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
现在教育体系里面一直提经济重心南移,给人灌输的理念就是南方不断发展超过了北方。其实如果读 完资治通鉴就会明白,这只是话语权问题而已,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中学课本上给人灌输的理念是经济重心南移从东晋就开始到宋朝结束。其实真正的历史事实是1并不是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而是北宋末年黄河泛滥导致中原生态被破坏,相对而言江南地位提升了而已2很多人拿唐朝中晚期赋税来自江淮来论证那个时候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其实这是逻辑上很荒谬的,读过资治通鉴后会发现这只是因为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河北三个藩镇独立,中原的赋税则用在了养兵来防范河北藩镇,这两地的赋税朝廷收不到,那就只有向江淮地区收取。而且这个江淮地区也即现在的浙北,苏南,苏中一小块地方而已3唐朝中晚期依旧是中原跟河北地区经济最强,即使到了唐朝即将灭亡前也是,到了北宋依旧如此。下面资治通鉴原文附图,讲述朱温称帝以后敢不顺从朱温的位于南方地区的只有一个杨行密,甚至有浙江的钱缪实力也不足以抗拒拥有中原关中的朱温,而杨行密敢跟朱温对抗主要是他还以扬州为中心,核心区是拥有江淮地区,这也不是明清时期的通常所言的江南而更靠北方。

3明清时期某些历史学家所言的经济重心南移,所谓的南方发达,文人多,事实上也只是江南水乡的苏南跟浙北而已,而这两地发达因为地处平原。
4分析江南水乡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明朝时期是一个封闭保守的朝代,西北大片地区不被明朝控制,这压根不能跟汉唐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所谓的南方地区经济重心南移只是江南水乡那一小块,江南水乡只足够养活一个北京城,这导致明朝时期整个朝廷只是勉强续命,完全不具备汉唐时期中原生态未遭破坏时那种国家呈现出来的磅礴大气,甚至明清时期的文人也大都一种小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