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图工作室10周年企划:『龙与雀斑公主』导演细田守采访【番外篇】

2021-07-06 00:56 作者:TSDM星文社  | 我要投稿

来源:https://www.animatetimes.com/news/details.php?id=1624429341

制作:TSDM星文社

新闻收集:A7

翻译润色:A7

译者感想:个人感觉这篇采访与其说是『龙与雀斑公主』的宣传,不如说是对细田桑电影制作理念的解析。第1、2章分别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含义,“变”的是作品上映时代的社会现状,“不变”的是各作品之间的连续性(比如导演的创作理念,还有模板作品等等)。但就前者而言,如果导演本人没有“影射现实”的自觉性,那也就谈不上“变化”了,所以说到底还是细田桑对电影制作的执念发挥了作用吧(笑)。最后第3章内容更是如此,毕竟是自己亲手成立的工作室,所以经营理念也无处不体现着细田守本人的意志。只能说大佬就是大佬,实力和精神品质都没得话说,所以挑战风险成功之后就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资本。个人是很喜欢夏日大作战和怪物之子的,希望细田桑能在今年的暑期档中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吧XD

「动画工作室的当下与未来」地图工作室10周年企划:

『龙与雀斑公主』导演细田守采访

现代网络社会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指的是?【番外篇】

前言

以全日本代表性动画公司的制作人员为采访对象的全新企划「动画工作室的当下与未来」目前正在进行中!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番外篇的采访内容,登场嘉宾是细田守先生,由他执导的动画电影『龙与雀斑公主』即将在7月16日迎来首映。


自2011年地图工作室成立以来,细田守已经在其中工作了整整10年。对于这部在10周年之际迎来公映的动画电影『龙与雀斑公主』,想必细田桑一定在其中倾注了诸多心血吧!


至今为止,细田导演已经执导了包括『穿越时空的少女』『怪物之子』在内的诸多人气作品,另外也有像『数码宝贝大冒险 我们的战争游戏!』『夏日大作战』这样以网络世界为舞台的作品。因此,大家似乎已经达成了「说到细田导演,就想起了网络世界题材作品」的共识,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中也有不少人持此观点吧!


在本作『龙与雀斑公主』中,网络世界再次成为了故事的主舞台。随着近10年来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剧变。在这样一个理想世界的大背景下,“变”与“不变”将成为这部电影着重描绘的主题。


那么本作最终的成品效果会如何呢?细田导演又对这部作品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采访中寻找答案吧!

以网络世界为媒介,描绘出现实世界的变化!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龙与雀斑公主』这部电影制作企划的开端吧!

细田:以网络为舞台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特别想做的题材。大概从20多年前起,我就开始涉足这类题材的电影了:最开始是『数码宝贝大冒险 我们的战争游戏!』(2000年),然后就是『夏日大作战』(2009年)。

也就是说我大概每10年就会做一部网络题材的作品,但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而言,10年的跨度所带来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更加确信了以网络为舞台的作品不仅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反映当下社会发展状况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从大约3、4年前就开始构思本作的雏形了。一开始只是脑海中简单的想法而已,但现在我总算可以把成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记者:所以本作的网络世界同『夏日大作战』那时的世界观完全没有可比性咯?

细田:是的,二者完全不同。记得『夏日大作战』那时候恰逢iPhone3发售,所以当时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讨论过“iPhone发售”的话题。

最后我们拍板决定:「好!就让iPhone在电影中登场吧!」,于是大家就看到了剧中手拿iPhone的侘助(阵内侘助,CV:斋藤步),不过当时其他人用的都还是日本本土生产的智能机就是了。

记者:原来是这么回事!

细田:其实在09年的时候,普通的智能机就已经有了联网功能,这也是『夏日大作战』剧情设计的基础所在。

虽然那时我们还在电影中引入了“指纹认证”等超越当时科技水平的内容,但经过了10年的飞速发展之后,现在的我们早已赶超了『夏日大作战』里的技术设定,当初在剧中所做的各种事情也全都在当下的世界里成为了现实。

记者:确实如此。

细田:这样一来,说不定那些在当下无法实现的技术有一天就能通过网络的飞速发展变成现实了。一想到这一点,兴奋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种期待和愉悦感也正是我们制作网络题材动画电影的动力所在。

记者:确实。网络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所以要想表达出对未来的想象与期待也只有现在了!

细田: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在20年前,互联网的使用者还非常少,所以我们当时其实是带着一份期冀去创作『数码宝贝』的,我们期待着将来的年轻人能通过网络改变世界。

在那之后又过了10年,互联网用户总算从年轻人普及到了中老年人,所以我们在『夏日大作战』中着重描绘的主题就是所有人都参与到网络世界里来的那种趣味性。

然后到了10年后的今天,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已经和网络世界无限接近了。当下的网络世界里不再只有真善美,还充斥着人类社会的诸多负能量,简直就像是另一个现实世界一样。

那么在这个新兴网络时代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将呈现出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呢?这就是本作『龙与雀斑公主』的主题所在。

记者:我听说本作在描绘当下网络社会现状的同时,还引入了『美女与野兽』的相关要素。这却是为何?

细田:因为我一直以来就很想做一部音乐剧式的电影。

记者:音乐剧电影吗?

细田:是的,我一直非常喜欢『美女与野兽』这部作品。记得我是在30年前的1991年加入东映动画的,那一年也正好是『美女与野兽』的公映年。

大家应该也知道,动画师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是很穷的。于是我当时只好租住在大泉附近一处没有浴室的公寓里,每天都要去公共澡堂洗澡,真的是吃了不少苦。所以即使当时已经进入了东映这样的大公司,我也还是会时不时憧憬那些待遇更好的岗位。

记者:(笑)。

细田:(笑)。再加上那时候正好是经济泡沫破裂前期,拍广告的要价是很高的。我大学里的好友动不动就说他去国外拍了许多(广告);而相较之下,我每天只能在公司、公寓间两点一线,连洗澡都得去公共澡堂,所以心理上的落差也是很大的。

就在那时,我看到了『美女与野兽』。不是在电影院,而是看的录像带,毕竟连去电影院的钱都没有嘛(笑)。不过这部作品实在是太棒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世上竟有如此出色的作品。于是我渐渐有了动力,有了“想在动画行当里再努力一下”的执念。

『美女与野兽』就是这样一部给予我继续前行动力的出色作品,所以我最后一狠心、花了2万日元买了它的碟片套装。要知道那时候我的年收入才不到100万日元……

记者:诶——!(笑)

细田:没错,其价格是我年收入的50分之1(笑)。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物有所值、值得一买!那个套装里有英语、日语版的VHS,还有英语、日语版的soundtrack,另外还附赠了“work-in-progress”版的影像。这个该怎么解释呢……?应该说是未完成版的『美女与野兽』比较合适吧。

记者:未完成版……吗?

细田:简而言之,就是“原撮”和“動撮”(注:“原画撮影”和“動画撮影”,即把动画师绘制的原始图像摄影之后得到的未上色半成品)。也就是说,并非是最后的成品。

据说当时本来是预定要在纽约某动画祭上播出的,但最后进度没赶上,所以只好把这个半成品拿去播出了。没想到即使是未完成版,也还是在动画祭上广受好评。

看过这段影像后,我也对动画制作的过程有了大致的理解。比如“T.U(注:即Track Up,镜头推进,一种让镜头逐渐靠近拍摄目标的摄影手法)的程度如何判断”,“在动画制作阶段中如何让画面更加顺滑”之类的问题都在其中有着深入浅出的解析。对于当时刚刚入行的我来说,真的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最关键的是电影成品太出色了,让我不禁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来,于是也就有了继续从业的动力。『美女与野兽』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部意义非凡的作品。

我一直期望着将来有一天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因此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哪部电影,我的回答永远都会是『美女与野兽』。

不过『美女与野兽』说到底还是一部音乐剧作品,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把音乐剧要素和动画融合起来。对于这次的『龙与雀斑公主』,虽然最后没能做成音乐剧,但音乐剧中最重要的歌曲要素还是得到了保留。

在剧情方面,我也希望借由本作把『美女与野兽』中所描绘的“普遍性内容”展现在大家面前。

记者:看来这部作品对细田导演您来说真可谓是心心念念、盼望已久呢!

细田:其实当年『穿越时空的少女』(2006年)也采用了同样的制作方法。考虑到之前已经有了筒井康隆桑的原作(1967年)、NHK的少年电视连续剧『时空旅行者』(1974年)以及大林宣彦桑的真人电影(1983年),所以在制作『穿越时空的少女』的过程中,如何将2006年的现代社会真实反映出来、如何让当时的年轻人接纳本作就成为了最关键之处。

『龙与雀斑公主』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论。『美女与野兽』的原作描绘的是18世纪的法国社会,而迪士尼在1991年制作动画电影时很好地把当时的社会现状代入了进去,所以本作也必须真实反映出当下2021年的社会现状才行。

这种创作手法虽然比较古典,但其要求却是“推陈出新”,需要你不停地把最新的社会要素在电影中反映出来。我觉得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活力正是这一经典套路可行性的体现。

记者:原来如此。这么说来,『穿越时空的少女』确实跟本作采用了相同的创作手法。不过能让您推崇至此的『美女与野兽』,其具体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细田:看到『美女与野兽』这个标题,大家一般都会去思考「现代社会中“美女”的具体指代」;但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野兽”,因为“野兽”是“不断变化的存在”。

“美女”固然很有魅力,但她也只能是“美女”,很难再有所变化了。不管是欧洲还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美女”都被赋予了明确的指代意义。

与“不断变化”的野兽相比,被幽禁在牢狱之中的“美女”几乎得不到改变的机会,所以“现代意义上的美女”是必须要考量的意象,这个推敲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现代版的『美女与野兽』、现代版的“美女”、现代版的“野兽”究竟有何含义呢?我想『龙与雀斑公主』正是在此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诞生的作品。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龙与雀斑公主』就是现代版的『美女与野兽』吧!

细田:是的。我一直在思考现代版“野兽”和“美女”的意义所在。他们究竟遭受着怎样的压迫,又希望迎来怎样的解放?

而网络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位互联网用户都有着“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两种不同的自我,这就是“野兽”一词含义的最佳体现。

我是在3年前想通这一点的,然后我立刻意识到了如果以网络世界为舞台的话,一定能把现代版『美女与野兽』完美地演绎出来。

记者:原来如此……。我自己也经常打网游,所以很能理解您的这番话。有时人就像您说的“野兽”那样,外表与内心完全不同,但又非常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情况在网络世界里还是很常见的。

细田:对吧?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现代世界已经分成了二重、三重性的社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不止一种自我,这是很常见的。以前的话,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自我,最多也就是在交流时掩饰真心、用套话去敷衍而已。这种二重性人格只有其本人才知道。

而现在的话,每个人都在网上有自己的里账号,因此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有所差异也就很正常了。

比如精心装饰的小号、夸张无比的SNS头像、过于华丽的昵称,这些都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我们也只能在接受这个虚拟世界的基础上生活下去。

虽然粗看上去“虚拟世界”似乎还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当今世界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二重化状态。相信玩网游的人一定对此深有体会吧?

记者:确实深有体会。

细田:是的,仿佛网络游戏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般,这就是目前发展的大趋势。

记者:您说的一点没错。

细田:那如果在虚拟世界里谈恋爱了,或者对别人产生好感了该怎么办?回到现实世界中又该如何跟自己的恋人相处呢?

记者:这我倒不清楚。虽然确实有人在游戏里谈恋爱,但我都是30多岁的中年人了,连在游戏里用自己真名都不愿意,更不用说走到这一步了。

细田:那参加过线下见面会吗?

记者:我朋友参加过,而且也确实有人以网游为契机结婚了。

细田:对吧,确实有呢!其实在我这种昭和时代的老年人看来,那些什么相亲APP简直就是不知廉耻(笑),但没想到现在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网游恋爱也就无可厚非了。

记者:您所言极是。

细田:由此也能看出,我们的现实世界已经跟网络世界相互交织,处于非常混沌的状态了。虽然二重、三重化现象依然存在,但人的情感却只有一种。

所以人类现在正面临着如何在未知的网络领域中继续前行的问题,而留给我们选择的时间也已所剩无几。这既可以说是有趣,也可以说是非常惊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年轻人又会选择怎样的恋爱道路呢?这也是我一直思索着的问题。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个命题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18世纪法国的假面舞会,还有莎士比亚笔下中世纪的『仲夏夜之梦』就是如此。无论是怎样的封建社会,人们想要了解恋爱对象内心真实情感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

然后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这也是我不愿抛弃古典要素的原因之一。

记者:也就是说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最终主旨却殊途同归,这就是您选择现代与古典要素并存的『美女与野兽』作为本作主题的原因吧?

细田:没错,这就是引入古典要素的趣味所在,只要把当下社会相较于以前社会的“变”与“不变”凸显出来,本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当初我提出引入『美女与野兽』的时候,有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选择如此陈旧迂腐的内容为主题」,但我还是觉得这个题材很有趣味性。

记得在制作『穿越时空的少女』的时候,我也经常听到别人说「这题材都发霉了!」、「细田这家伙完蛋了!」(笑),但最后结果不也挺好吗?说到底,还是要看制作手段如何。

与之前『穿越时空的少女』的题材相比,本作的网络舞台就在我们身边,也更容易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我也想借此契机好好阐释一下“变”与“不变”的主题内容。

本作与至今为止前作间的连续性是?

记者:刚才我们聊到了『穿越时空的少女』还有『夏日大作战』这两部作品。请问您以前执导过的那些作品是否会对本作产生影响呢?

细田:作品与作品之间肯定是有连续性的。首先身为导演,「怎样的电影才有趣?」以及「如何才能创作出至今为止从未做过的电影?」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因此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连续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从『穿越时空的少女』那时起,这种连续性就一直持续至今。『夏日大作战』就更不必说了,与本作有着相同的网络舞台。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切入,比如家族情、孩子成长之类的,这些题材我也基本都涉及过。

以『狼的孩子雨和雪』为例,这部作品就很有『美女与野兽』的风范。狼人男主与人类女主“花”坠入爱河,这不就是『美女与野兽』的翻版吗?只不过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后续的故事罢了(笑)。

『怪物之子』也是如此,其英文名就是『The Boy and The Beast』,简直跟『美女与野兽』一模一样(笑)。

所以从这也算是另一层面上的连续性吧,只不过本作第一次把我心底最深处的『美女与野兽』拿出来作为宣传标语了。至于恋爱题材嘛,毕竟之前就一直在做了(笑),所以『美女与野兽』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

记者:看来『美女与野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您的创作模板了。

细田:嗯。当然了,还有许多其它模板作品,比如『蜂巢幽灵』、『七武士』还有『明日之丈2』之类的。积淀了这些模板作品后,我自己创作时也就有了大方向。

此外我还会以自己之前的作品为模板,比如本作『龙与雀斑公主』就借鉴了『穿越时空的少女』中「一个女生身边围绕了两个男生」的要素。

另外,本作中也有一段女主在河边行走的画面。『龙与雀斑公主』是以高知为舞台的,所以在上下学时都会经过一条名为“鏡川”的河流。果然动画电影还是需要选择有河流的城市作为舞台呢,有一种风景画的感觉!

如果是在东京的话就没办法了。比如之前『穿越时空的少女』就只好强行跑到荒川去取材,因为东京都内的河流大多被挖成侧沟一样,根本不能上镜。

要说最佳选择的话还是金沢的“犀川”以及京都的“鸭川”,果然年轻时就应该跟找个人一起在河边散步,这样才有青春的感觉。

所以这也算是我选择高知鏡川的一部分原因吧,因为它让我觉得在这里发生的青春物语一定会很有感染力!

制作电影的时候是最愉快的!

记者:细田导演您也在「地图工作室」从业10年有余了。回首过去的种种经历,您有何评价?

细田:「地图工作室」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其自主性,它不属于那种接外包任务的公司。

即使没有外部的委托,我们也可以自行企划,然后自己内部展示、讨论,最后再一起努力做出想要的成品。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回到创作者的原点,即「到底应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对动画电影本身的一种尊重。我也相信如果不是这种模式的话,我们是无法做出『狼的孩子雨和雪』以及『未来的未来』这样的作品的。

你仔细想想,对于暑期档动画电影而言,一般怎么可能去触及狼孩子或遗孀这样的主题呢?(笑)

记者:确实如此!(笑)

细田:我说的没错吧(笑)。一般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再比如『夏日大作战』这样受众广泛的作品,其他公司肯定看一眼剧情就把企划否决掉了(笑)。但我们最终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我自己也还有许多未曾涉足的动画题材想要去尝试,比如“行星大崩坏!”这样的灾难片,如果能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会很有味道。当然了,其它类型的题材也肯定会非常有趣。

记得之前制作『穿越时空的少女』时,人们四下里都在评论:「改编成动画后该乱成什么样啊?」再加上又是单馆上映,批评声更是不绝于耳:「这东西肯定一分钱都赚不到!」、「这就是你的最后一部作品了!」

不过『穿越时空的少女』最后成绩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这部作品,也就没有后面的『夏日大作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风险还是有必要的。虽然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失败了可能就没有下一次机会了,但意外也是「电影」的一部分。就像本作一样,刚刚开始制作就遇到了新冠病毒的紧急事态宣言。

记者:电影业这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呢。

细田:毕竟是电影行当嘛,冒风险是家常便饭。不过只要能从新企划中找到有趣之处,或是有接触新题材的可能性,我就愿意去挑战。「地图工作室」就是为此而生的。

记者:不管是广大粉丝们,还是我个人,都非常希望您能继续在现役导演的岗位上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不知道您内心真实想法如何?

细田: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何时会退休,但我很享受制作电影,制作电影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一旦成品出炉之后,我反倒会变得无聊起来。

虽然我已经体验到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酸甜苦辣,但我至今仍没有把握说出电影一词的准确含义。因此,我希望自己今后能继续一边学习、一边制作电影。

我觉得最重要的果然还是尝试各种新题材的机会吧,然后还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这就好比是理财,如果一味地往银行里存钱而不知道怎么消费的话,那存钱的意义也就只剩下存钱本身了。

希望我能通过不断的积淀让自己的表现手法显得更加宽广、更加游刃有余。这样一来,不管是后辈电影制作人还是观众,大家都能够带着自己各种不同的情感去欣赏动画或电影作品了。

记者:相信粉丝们听到您的这番话后一定会非常期待的!

细田:你的这番话也同样给我了许多勇气。有时在面对颇具挑战性的企划时,我也会问自己「到底是为了谁在做电影?」,本作同样如此。对于『美女与野兽』这一命题,我怀抱着强烈的使命感,而这份情感也从未被他人所知。

不过话虽如此,只要最终成品质量高的话,那制作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了,这也算是我的从业动力之一吧。

[取材·文/石橋悠]

相关网站

『龙与雀斑公主』官方网站
https://ryu-to-sobakasu-no-hime.jp/

『龙与雀斑公主』官方推特(@studio_chizu)
https://twitter.com/studio_chizu

(C) 2021 スタジオ地図

地图工作室10周年企划:『龙与雀斑公主』导演细田守采访【番外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