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背诵Day2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热邪气,最容易伤人阴液。开始就出现阴液不足的口渴。阳邪,温热邪气伤肌表,阳气抗邪,发热最先。
恶寒,寒邪伤人阳气,温热邪气一般不存在阳气被伤。
温热邪气常伴有风邪,可有短暂的轻度的怕风。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伤上焦、肌表的津液。手太阴肺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高热而汗出不退的证候。
脉阴阳俱浮:寸关尺三部浮数。此浮脉主热,热盛鼓动气血,气血壅盛,血管扩张,重按滑数有力。
自汗出:里热逼迫津液外越
身重:热邪壅滞气机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热扰心神,温病逆传心包。
小便不利:小便少,误下以后,下焦阴伤,化源不足
直视:下焦肝肾阴伤
失溲:不能包括大便失禁。小便失禁,热盛神昏,膀胱不利。(大便失禁往往是临终的表现)
发黄:热伤营血,营气不固。(溶血性黄疸?)
疭:伸展 瘛:收引 热邪伤人,容易动风。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阳: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是阳证。发于太阳中风。
阴:以恶寒为主要症状的是阴证。发于太阳伤寒。
七:火
六:水
7.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广义
七日自愈:自限性疾病
足阳明有助于截断病程,恢复正气
8.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少阳:3-9点,阳气生发,抗忧郁药早上吃比较好
太阳病:中午前后容易汗出热退
阳明:3下午3-9点日晡所
三阴病:夜间加重,子时以后,夜间好转
有助于用药时间确定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