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期末复习 课堂笔记(7)调查资料的收集
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员收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类型
个别发送法
邮寄填答法
集中填答法
……
优点
可以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可以有效避免主观偏见因素的干扰。
得到的调查结果有利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
缺点
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障
被调查者自身能力、条件的限制常给问卷调查法的实施造成客观性障碍。
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面临效度和信度问题的挑战。
结构访谈法:调查员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类型
当面访问法
电话访问法
……
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谈问卷进行的访问。
特点: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提出的问题、提问方式和顺序、记录方式等都是统一的
优点
结果可量化、统计分析。
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优点
回答率高
调查资料的质量好
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
调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结构访问法对访问员的要求更高
费用大,代价高
自填问卷法
类型
个别发送法:(最常用)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的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好收取时间,地点和方式
优点
1.与邮寄填答法相比,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减少被调查理解和阅读问卷的偏差;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
2.与结构访谈法相比,比较节约时间、经费和人力;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种偏差;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缺点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集中填答法: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友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式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
优点
1.它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调查时间、人力和费用。
2.它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问卷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缺点
1.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
2.将众多的被调查者集中在一起,有时会形成某种不利于个人表达特定看法的“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由此出现从众行为。
邮寄填答法:将问卷通过信件方式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行填答后寄回
类型
邮政邮寄法
注意事项
首先,调查问卷的封面信件要尽量详细。
其次,邮寄式调查的问卷必须明白易懂,语言必须清楚、简洁,不可夸大其词,因为各种不同的被调查者对说明和问题的理解必须一致。
再次,封面信应该提供一个电话号码,以便被调查者在对调查的合法性存在疑虑或对问题不太理解时和研究者联系。
过程
先给被访者地址寄一封通知信和问卷。最好同时附上可寄回的信封
通知信上说明调查目的、重要性、组织者、隐私保护声明、详细写明问卷填写要求、以及如何寄回问卷的说明、
提供调查者的联系方式、以备查询
隔一段时间后,给未回应的被访者再寄去通知信和问卷
对仍未回应者继续催答,直到经费和耐心都用完为止
优点
1.节约费用;
2.匿名性好;(尤其适于敏感问题)
3.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缺点
1.难以抽样;
2.控制性差;
3.回收率难以保证
注意的问题
有关调查主办方身份的说明要慎重考虑,尽可能采用比较正式的。非营利的、给人以信任感和责任感的身份
邮寄问卷的封面信最好单独打印,并用一个小信封单独装封,再和问卷以及寄回用的空信封一并装入邮寄给被调查者的大信封内。封面信的语气应该是“随你意”而不是“一定要”
寄问卷的时间应该考虑被调查者收到问卷的一段时间内(一周左右)没有比较大的或者比较特殊的活动和事件
用跟踪信或提醒电话帮助提高回答率
电子邮件邮寄法
类型
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访谈
直接发送邮件方式回收问卷
要点
制定适于电子邮件调查的调查策略
保存问卷的备份文件
关注被退回的调查问卷
重视电子邮件中的安全问题
优点
1.节约费用;
2.与访谈调查法相比,电子邮件调查法能实现高度超时空的网上“交谈”,并且省去了记录程序,提高了调查的功效。
3.能实现高速地传递调查问卷,并且借由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程序,能实现对填答问卷的质量、回复催促和回答信息的自动处理。
4.与电话调查相比,电子邮件调查克服了普通电话传递信息的先天缺陷
缺点
1.缺乏优质的抽样框;
2.产生特有的回答偏倚现象
网络调查法: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调查对象发送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优点:方便快捷节省费用
缺点:调查对象有一定局限
类型
非概率抽样调查:挂在网上,愿者上钩
概率抽样调查
找到抽样框,抽出样本后,再设法通知被访者
最常见的是直接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号联系被访者
通过线下方式联系被访者,通知其在统一的平台上填答
可以直接寄送问卷的电子版,由其填答后寄回,但现在更多是与计算机辅助调查结合,在线填答,数据直接进入后台
与邮寄调查法类似的催答环节
结构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法
类型
电话访问法 (最广泛):组织调查员,使用问卷和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按抽取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向被访者提问并记录回答
抽样方法
电话簿
随机拨号(RDD)
现场控制
一般需要专业设备,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调查员开展调查
对调查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动员、尤其要详细讲解问卷
设立现场督导人员,监督调查员的访问过程
根据回答情况,及时调整调查方案
程序
根据调查目的要求设计并印刷好电话访问的问卷表,这种问卷表要便于迅速记录
挑选和培训一组调查员
随机抽取一组电话号码作为调查样本,同时应该留有一组预备号码
在电话中,据访问问卷的内容进行询问,同时记录
优点:省 、快、 效率高
缺点
1.访问易中断
2.访问时间和内容受限制
3.抽样难以保证随机
当面访问法:由调查员按要求找到被访者,按问卷提问并记录回答(最贵的方式,但物有所值)
抽样:直接根据住址抽样
调查员
对调查员进行充分的问卷和访问技巧培训
要求严格按照抽样要求找到被访者。不能随意更换或放弃
调查员严格按照问卷表述询问问题,不得自主解释
调查员严格遵循一对一的访问,尽量避免他人干扰
设立督导和回访等质量控制程序
优点
1.回答率高
2.资料质量较好(可追问提醒, 指导作答)
3.适用范围广
缺点
1.主观影响,易产生倾向性引导
2.匿名性较差,不适用于敏感性问题和不符合社会期望的问题
3.费用高、时间长、 工作量大
新进展
计算机辅助面访(CAPI)
计算机辅助电访(CATI)
计算机辅助语音自访(ACASI)
互动式语音应答(IVR)
资料收集的要点
综合使用多种方式
优点
降低费用
提高应答率
改善数据质量
注意问题:防止规模效应
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
第一印象
进门和开场白:歉意和谢意
接触被调查者之前的准备: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基本特征、调查访问的程序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等等尽可能有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对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和特征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采用适当的角色,缩短和调查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轻松融治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对访问过程中所谈论的各种情况有个更为准确、更为客观的理解
提问方式
调查资料的质量保证
调查员的挑选和培训及质量监控
调查员的挑选
一般条件
诚实认真
兴趣与能力
勤奋负责
谦虚耐心
特殊条件
配合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员
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调查者的特点来考虑的。从研究主题来看,调查有关政治、经济问题时,应该选择男性调查员为主;调查婚姻、家庭问题时,应该选择女性调查员更合适。从被调查者的特点来考虑,所选调查员在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背景条件上要与被调查者越接近越好
从社区角度来看,所选择调查员最好是当地的、同民族、同宗教信仰的人,教育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讲,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好,但也不是绝对,如果教育程度高,但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人,也是不合适的。
调查员的培训
研究者召开调查员会议
告知研究內容、目的、访谈时间、地点、对象、內容、报酬事项等
组织调查员集中学习调查员须知、调查问卷、调查手册等材料
进行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
调查员因素对调查质量的影响
回答问题的内容缺失因子
回答内容的精致指针因子
调查经验:不能够使用有过多经验的调查员,经验颇丰的调查员适合做调查督导工作
调查数量:倒U型(调查质量好坏呈现的趋势:在调查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刚开始和快结束的时候质量不如中期)
性别
内容缺失无显著差异
精致有差异
与调查员的互动
调查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合理组建调查队伍:4-6人
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
调查进度控制措施
调查小组管理办法
调查指导和监督措施
资料复核与检查措施
调查小结与交流制度
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
事先培训
具体指导
进行示范
及时总结
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
亲自参与实地访问
陪访观察
及时讨论总结
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及时审核
回访审核
回访补救
对调查员的控制
培训控制:充分又适度
抽样调查:调查员最好不是抽样员
调查过程的控制
调查员的自主控制范围
二次复核
由调查员的差错造成的误差
询问误差
追问误差
记录误差
欺骗误差
调查过程中的访问技巧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访谈的准备: 设计调查方案,拟定调查提纲等
进入访谈: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的目的、及为什么选他、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并请求合作。
访谈的控制:提问注意事项:第一,保持中立态度。第二、紧紧围绕主题;第三、语言简练准确。第四、准确理解被调查者回答的内容
访谈记录与资料整理
现场记录的内容
内容性记录:记受访者所说的内容
观察性记录:记访谈者所看到的东西,包括场景、受访者的表情等
方法性记录:记访谈者所使用的方法
内省性记录:记访谈者的个人因素对访谈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访谈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心得,它应该和客观的内容性记录区别开来,而不要混在一起
备忘录:访谈过后,访谈者应尽早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撰写备忘录
类型
1.描述型,报告访谈结果;
2.解释型,对结果作出初步的解释;
3.理论型,建立最低层次理论;
4.方法型,讨论访谈时使用的方法及其对研究过程的影响
访谈中倾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上的“听”:在社会研究中,访谈者在行为层面上的“听”指的是一种听的态度,有可能表现为“表面的听”、“消极的听”和“积极关注的听”
类型
“表面的听”:访谈者只是在做出一种听的姿态,而并没有认真地听进去,心里可能在想自己的事情,或者在对被访者的容貌或衣着评头论足。俗话说“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消极的听”:访谈者被动地听进了对方所说的一些话,但并没有将这些话所表示的意义听进去,更不用说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了
“积极关注的听”:访谈者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被访者的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
认知层面上的“听”
“强加的听”:访谈者将被访者所说的话迅速纳入自己所习惯的概念分类系统之中,用自己的体系来理解对方的谈话,并且很快对对方的内容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接受的听”:访谈者暂且将自己的判断“悬置”起来,主动接受和捕捉被访者发出的信息,注意他们使用本土概念,探询他们所说语言背后的真正含义,了解他们建构意义的方式
“建构的听”:访谈者在倾听时积极地与对方进行对话,在反省自己的“倾听”和假设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出对现实的定义和理解。
情感层面上的“听”
“无感情的听”:访谈者在听的时候不仅自己没有感情投入,而且对对方的情感表露也无动于衷。一般来讲,如果访谈者自己没有情感表露,被访者也不会表露情感。
“有感情的听”:访谈者对对方的谈话有情感表露,明显表示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兴趣,接纳对方所有的情绪反应,同时表现出自己对对方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容忍。在这种情况下,被访者会受到对方的感染,比较愿意接触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共情的听”:访谈者在无条件的倾听中与被访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振,双方一起同欢喜、共悲伤。“共情”可以进一步分成两个层次,一种是低级的、表示认可的共情,另一种是高级、准确的共情。前者指的是访谈者在言语层次对对方所说的内容表示认可,后者指的是访谈者在内容上与对方准确地进行认同
访谈中的回应
认可 包括语言上的呼应和非言语的呼应。
重复、重组和总结 重复是把受访者的话重复一遍,表示确认没有听错。重组是把受访者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总结是把受访者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
自我暴露 指访谈者在受访者的话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的时候,适当地诉说自己的相关情况和自己的感受、体验。
鼓励对方 适度的积极性评价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型回应
评价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