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015式超重型主战坦克

015工程构型2-A“猛犸”
德方代号:
Gerät 015
/Pz.Kpfw. 015 Ausf.2-A“Mammut”
种类:超重型主战坦克/突击坦克
制造方:中国第一重型地面装甲部队制造厂(原包头制造厂)火星分厂
原产国:中德联合共同体(社会主义联盟)
量产方:中国第一重型地面装甲部队制造厂火星分厂,中国第二重型地面装甲部队制造厂,德国第一军工厂(原克虏伯军工厂),德国第二军工厂(原莱茵金属军工厂),德国第三军工厂(原亨舍尔军工厂)
关键性能指标:
>>双联装152mm 56式电热化学/电磁混合动力炮
>>五层实验性碳纳米管复合装甲
>>“反应12”重型爆炸式反应装甲
>>“铁壁III”武器站及激光近防系统
>>特杀爆-501特种聚变火箭弹x8
>>“祝融”-2M等离子切割设备
>>“神光”-1C超重型离子炮
>>车载聚变反应堆
>>全向可调高度液气悬挂
相关资料:
很难想象为什么中国军方会要求搞一部适度牺牲机动性能,换取压倒性的全面防护和火力的超重型主战坦克。这种行动相对缓慢的战场巨兽似乎完全不适应当今的信息化作战体系。但是不管怎么说,军方有军方的道理:火星移民计划即将开启,在广阔的火星平原上发生的战争注定是大规模装甲集群的正面突击,如果能获得制空权,这种超重型载具将会成为进攻的矛头,依靠绝对的装甲和火力优势压制住对方装甲部队甚至是少量的陆军航空兵,同时考虑到其他可登陆行星的重力普遍低于地球重力,战车的重量限制也可以适度放宽。
招标要求其实很简单,鉴于这种超重型载具仍处于预研状态,设计团队被允许使用大量暂时不够成熟,但以后会趋向稳定的技术。同时为了保证战车的优势,其火力和防护性能要尽可能的强。全国上下最顶尖的陆军和航天设计小组(因为要考虑到其他行星的作战环境)们都被召集起来参加这项工程,尽管在这个时间点设计这部超级战车仍然显得有些为时尚早。
最终,第二号设计小组的两个分支方案从众多150吨级怪兽坦克中脱颖而出。经过中央军委和太空军陆战队代表的综合评定,炮塔防护更好、内部空间更大的A方案中标。
可以这么说,2-A方案的整体外形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特点。他没有后置炮塔的1-C方案那样科幻的外形,也没有4-A方案上的那门看上去就威力十足的巨型激光炮,更让人费解的是,其大倾角的整体设计风格甚至更类似于二战时期的设计理念。
但是2-A方案的整体设计是相当成功的。在分析了超过数千种不同的材料以后,设计小组认定以碳纳米管为核心的新式复合装甲是制造这台装甲怪兽的最佳材料。得益于材料学的突破性进展,新式复合装甲甚至可以做到在厚度与匀质钢装甲相近的情况下,获得六倍于匀质钢装甲的等效,同时重量控制在后者的40%,尽管其造价还是极为昂贵。这使得设计小组可以不需要在战车上布置极为厚重的传统复合装甲,仅使用增加装甲倾斜角度的传统方式,即可达到更好的正面防护性能和远强于普通主战坦克的侧面防护性能,同时物理厚度更薄的装甲也可以有效地增加车内空间:毕竟这个方案的船型车体、楔形首上再加上丧心病狂之80度法线角首下的设计实在是过度压缩车内空间了(尽管这部战车的尺寸和重量都是史无前例的大)
设计小组原本想要得到的是180mm级别的火炮作为战车的主武器配置。然而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在30年内暂时没有新开一个新的口径的生产线的计划,因此设计组只好退而求其次,使用小一号的140mm炮做为原型车上的主炮,同时采用电热化学炮来尽可能提高威力,以此达到180mm级别火炮的水准。唯一的问题是,140mm炮的装填速度略显缓慢,尽管有了尾舱装弹机,其装填机构的运行速度还是无法进一步加快。设计小组的解决方法倒也是简单粗暴:直接在那个大得有些可怕的炮塔里再插进一门140mm火炮,就这甚至还能有足够的空间让设计小组在炮盾中再布置一门高功率的超重型离子炮,使得这台怪物坦克的主火力,不说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
第一台样车于2041年完成,搭载了一台实验性的聚变反应堆,通过严苛的测试后,样车被封存,待那些过于超前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大规模量产以后再做量产准备。
没想到,这一拖就是十几年,直到中国和火星上的德国遗民取得联系,火星移民几乎结束后,材料学的瓶颈才被打破。在德国人的帮助下,2-A方案以015工程的名号宣告复活,当年的设计小组被重新召集并完善了整个方案,他们完全重新设计了反应堆组件和超重型离子炮,缩小了体积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输出功率,也降低了故障率。莱茵金属火炮制造厂和中科院也联合拿出了新的152mm电热化学/电磁混合动力炮,相比前代140mm炮,在威力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一套新的“铁壁III”武器站及激光近防系统也被安装在了炮塔上,再结合厚重的爆炸式反应装甲,给予其强大的防御能力。
为了尽可能增加其面打击能力,重建的设计小组大胆的采用了特杀爆-501型特种聚变火箭弹作为火力补充。每发这种激光点火的小型核武器都可以释放出约等于450吨TNT炸药的威力,同时得益于其点火方式,它仅会产生极少的核辐射,和几乎为零的放射性沾染。这种点火方式也赋予了其极高的可靠性--聚变反应需要上亿度的温度,因此普通的爆炸几乎不可能引起这种特种火箭弹的殉爆,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组甚至可以大胆的把发射架置于炮塔外面来取得更好的射角,而不用过度担心安全性问题。
尽管安装的如此之多的设备,015工程的底盘还是显得有些空旷了。考虑到该车庞大的尺寸和对于这个尺寸和质量来说相当恐怖的极速,设计团队中的新鲜血液,一名新清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提出了在底盘上额外安装一套等离子切割机的想法。虽然让一台超重型坦克和敌方战车近身格斗的想法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有些一厢情愿,但是这个设备在破障、扫雷等方面的潜力还是使得设计团队迅速接纳了它。
在015工程的量产型图片正式曝光以后,军迷圈被彻底引爆了。尽管设计组根据其双管炮的外形给它起了个“猛犸”的诨名,但是一些老游戏的忠实玩家还是马上根据那台游戏中的著名战车给015工程起了一个响彻中华的昵称:“天启”!
作战摘要
情报小组已经得到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015工程超重型主战坦克的情报:
>>十八般武艺——015工程拥有大量的各式武器装备,这使得它在战场上对敌方陆军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甚至对陆军航空兵也不例外。其武器站上的40mm自动炮对任何飞行器都是致命的,而且据称(尽管未证实)其聚变火箭弹拥有简易制导系统和近炸引信,尽管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对于小型氢弹如此巨大的毁伤范围来说近炸引信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铜墙铁壁——特种复合装甲和新式重型爆炸式反应装甲是远非单兵武器能应付的,甚至连之前那些最重型主战坦克发射的炮弹也被证明只能给其正面和大部分的侧面挠痒痒。事实上,以现有科技条件下,仅有攻顶的最大型的反坦克导弹才能对015构成威胁,但可悲的是015的激光拦截系统反应速度奇快,而且拦截成功率超过95%。
>>迅捷猛犸,但毕竟还是猛犸——得益于聚变反应堆的应用,015工程比它止步于原型车阶段的12个兄弟们要灵活的多。在标准地球重力下足以跑出45公里的时速——但是面对更小一号的主战坦克来说这个时速就不够看了。因此有经验的指挥官都知道不要试图让其做长途机动,否则要么与主力部队脱节,要么拖慢整个部队的速度。事实上,将这些笨重的巨兽用作战线胶着地区的短程突击才是最佳的选择。
>>如履平地——设计合理的特殊履带和液气悬挂赋予了其良好的地形适应性。尽管四履带的设计略微增加了战车的对地压强和后勤的工作量(这一点在后勤部门得到了动力外骨骼以后就解决了),但是也使得战车在战场上及其难以被瘫痪。
>>星际战车——015的反应堆可以在不依靠氧气的情况下工作,同时得益于战车良好的气密性,它可以在其他殖民行星上执行任务。但为了规避战车因为被击中或者其他什么问题导致的漏气风险(尽管这非常不可能发生),车组在执行类似任务的时候仍然被要求穿着一套轻型宇航服,以保证其在紧急情况下的空气供给。
>>神州之光——别以为废掉015的主炮和其他外置武器它就没什么威胁了,在被厚重装甲所保护的炮盾中有一套足以打穿已知任何地面载具的“神光”-1C超重型离子炮,尽管由于使用它会消耗大量的反应堆功率导致车组并不是很常用它,但是在需要保命的时候谁还会在乎这么多呢?
>>猛犸獠牙——015超重型坦克的152mm混合动力炮可以发射长径比极高的尾翼稳定自锐钨芯脱壳穿甲弹,穿深远高于传统火药动力火炮的同类型弹药。不仅如此,据称其电磁炮模式还可以发射小一号的聚变炮弹,这对任何目标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130吨破拆球——极高的自重、相当危险的极速和车首的“祝融”-2M等离子切割机使得一台开启引擎加力,车尾喷吐着冷却水蒸气,车首闪耀着切割机红色光芒向你全速冲过来的015成为了你在战场上最不想看到的东西。尽管更多时候这个切割机被用来破拆建筑或者充当扫雷铲,但是015的车组大多都不介意用这东西劈开一台敌军的倒霉蛋子。
>>一分价钱一分货——015超重型坦克的造价及其高昂,这使得其数量相比于更小型的主战坦克来说相对有限。尽管如此,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015超重型坦克在战场上几乎是无法被阻挡的。(事实上唯一有可能阻挡它的是它的一处设计缺陷:炮塔转向正面,俯角压到最低是过于巨大的炮盾会使得驾驶员座舱盖无法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