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裁二论
曾经有写一篇文章【写作训练初步复盘】,谈到文章体裁的选择。有的科普性质内容天生要旁征博引,有的写就行了,时间投入不在同一个水平。
现在发现有时文学性的东西也需要集思广益,这时难度和强度和科普性质不相上下。比如困扰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下一步操作,知乎搜索相关问题,有回答搬出马哲的内容输出自己的理解,感觉颇有道理。但是评论区中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回答者歪曲了马哲。怎么办?要求我们去找到原文来读。
有一个例子:今日我等若冷眼旁观——是鲁迅说的吗? - 哔哩哔哩。自创的话却写着“鲁迅说”,当别人看到想要引用时,十个人可能有两个人会考证,剩下的八个人再每个人传给十个人。出现的多了,人心里就感觉应该没错的,最后整个社会充斥被张冠李戴的“鲁迅说”。
体裁的选择可能有一个方法,就像《写出我心》中提到,想到啥就去写,最后修改。有时内容需要理论的支撑,有时的就是身边事情所思所想。囿于体裁,然后又停滞不前了。
所以要看情况,如果创作内容时自发的去检索文献,那就检索;没有自发参考文献的,也由他去吧。

原发布时间:2023-03-29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