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东电化第一路 - 长龙挟电奔大海

2021-12-11 00:35 作者:酸菜鱼同学  | 我要投稿

长龙挟电奔大海

——写在鹰厦线电气化全线贯通之际

黄和平 林春华 阙凤鸣

      这里是大海与大陆的交界点。

      这里是鹭岛与宝岛的对望处。

      当鹰厦电气化铁路如巨龙从鹰潭跃起,穿武夷,走燕江,过九龙,跨大海,昂首南下,直抵厦门时,历时7年4个月的鹰厦电化改造,以“横空出世,逶迤千里”的恢宏气势,宣告华东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全线贯通。

      历史将记住这一时刻:1993年12月26日。

突破“0”公里

      1992年6月,5000建设大军经过初战永漳,再战来永,三战鹰来等三大工程,开通了鹰潭到漳平全长513公里的鹰漳电化段。

      原计划漳平至厦门192公里电气化于1994年6月完成。

      1993年6月,一次重要机遇,改变了工期安排。6月12日,上任不久的铁道部长韩杼滨视察漳厦电气化改造工程。年初,韩杼滨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接过了朱镕基副总理等领导要求加快铁路建设步伐的重任。党的十四大会议上,又聆听了江泽民书记对铁路工作寄予的厚望。部长此次南行,面对特区改革开放逼人的态势,深感加快铁路建设意义重大。

      “漳厦电化要提前!”一个开拓的思路,迅速在他脑中形成。在组织设计、施工、建设大三方召开的会上,韩杼滨字句铿锵:“各参建单位要全力以赴,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保证该区段电气化今年12月26日开通,实现1993年全路电气化建设零的突破!”

      实现零突破,意味着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漳厦区段电气化改造,呈现了异乎寻常的紧张。

      为了实现12月26日开通目标,铁道部建设司司长周振远、路局副局长王麟书5个月内先后2次在厦门召开“大三方”紧急协调会,研究对策,解决施工中的重大问题。

      张龙局长对保证实现工期目标作了具体要求的指示。作为建设单位的福州分局,全力以赴,7月1日起停开一趟漳平至厦门的列车,腾出“天窗”。供施工封锁和路料运输,工地上人来车往,热气腾腾。一幅幅“开通漳厦电气化,向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献礼”的横幅标语随处可见。由于工期紧,施工主力军电气化局从武汉调来一个工程队,从上海调动正在修建地铁的2支人马赶到漳厦段参加会战,集中调动日本作业车、架线车、轨道车、汽车等各种车辆94台(辆)投入战斗。

      运输线上,出现了赶运电气化建设物资的景象,飞机、火车、汽车,凡是能用的交通工具都用上了。11月6日,一批由德国菲利蒲公司制造的TSS程控交换机300门、小交换机200门,空运北京后,迅即从首都送上45次列车运抵福州。清晨货达,会战指挥部立即组织11点开车的392次转运厦门。一批由武汉710厂提供的光缆通信设备,10月18日从武昌挂运289次抵达榕城,随即由392次车直运厦门,头尾只用了3天时间。为了这批设备快速运输,福州分局和武汉分局领导都亲自组织促运。由于采取多渠道抢运物资,北京的光缆、西安的信号继电器、天水的信号电缆、宝鸡的接触网配件、济宁的电线等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到工地。

      一切为了实现“零”的突破。

立杆海堤上

      滔滔东海水,巍巍戴云山,决战漳厦段,最大的难题之一是什么?熟悉内情的人都会回答:“海堤!”

      连接大陆与鹭岛的海堤,是中国第一条海上铁路,象一道彩虹踏波踩浪横跨在滔滔的海面上。岛内100万市民的饮水,也是通过埋在堤下的粗大水管从陆地输入市区。这是鹭岛的命脉和咽喉!厦门市有条不成文规定:“任何人不准动海堤!”

      然而,电气化要立杆。漫漫长夜,不尽苍穹,使王兴才、马元林、王连群、王志礼、郑志夫等一班工程技术人员彻夜思索。数据、资料、测量、勘探之余,是探讨、补充完善。多少个不眠之夜,智慧象涓水流淌于旷野,一条思路渐渐清晰,“海堤开胸墙,平地起基础”,靠重锤平衡,做到立杆不挖坑,不破坏海堤下基础设施!

      方案一出,人们惊讶不已。须知,这种做法在国内独一,国际罕见。再则,不挖坑立起的杆塔,受得了强潮沙冲击和每年七八九几个月沿海强台风的抗击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负责设计的铁四院组织了2次抗力实验,完全达到抗台风、抗接触网强拉力要求。技术鉴定刚获通过,立即组织施工。时值盛夏,电化局工程二处的100多名建设者,冒着烈日奋战在海堤上。指挥所将岗位设在海堤,领导者把身子泡在一线。

      年过花甲的王兴才,我国第一代电气化铁路建设工程人员,电气化局鹰厦电气化建设常务副指挥,在全国现有7000多公里电气化铁路线上,5000多公里留有他是足迹。就在漳厦段立杆施工的关键时刻,这时他远在天津的妻子正只身一人受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胆切除等多种疾病的折磨,并因得不到老王的照顾,不幸病逝。王兴才十分悲感,但他心系铁路,急返天津,料理完妻子丧事之后,即赶回厦门工地。他说:“我爱人一生热爱电气化事业,现在我只有把鹰厦线电气化建设好来报答她。”

      7月25日,112根高高的杆塔,威武地矗立在海堤上,根根粗大的接触网线,从塔杆上跨海凌空而过,与海堤北头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南头朱德同志题写的“移山填海”纪念碑相互辉映,丰采夺目!

协作奏凯歌

      漳厦段提前贯通,是一曲大协作的凯歌! 在全线突击抢建中,郭坑站的接触网工程特别引人注目。毗邻“水仙花之乡”漳州的郭坑站,是漳厦段中转大站,也是该区段最难的控制工程,开工晚,10月8日才动工。按往常计划,至少要3个月才能完成。此路显然不通。

      怎样在既有线不影响运输情况下做到确保安全和工期?先期在站场进行站线技改的福州工程总公司二段主动配合电化局施工,总公司把电化局的施工列入自身工作方案,凡接触网施工需要封锁点,先保证电化局;电化局所需的路料,优先供给对方。福州分局也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施工用料的及时供应。

      无私的支援为接触网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证。承担该站接触网工程的电气化局二处二队,倒排工期网络计划,施工方案强攻硕上。他们组织了22人突击队,在队长胡志智、副队长杨明带领下,人换机不停,昼夜奋战,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拿下了一工程。11月9日,突击队放线7条,创人劳力全路放线新纪录,平均每人一天干3天的活,当天累晕倒4人。

      11月上旬,从德国、荷兰和武汉、西安等地购买的成套通信网络系统设备俱已到齐,却面临电力供应滞后的局面。信息报到省府,副省长刘明康立即召开专题会,指令沿线各属供电部门,务必在12月21日至23日3天内分别向铁路杏林、郭坑、华安变电所送电冲击,确保开通!令出如山!承担电力水泥杆供应任务的省第2电力建设公司,组织千人会战,短短30天内,1000多根粗长的水泥电杆赶制出来,运送工地,保证了架线需要。

      厦门站场扩建和站区改造,牵涉大量拆迁。祖祖辈辈居住在金榜村、厦禾路一带的居民,故土难离啊。市长洪永世得知征地有困难,召集劳动、工商、城管有关部门负责人,指令他们从中做好协调。他对前往汇报工作的分局党政领导邓进瑞、黄焕忠说:“铁路的事就是政府的事,铁路的困难就是市里的困难。对铁路的事一定要办好!”有市府关心支持,短短时间内,完成了近十户拆迁。新成立的厦门水电段近百名进厦户口也得到落实,保证了厦门站区改造和机车供水供电顺利进行。

      7年4个月的电化改造,近万名建设大军完成总投资14亿元,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铺轨148.8公里,立柱19432根,架导线、电缆4612公里,各类房屋22.8万平方米,改造隧道27座、站场86个……

      电化局、上海局和福州分局、福州工程总公司以及第四设计院等12个建设单位,密切配合,科研攻关,采用先进技术与优化设计,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经济效益1亿多元。同时一手抓施工,一手抓运输,铁路运量不仅未下降,反而逐年上升,1985年全省铁路货运1515.5吨,1993年预计达到2330万吨,年递增4.2%,实现了“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尽早取得效益”的目标。

      交通是人类文明形象的缩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尺度。建设鹰厦电气化铁路,是3100多万福建人民梦寐以求的企盼。它的建成,为福建的经济腾飞插上一对金色的翅膀;鹰潭口接运重车将进一步增加,漳厦段年周转量将增加10.1亿吨公里,按1992年清算单价,年收益约1850万元。

      电龙奔腾梦已圆,华东铁路开始步入电气化的时代。

(原载《上海铁道》1993年12月25日)

原文刊载于《华东电化第一路》,福州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1994年,闽新出(94)内书(刊)第78号。现由网友 酸菜鱼 整理上传,仅供学习分享之用。

华东电化第一路 - 长龙挟电奔大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