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背诵Day1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浮脉: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与芤脉鉴别)。浮脉主表泛指各种表证。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定位性症状。
而:进层连词。而且一定。
恶寒:太阳阳气不足,温阳肌肤不足。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脉浮=外来邪气伤太阳阳气。
太阳病的病程中一定会出现发热。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引发卫阳病理性亢奋。卫强(卫气病理性亢奋)
汗出: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 风主疏泄,营阴外泄而为汗。津液蒸发于体表。
恶风:身居密室,加衣服被而怕冷不减为恶寒。当风则恶,无风则减为恶风。风寒邪气伤表阳,温煦失司。
脉缓:脉浮缓。脉形松弛柔软,与紧脉相对而言。没有寒邪。汗出伤营。营弱(有汗出,营气被伤。脉松弛柔软。)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伤寒:寒邪伤表阳,寒是阴邪,最易伤阳
恶寒:最先出现,最重,寒伤太阳。
发热:寒邪闭郁阳气,阳气郁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热。迟早会发热。始终不发热,考虑太阴伤寒。
体痛:太阳经脉循行部位,寒邪伤表,肌肤气血涩滞,肌肤骨节经脉拘挛。
呕逆:胃气上逆。正气抗邪于表,不能固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轻:食欲不振;呕逆;下痢;便秘)。并非邪气已入胃肠。
脉阴阳俱紧:寸关尺三部浮紧,紧主寒邪胜,浮主邪在表。(太阳伤寒,少阴伤寒)。若尺脉沉,可能有少阴里阳虚。寒邪郁表,卫闭营郁。
卫郁-发热;卫闭-无汗;营郁-身痛;
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