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

2022-09-17 17:39 作者:ゼロの執行人  | 我要投稿

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均投入各型舰船12艘,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了战役规模的海战。这是世界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

 


每当人们回顾这场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必然会被提及,而海战当天也是他农历45岁的生日。我今天想介绍另一位同样参加了这场海战的勇士:当时担任镇远舰帮带的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

马吉芬,全名菲里奥·诺顿·马吉芬,1860年生于美国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参加过独立战争,父亲参加过南北战争和美墨战争。因此他自幼便受到行伍的熏陶。



1877年,马吉芬考入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成为一名海军学员,在这里度过了充满朝气和冒险的校园生活。但就在他临近毕业的时候,由于美国海军的政策调整,只有成绩在前12名的毕业生可以加入海军,其他人则另谋出路。结果,马吉芬没能加入海军。4年学习,2年服役,最后美国海军给到他的只有1千美元安置费。于是,他决定到海外寻找机会。

 


此时正值中法战争,马吉芬听说中国在筹建水师,就前往中国求职。他在1885年4月到达天津,接受李鸿章的面试,通过了笔试,最后成为了天津水师学堂的一名外籍教习。

 


马吉芬在北洋海军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深受信任。他曾带领一组官兵前往英国验收定制军舰。他提议在威海创办水师学堂,建议被采纳后还被任命为总教习。有一次他举办感恩节宴会,甚至有人特意从外地赶来赴宴。但马吉芬也没有忘记祖国,他曾在与家人的通信中表达了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加入美国海军的愿望。

 


时间来到了1894年,马吉芬已经在中国海军工作了10年,这一年他34岁。就在他准备回国休假的时候,中日两国正式宣战了。马吉芬果断放弃休假,留下参战,向北洋海军和清廷表明了自己的忠诚。于是他被任命为镇远舰的帮带(副舰长),而镇远舰是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姊妹舰,这两舰是北洋海军的核心战斗力。


 9月17日,北洋海军主力护送陆军登陆朝鲜。准备返航时,突然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于是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打响了。在战斗中,镇远舰管带林泰曾被敌舰炮弹震昏后,马吉芬当机立断接过指挥权,组织还击。看到旗舰定远受损后,马吉芬指挥镇远掩护定远。他也目睹了邓世昌的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结束后,马吉芬伤痕累累。因为作战英勇,他得到了清廷的嘉奖。但不幸的是,北洋海军最后在1895年2月全军覆没。马吉芬因为没有背景,就被清廷打算当作替罪羊追究战败责任。于是他决定一走了之,回到了美国。

 


当时西方的舆论都一边倒地认为甲午战争中的日本海军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而中国海军则指挥不力、素质低下……。马吉芬则据理力争,四处演讲,并撰写了《鸭绿江外的海战》,为中国海军正名。他希望西方世界也能聆听那个他所效忠的海军的故事。但他一个人的力量终将有限,他没能改变多少对中国海军的误解和中伤。

 


1897年2月12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两周年忌日,深受精神和身体双重创伤折磨的马吉芬,选择在这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张字条: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海军。

 


马吉芬的葬礼,他身着的是北洋海军制服,灵柩上则覆盖着一面黄龙旗——这是他亲爱的镇远舰的战旗。墓碑上则同时雕刻着中美两国的国旗──黄龙旗还压在星条旗之上。下面是他自己写的墓志铭: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国战列舰镇远号指挥官。背面是他父亲加的文字:

此碑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旗帜的勇士。

 


马吉芬曾说过:曾经威震一方的北洋舰队,如今已成过去一梦。他们忠勇的将士多数遭遇不济,为陆上官吏的腐败无能所误,与其可爱的舰队一同化为殉国之花。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就是这支近代化的军队没有一个足够近代化的国家做支撑。清廷没有正确认识海军发展客观规律,缺乏近代海权意识,使得这支军队的发展处处受限,在战争中被掣肘,最终被葬送。

 


如今,我国正积极融入全球发展,人民海军则是保护我国海上利益的重要力量。重视海权,遵守海军发展客观规律,才能让人民海军不断走向深蓝,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足或错误请指正,欢迎友善讨论


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