积累很多优秀的表述,有利于我们在论述题中有话可说。强烈推荐凯程FIFI老师的热点课,框架清晰,最后会有例题讲解,总体来说,非常有利于我们吸收热点知识。
(2)专业课-公司理财
a. 资料:罗斯《公司理财第9版》、《公司理财课后题答案》、凯程基础课程+人大特色课+真题讲解课
b. 一些重要环节:
第一,课本使用。在基础课听完后,形成自己的笔记。课本题目:例题+课后习题。通读课本,讲教材中所有例题弄懂,可以准备一个专门写课本上题目的习题本;课后习题要独立完成一遍,对答案,标记错误。(例题更加重要,必须多做几遍,烂熟于心)
第二,真题使用。人大公司理财有自己出题的套路,尤其是计算题题型相对固定,EFN、现金流、公司价值,近几年没有很大变动,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要利用好序列2的计算题真题,反复做,真题设计很巧妙,看似不难,但想全部算对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第三,重要的是课本上很多重要表述(比如课后题中的判断题真题有出现过原话),把真题中的选择、判断题每一个都理解好。比如2021年,在考场上我的感觉是公司理财的每个表述基本都在历年真题中见过,所以个人认为公司理财研究真题更加重要。
第四,简答题。简答是公司理财中比较灵活的部分,可能会和热点有所结合,比如考察AB股的优劣、注册制对新公司和存量公司的影响等等,平时把见过的简答多背一背,积累一下就好,考场上不会没话可说,不答偏的话得分应该不会低。
(3)396
a. 396分为数学、逻辑、写作,各部分难度都不算大,但是想得高分,每科都不可有大的闪失,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2021年开始数学部分改为35道选择题,每道2分,共70分;逻辑20题,每道2分,共40分;写作两篇,每篇20分,共40分。
b. 数学:《核心笔记》《60天攻克800题》《数学精典(赵鑫全)》、凯程数学讲义
按顺序看完上面的三本辅导资料,《核心笔记》《数学精典》都是知识点搭配例题,《数学精典》更全更难,800题是纯题集,注意复盘错题1-2遍。凯程的暑期讲义、强化讲义、冲刺讲义上面题目不多但每道都很经典,一定要把每道题都弄懂。因为全部是选择题,所以注意考试技巧,排除法、特值法都很好用,记得用,但是特值法可能会丢情况,所以谨慎使用。
c. 逻辑:凯程王洋老师课程、《凯程暑期讲义》、《周建武逻辑真题》、凯程199真题集、真题
逻辑要听课+真题训练并行,多做真题。模拟题我没做过,因为觉得真题要严谨得多,而且199真题很多,完全够用。2021年逻辑出题方改变,题型整个风格更偏向199,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好历年199真题,注意多练习排列组合题,难度较大,需要平时多见多练培养感觉。多问问题,不懂的地方要及时答疑。准备电子版错题本,把错题拍下来或剪下来,不要手抄,没必要且浪费时间。
d. 作文:我是10月开始准备作文,先看了一遍赵鑫全的《精典》、2021小钉咖MPAcc管理类作文素材、自己买了很多考试用的作文纸,听了王老师的写作课。后期,凯程老师的冲刺课、押题课。
之后就是自己写真题、对比答案、修改作文的过程。修改是很重要的过程,只有反复修改,才知道应该怎样表述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在凯程学习,所以会有定期的作文修改,学长学姐会针对每个人的作文有一对一的修改,能比较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
考试时留给作文的时间应该不会很宽裕,所以对于论效,我们要快速找漏洞,对于论说文,立意和写作要流畅,所以积累要放在平时。不用担心语文功底一般,因为不需要用优美语言,只要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就好,我的语文也一直不是我的强项,但作文多写多练,慢慢就会变得熟练。我10月11月基本每周写2-3篇,到后期是保持阶段,一周一套模拟题作文。要养成计时的习惯,从第一次练习就要计时,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变化。
(4)英语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加上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的多,所以我基本是前期背单词,并用真题贯穿始终。使用资料:凯程讲义(分为各种题型)、英语二真题详解、新东方恋练有词。
恋练有词一天2个list,大概两周多背完,把不会的单词记到本上。真题反复做,阅读要研究真题的出题方式,很喜欢考细节题,比如2021有一道“a drop of water in the sea”的内涵,就是文章很细节的一句话,把握住就能迅速选出。阅读要精读(有助于翻译题),保证每句话都弄懂准确的意思,有时候可能觉得懂了,但真正做翻译的时候还是翻不明白。作文我没用作文书,就用的凯程的作文讲义,注意不要把框架性表述写得花里胡哨,占用过多篇幅,主要是正文自己的观点表述,框架的东西阅卷老师都很懂,所以再华丽也没什么用处。如果英语不太好,可以多背好句子,不用整篇背诵,容易忘而且完全套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可以按主题积累词句,考试的时候拼凑成独一无二的作文。
(5)政治
资料:肖秀荣1000题习题+精解、肖秀荣精讲精练、凯程分类真题集、凯程暑期课、腿姐《30天70分》、腿姐背诵手册、各种冲刺模拟卷
7-8月:凯程暑期课,跟老师在课上勾出重点内容,主要是理解,形成对政治的总体感觉,不用试图背,背诵留在后期就好。听课后搭配1000题,我是9月来凯程后才完成1000题全部内容。
9-10月:马原尤其是马哲部分对于我而言很难,不好理解(理科生的痛苦),所以9月到凯程后我听了某老师强化课的马原部分(其他没听)。同时在完成1000题后复习之前的错题,10月买了腿姐的30天70分,大概10天刷完,主要是练手,难度比1000题高得多,但题目挺有意思。
11-12月:开始反复看腿姐《背诵笔记》,11月中旬之后模拟题开始发货,买了之后每天坚持刷选择题部分。肖4肖8出之后,按题型整理主观题答案,开始背诵。我是自己把答案分点抄到了A4纸上,觉得背起来比较清晰,这个因人而异,找到自己的方法就好。
4. 复试建议
由于疫情原因,北京地区高校基本采取线上复试方法,2021年又比较特殊,人大取消了复试的笔试环节,只保留面试部分,分为专业课和英语面试。
首先,由于初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所以复试压力不是很大,心态上也比较放松,准备过程相对轻松愉快。面试环节的老师都很友善,感觉老师们看我们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整个面试过程就像在交流学术问题,只要把初试中的重点知识准备充分,就能比较顺利。其次,我在面试过程中被问到了不会的小知识点,但完全不必慌乱,可直接跟老师说明,并表述自己的理解,表明以后认真积累学习的信心和正面态度即可。最后,网络问题是线上复试的重中之重,我家的wifi在我复试前几天忽然时断时续,所以一定要有plan B甚至plan C,后来我第一机位的笔记本用的是家长手机的热点(手机退出了所有社交app,开了静音)。
最后,考研是个孤独的旅程,也许会迷茫无助想要放弃,但是考研也是不断突破自己、走出舒适圈的过程。我很感激考研的几个月,收获了很多一起努力的好伙伴。考研人最懂考研人,坚持住,将来你一定会很怀念心无旁骛专心学习的这段时间。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不负时光,给自己最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