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讲传习录】王阳明心学 全150讲 第13集:仁,生命情感之根本 ;心,英

p13.
仁,生命情感之根本。心,英雄气概之本源。
好,各位我们继续。
我们人生在世要做种种的事,面对种种的人和种种的关系,
似乎种种的事,种种的关系都有那份理。等待我们先去知道它。
这样的想法,在王阳明看来根本上错了。那一个跟你心脱离的理,
你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僵死的教条。
为什么许多人说话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却不能实践。
根源在哪里?这份理不是从他心中体会到的,是吧?
是头脑从外部掌握的,然后大家都承认这是理,然后我也知道
它是理,但是我偏偏做不到。因为不从心中体会此理。
理从心中而来,我们该怎么对待父母是合适的,现在许多中国人
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父母偏爱了,有三个儿子。父母最偏爱第三个孩子,
长子呢苦的很,让他承担很多事情对吧?那么第二个孩子狡猾的
很,第三个孩子最得宠爱。那么你作为长子,你在该怎么想这些事?
于是你觉得我还是要尽我的孝之理。就是说我不能做错了, 做错了不好,
不符合规范,但是此规范不是从心中而出。
现在连规范都没有了是吧?父母和孩子对簿公堂。或者父母把孩子告到
法院上,或者孩子把父母告到法院上,就为了那点财产。
这种事情多吧,电视上经常在播。然后请了一个百阿姨出来,
讲讲儒家的基本道德。讲的虽然浅显一点,但是也还是儒家的道理。
她的意思就是你们别争论了,谁赢了都不是好事。
父母胜诉了,他会有幸福感吗?孩子胜诉了他会有幸福感吗?
这个道理讲的对的。
可见《大学问》里面讲当时明朝的处境跟现在非常的相似。
我们来看第七页,一开始这一段就非常的有意思的。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
人与人之间形态间隔,然后区分出你和我来,这叫小人。
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不是他能故意这么做到的。
其心之仁本来如此。其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
亦莫不然。这是他并没明白而已。就要明明德嘛,不明的时候,
他不知道本有这个东西,此话怎么讲?底下说的好,是故间孺子之
入井。就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去了,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
这是没办法的,油然而生。你不可能不怵惕,不可能不恻隐。
就惊恐啊。然后这个同情啊。谁都不可避免,这里无分大人和小人。
就今天的社会糟糕到如此程度,还是会看到有些公共场所,
那些人是什么,马上就出来了。最近一个地方的公交车上的
一个女性,突然心脏病发起来了,然后马上这个售票员马上就打110.
然后许多乘客留在那里帮她。这就叫怵惕恻隐之心。
我们跟这个小孩之间形骸间隔,打破这个形骸间隔让我们连在一起的
是什么?让我跟这个小孩连为一体的是什么?怵惕恻隐,这个心就来了。
是其仁之于儒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这还能够理解,
因为我看到小孩他也是人我也是人,那么这样一个怵惕恻隐之心不就是
自然而然也能理解。那么如果非同类呢?
底下说了,见鸟兽之哀鸣,而必有不忍之心。这时候我们的人就与鸟兽
而为一体,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跟人还比较相近。那么草木无知觉,
无灵性了。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怜悯体恤之心。无辜的践踏花草,
我们也生悯惜之心的。这时候我们的仁就是与草木为一体了。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就他还是生命,那么没生命的呢?
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宇宙中,
无机物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一瓦一石,无端的去破坏它干嘛。
这时候我们的仁也与瓦石融为一体了。这叫仁心感通万物。
突破了一切形骸之间隔。包括我们跟瓦石之间的间隔。
所以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是就这个,乃根于天命之性。
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 “明德”。
明德就是我们的心,心本有这属性,叫明德,明德就是仁。
孔子所说的仁实在来就是明之德也。心之德也。就是virtue.
我们的心之所以能够成为仁心,他有这个德在。
这个仁很伟大,伟大到什么?把我们跟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叫一体之仁。
别和老外说,他们理解不了,宇宙嘛就是物质的宇宙。
比如说霍金在研究的,那么中国人说宇宙便成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那么我就不研究物质的宇宙。太阳系,银河系也就不研究了。
就研究你的心等于在研究宇宙。这算什么话?
别跟老外讲,他听不懂。
然后跟西方哲学家讲,他也听不懂。
你跟他讲生物学,什么进化论,你承认不承认?
生命的前提是无机物吧,整个无机的世界是不是趋向于一个有生命的世界。
那么生命的世界从简单的生物不是走向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吗?
所有的植物都指向什么?动物的生命,因为至五十动物的食物。
动物的生命是指向什么?人,最后来了。
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西方哲学同不同意?
那么生命就趋向于什么?
生命之情感。那叫心。
这个情感的根本是什么?仁。
达尔文的那种简单的机械决定的进化论也站不住脚。
宇宙有他内在的目的,趋向于生命。生命趋向于最高的生命情感
叫人。人叫什么,有情物。
佛教说的好,最高的有情物。我们可以振振有词。跟欧洲思想对话。
否则天地之间要一个人干嘛?
人与天地,三 。
一二三的三,把他改一个字叫什么?参。
天地人。这个人靠什么与天地参。
小人之心也是心,他之德。
小人之心的德也是什么?仁。
很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极深。人皆有佛性,永不可轻视任何人。
哪怕是为非作歹的犯罪的人,他佛性还在。
所以王阳明讲的话真是从禅宗哪里来的,脱胎而成儒家的思想。
小人之心问题为什么他被称为小人之心了呢?
他本有那个心之德,明德。是因为什么?
分割隘陋矣,执着于什么?形骸之间隔,因为是形骸之间隔,
就是从躯壳上起念。因为躯壳的关系才间隔了是吧?
就从此躯壳上起念,不就是分割隘陋吗。
因为分割隘陋,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
如果一体之仁还没有被遮蔽掉的话,是因为它的欲还没动。
而未蒙蔽于私之时也,这时候他的仁还在,及其动于欲。
蔽于私。结果是什么啊 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
无所不为,包括骨肉相害,都来。
我们看下去,无所不为 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今天有吧,
骨肉相残。所以今日社会所面临的局面,跟王阳明当时所
面临的局面类似的,所以王阳明起来讲他的心学。
小人是怎么来的,首先就是一个分裂的思想念头,分清你我他和生命
万物的区别隔离开来,然后再融入私心私欲被其蒙蔽。就可以因为利益
而拔刀相对,甚至自己的亲人也可以相害相杀,就为了那一点财产。
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