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有感03

接着上一篇,继续谈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我相信《红楼梦》的后半部是写完了的。开篇早有交代,《红楼梦》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说明全书肯定是写完了的,而且前后改动多次。之所以现在见不到后半部,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是曹公过世后,家人不愿后半部问世;或许是当时没有印刷出版,只是手抄本流传,传来传去丢失了。这些年考古陆续有新发现问世,《道德经》、《论语》也有新版本出土,搞不好哪年《红楼梦》后半部突然就现世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全世界真应该鸣炮敲钟了,比多一个圣诞节还让人开心。

这也是我的修身原则。首先,不工作。上班这些年是越来越不喜欢工作了,忙起来很累,闲着也很累,领导表扬没实惠,领导批评更不爽,做得好没有成就感,做得差内心更煎熬,天天等着下班、过周末、发工资,幻想着哪天彩票中了奖,马上辞职不干。其次,没人管。没有多少上进心、事业心,很多事差不多过得去就行,特别不喜欢有人管着,你要这样要那样,好像不按他说的做就完了,本来想做的事听完也不想干了,年纪一把还想搞叛逆。最后,一个人。我也想有个伴,尤其是晚上回到家,一个人确实寂寞无聊,但一个人真的很轻松啊,不用顾虑太多,想干嘛干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呃,如果有喜欢的人陪伴,可以放弃这种自由,愿意受她管,也心甘情愿上班赚钱养家。

现在淳朴童真的小孩子很少见了。在微博上看到太多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之残忍,手段之恶毒,让人难以相信是小孩子所为。我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会失去淳朴童真。或许从来就没有淳朴童真,只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大人们严防死守小孩子受到坏影响,举报动画片的人物染发,抵制电子游戏,不准早恋,生怕小孩子学坏,最好一门心思用功学习。这样的小孩还是小孩吗?孩子需要引导,需要监管,也需要自由,需要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得不到的压抑将转变为骚动和叛逆,以致误入歧途。这样如何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呢?

“他要他老婆的,他要他老婆的”,哈哈哈哈。这个故事虽然有点悲伤,但忍不住想笑。我在中学时也卖过书,不是把旧书卖给收破烂的,而是把几乎全新的书卖给同学。当时大家还都很喜欢文学,我也买了很多文学书籍。记得有一次买了本《古文观止》,难得的是正版书,装帧、纸张都很不错,比常买的盗版书好太多了,很是喜欢,拿透明胶带把封面裹了个严严实实,准备看完后收藏以来。可是古文太难读了,努力读了几篇就看不下去了,不舍得丢在一边,就打折卖给了同学。当时是文学黄金时代的尾声,学校外有各种书店书摊,学生们络绎不绝地看书买书,买不起的就租书。转眼互联网盛行,爱读书的人全跑去上网了。

人是要长得美才好。不论男女,长得美总是好的。史书上的红颜薄命,那是因为不美的人压根就不被历史记住,薄不薄命也没人关心。上学时,年轻好看,人也自信,风趣幽默,异性缘也好,一副未来闪闪发亮的样子。走出校园没几年,饱经社会的摧残,开始年老色衰,自信没了,人变得宅了,也不会说话了,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一度警觉起来,发愤图强,制定所谓的“人生重启计划”,读书、跑步、外出,努力进步,着实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没什么效果。岁月难以抵挡啊,可我也不会轻易绕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