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业详解015司法鉴定:华政特色专业师资雄厚老师比学生还多的专业

2023-05-23 01:16 作者:华政震川考研  | 我要投稿



专业详解015司法鉴定:华政特色专业师资雄厚老师比学生还多的专业



【总体介绍】


1.专业简介

司法鉴定专业于2008年获批设立博士学位点和硕士点,是我国最早获批司法鉴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学科,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司法鉴定博士学位点。司法鉴定专业拥有完整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培养了多名司法鉴定博士后专业人员。司法鉴定专业2007年获批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和通识类课程《司法鉴定概论》、《开启疑案之门的金钥匙——司法鉴定》分别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课程。目前,本专业硕士点下设司法鉴定制度、物证技术司法鉴定、声像资料与计算机司法鉴定、法医学司法鉴定、会计司法鉴定等5个研究方向;博士点下设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物证技术司法鉴定、法医学司法鉴定等3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每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为12~15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为每年2人。


2.特色优势

司法鉴定学科作为法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法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工程学、会计学等多学科交叉门类,是法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唯一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教育部在学科分类与专业目录设置上,已将司法鉴定列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对法学专业中强化司法鉴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道路予以了充分肯定,在未来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科师资长期从事司法鉴定理论和实务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均具有教师和鉴定执业资质的“双师”型资格,近10名学科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科团队学术实力雄厚,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类省部级课题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多部,在SCI、EI、CSSCI等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励。

司法鉴定研究生人才实行“校院联合培养”,优势互补。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司法鉴定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市公安局、本校司法鉴定中心等实务部门共建司法鉴定实践基地,为国家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博士和硕士高层次司法鉴定专业人才。


3.就业情况

博士、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法院、检察院、侦查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国家级司法鉴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司法鉴定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



【导师介绍】


关颖雄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关颖雄,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3.9-2007.6广东商学院法学院治安学系;2007.9-2010.6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0.9-2016.6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博士研究生; 2017.9-2020.2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 202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高级课程班学员

工作经历

2010.7-2018.8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助教、讲师;2018.8-2020.1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中组部第九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 2020.1-2022.1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 2022.1- 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副主任(中组部、团中央第 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物证技术学、笔迹鉴定、文书司法鉴定实务、司法文件检验概论(全英)

硕士生:笔迹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

博士生:无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

司法鉴定(质量建设、教育教学、司法鉴定机构党的建设)

科研项目:

1.2022 年度华东政法大学思想理论教育和党建理论研究会课题(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2022年重点课题)“深化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效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2. 2018年度上海市高教学会一般课题“《司法鉴定质量管理》研究生课程”。

代表性论文:

1.司法鉴定行业治理与质量建设方向:(1)关颖雄,陶宏光:《笔迹司法鉴定技术国家标准简评》,《标准科学》,2022年第5期;(2)关颖雄:《澳大利亚犯罪现场勘查领域的认证认可制度评析》,《标准科学》,2018年第1期;(3)关颖雄:《澳大利亚法庭科学系列标准AS 5388的研究》,《中国标准化》,2017年第19期。

2.司法鉴定教育教学方向:(1)关颖雄,陶宏光:《司法鉴定学科课程目标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浅析——以“指纹司法鉴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2)关颖雄:《<司法鉴定质量管理>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若干问题探究》,《高教论坛》,2018年第9期。

代表性著作

1. 关颖雄著,《物证技术司法鉴定实施规则研究——以ISOIEC 17025和相关国际标准为中心》,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 关颖雄著,《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荣誉及奖励

1.上海市教卫党委“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2021;

2.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2020;

3.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2020;

4.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8。


陈海燕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陈海燕,硕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犯罪和电子证据,先后发表论文SCI、EI、北大中文核心等级别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程4部。参与或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目、省部级项目2项。

教育经历

1997.9-2001.7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2001.9-2004.7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高科技术犯罪影视案件剖析、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计算机犯罪

科研项目:跨云计算平台数字取证技术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视频监控资料拟成为直接诉讼证据的若干法律问题和技术对策研究

荣誉及奖励

1.2011年校第十七届“我心目中最佳教师”奖

2.2014年校第二十届“我心目中最佳教师”奖


杜志淳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杜志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司法鉴定先进个人、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司法制度、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先后两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司法鉴定概论》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启疑案之门的金钥匙——司法鉴定》课程负责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教育)“司法鉴定专论”负责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研究生教育)“‘司法鉴定专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出版专著数十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担任司法鉴定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马工程学科组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局咨询专家、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等。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2.教育部马工程学科组评审专家。

3.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

4.国家中医药局咨询专家。

5.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

6.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

7.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会长。

8.中国法学会理事。

9.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

开授课程

本科生:开启疑案之门的金钥匙——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概论

硕士生:司法鉴定专论

博士生:司法鉴定制度研究(涉讼)、司法鉴定制度研究(非涉讼)、司法鉴定质量监控与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

司法制度、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研究》;

3.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4.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罪犯DNA数据库模式库研究》;

5.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法医学DNA检测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6.主持司法部重点课题项目《司法鉴定法立法研究》;

7.主持教育部课题项目《国家考试制度研究》;

8.主持司法部课题项目《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9.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法律统一资格考试命题制度比较》,核心成员;

10.承接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重要研究项目和重大执法疑难案件法律咨询。组织“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团队,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和上海市教委指导下,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地实施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取得系列成绩。

代表性论文:

1.《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分类初论》,载《标准科学》2021年第1期,通讯作者;

2.《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表述与适用研究》,载《证据科学》2019年第5期,通讯作者;

3.《跨学科视野下对科学证据的审查认定》,载《证据科学》2019年第3期,通讯作者。

代表性著作:

1.专著,《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与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2.主编,《司法鉴定概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3.主编,《司法鉴定论丛》,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4.主编,《司法鉴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5.专著,《强制医疗司法鉴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6.专著,《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7.专著,《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8.主编,《司法鉴定概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专著,《司法鉴定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主编,《司法鉴定概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1.主编,《司法鉴定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主编,《司法鉴定机构质量体系文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主编:《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荣誉及奖励

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上海市领军人才;

3.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政治工作者奖;

4.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5.全国司法鉴定先进个人;

6.全国老龄工作功勋奖;

7.上海市优秀公务员;

8.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9.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11.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12.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3.司法部“司法行政干部业务培训优秀教材”奖;

1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赖红梅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赖红梅,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法医物证、生命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项;主编和参编著作5本;在《法学论坛》、《河北法学》、《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司法鉴定》、《中国法医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医疗纠纷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疫苗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法医物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医学会学术委员、上海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顾问等。

教育经历

1990.8-1994.7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1994.9-1997.7 西安医科大学生理学,硕士研究生;1997.9-2000.7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博士研究生;2010.9-2013.7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博士后2008.9-2009.7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0.7-2008.12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保健院、副研究员2008.12-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1.上海市医学会医疗纠纷专家库成员

2.上海市异常疫苗反应专家组成员。

3.上海市法医学会学术委员

4.上海市法医物证专家委员会委员

开授课程

本科生:法医学、司法鉴定、医事法学

硕士生:法医学、医事法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医疗损害刑民法律衔接的机制研究》,司法部一般课题。

2.《疫苗伤害鉴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

3.《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上海市卫生局课题。

代表性论文:

1、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线粒体DNA含量、呼吸链复合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亲子鉴定诉讼中的检查协助义务,河北法学,

3、亲子鉴定结论在亲子关系诉讼实物中的定位,河北法学

4、定量荧光PCR在唐氏综合征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3-21

5、切创后细胞自噬及炎症因子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中国法医学杂志,

6、疫苗伤害的鉴定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司法鉴定

代表性著作:

1.《医疗损害法律问题研究》2018年法律出版社

2.《医疗损害刑民法律衔接》2020年法律出版社

3.《亲子鉴定法律问题研究》2018年法律出版社

荣誉及奖励

1.《司法鉴定概论》获得司法部干部培训优秀教材奖

2.2012.12月《法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华东政法大学

3.2020年法医物证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廖根为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廖根为,博士,司法鉴定人,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网络与信息法学、网络犯罪、计算机与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等。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网络犯罪侦查、网络与信息法学等

硕士生:电子数据取证基础与实务、网络空间安全法律问题等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数字证据基本问题研究》

2.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研究》等。

代表性论文:

1.论电子邮件证据的证明力,独立作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数字证据概念和特点分析,独立作者,江淮论坛,2010年第3期。

3.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的完善,第二作者,《法学》,2011年第7期。

4.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概念比较分析,第二作者,《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4期,

5.通过非原始数据复制方式固定电子数据的证据审查,独立作者,《中国司法鉴定》,2017年第5期

6.Digital Evidence Application in Cases of Infringement on Computer Software Copyright ,独立作者,中国法学(英文版),2010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

1.廖根为著:《计算机司法鉴定:理论探索》,法律出版社2012年;

2.廖根为著:《监控录像系统中人像鉴定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廖根为著:《电子数据真实性司法鉴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等。


刘洋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刘洋,工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博后资助课题、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及各类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知识图谱在司法数据处理和法律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和专著多部。

教育经历

2003.9-2006.7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硕士研究生;2006.9-2009.7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8.9-2019.7 美国XX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9.7-2015.8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讲师、副教授;2015.9-2018.1 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2017.7-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社会兼职

1.担任某某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2.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

开授课程

本科生: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法律大数据分析、智慧司法理论与实务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2021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课题-智慧司法背景下基于知识图谱的法律知识表示及应用研究(2021M692047)(主持)

2、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智慧法院背景下类案同判的法理基础与实现路径研究(20YJC820030)(主持)

3、2017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据流通相关法律与对策研究. (17SFB3001).中青年课题。(主持)

4、2016年中国法学会省部级课题-大数据交易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研究(CLS2016D18). 2016.12.5-2017.11.15.(主持)

代表性论文

Liuyang. Cloud Encrypted Data Retrieval Algorithm Based on Root Index Distance. 201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ICEMCE 2018). 2018.10 (CPCI&EI检索)

代表性著作

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参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年2月

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副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12月

荣誉及奖励

1. 2019年华东政法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学英才奖

2. 2017年华东政法大学中金缘法奖教金,优秀教师奖

3. 2016年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三等奖


单美静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单美静,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8.9-2002.7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2002.9-2005.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2005.9-2009.1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2007.9-2008.9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数学系,访问学生;

工作经历

2009.4至今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副教授;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思维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新型网络犯罪与计算机取证

科研项目:

主持:

[1]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据开放安全风险问题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016年(16BFX085).

[2]大数据共享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2015年度部级法学课题(CLS(2015)d073)。

[3]具有法学特色的进阶式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 2014年教育部文科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

[4]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支付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法律制度研究,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4YJCZH020).

代表性论文:

[1]Risk Assessment for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CSE 2016), 2016.7, 独著.

[2]Mechanical Proving for ERDOS-SZEKERES Problem.

[3]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6.5,独著.

[4]The Cauchy Problem on a Generalized Novikov Equation. Bulletin of the Malaysian Mathematical Sciences Society, 2016, 第二作者.

[5]A stochastic SIS epidemic model with vaccination.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7,第二作者.

[6]Periodic Solution of a Stochastic HBV infection Model with logistic Hepatocyte Growth.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7.1, 第二作者.

[7]Persistence and extinction of an n-species mutualism model with random perturbations in a polluted environment. Physica A Stat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 2018, 第二作者.

[8]Unbalanced Multistage Heat Conduction and Mass Diffusion Algorithm in an Educational Digital Library. IEEE ACCESS, 2019, 第四作者.

L-YOLO:适用于车载边缘计算的实时交通标识检测模型. 计算机科学, 2021,第一作者.

荣誉及奖励

1.中金缘法奖教金,2016;

2. 2016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3.华东政法大学“比翼双飞”模范夫妻,2022


焦娜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焦娜,同济大学工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开设电子技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嵌入式计算机等课程;曾获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及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种科研及竞赛奖项。

学术成果

2016.8-2017.8赴美国纽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一直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粗糙集理论、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收录。参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项目1项、华东政法大学校级项目1项。


沈臻懿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沈臻懿,法学博士,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司法鉴定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痕迹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司法鉴定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学科组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专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校合作专家,企业反舞弊联盟企业反舞弊治理与科研中心副主任,上海公安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实战应用系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特聘专家,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涉案文物鉴定研究与咨询中心特约研究员,司法鉴定人,兼职律师。主要从事司法鉴定、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证据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受邀为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培训、司法鉴定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题授课。出版专著2部,主编1部,副主编6部,合著、参编著作18部。在《中国司法鉴定》《青少年犯罪问题》《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曾获华东政法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华东政法大学“国浩奖教金”、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证据科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奖等荣誉。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1.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纪律委员会副主任。

2.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痕迹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

3.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司法鉴定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学科组专家库成员。

4.上海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专家。

5.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校合作专家。

6.企业反舞弊联盟企业反舞弊治理与科研中心副主任。

7.上海公安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实战应用系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8.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特聘专家。

9.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涉案文物鉴定研究与咨询中心特约研究员。

开授课程

本科生:司法鉴定概论、物证分析与科学检验、技术调查法律与实务

硕士生:物证技术专题研究、手印检验技术专论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

司法鉴定、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证据科学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从静态准入到动态监管的司法鉴定质量重塑研究》;

2.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

3.参与,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课题调研项目《“四类外”司法鉴定管理研究》。

4.参与,上海市司法局大调研项目《深入开展行业治理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5.主持,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课题《笔迹鉴定意见争议消解的调适路径》。

6.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法工结合”的司法鉴定专业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7.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助鉴”制度在司法鉴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代表性论文:

1.《强制医疗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2.《左手伪装笔迹的特征鉴别与同一认定》,载《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第2期,独著;

3.《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

4.《中国近现代司法鉴定早期嬗变与演进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5.《青少年历时性变化笔迹特点与检案论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2期,独著。

代表性著作:

1.独著,《现场物证论》,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2.独著,《笔迹鉴定视域中的同一认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3.主编,《文书物质材料鉴定及常规仪器分析》,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荣誉及奖励

1.华东政法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2023。

2.华东政法大学“国浩奖教金”,2021。


孙大明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孙大明,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司法鉴定专业、公共卫生法专业硕士生导师,院教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医学、司法鉴定制度、医事法,先后主持、参与司法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等多项课题研究项目,发表CSSCI、SCI、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工具书十余部;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校卡西欧奖教金、国浩奖教金等;

教育经历

1996.9-2001.7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法医系;2004.9-2006.7 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2009.9-2012.12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2013.6-2014.6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 曾赴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学习交流法医学、司法鉴定、刑事司法、医事法。

工作经历

2001.7-2007.7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助教、讲师;2007.7-2019.12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副教授, 2020.1-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担任校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主任法医师、质量负责人;

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法医学会理事;

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员工作委员会主任。

开授课程

本科生:法医学、司法鉴定概论、司法精神医学、精神鉴定案例研习、大学生健康教育等

硕士生:物证技术研究、医疗损害鉴定实务、法庭科学经典、法律精神医学专论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法医学、司法鉴定制度与理论、医事法

科研项目:《医患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实证研究》、《新刑诉法视野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司法鉴定研究》、《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研究》《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司法鉴定法立法研究》等。

代表性论文:《cause of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A forensi

c autopsy population study》《〈司法精神医学〉十年课程教学体会和改进构想》;《〈精神卫生法〉实施中的鉴定问题研究》;《人身损害伤残评定标准评析》《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制度的对策与建议》;《新冠肺炎疫情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应对》;《司法鉴定执业风险识别与防控》《防御性医疗的法律思考》《脑死亡立法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研究》《医患纠纷司法鉴定理论与疑案评析》《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指引与实务》《司法鉴定法宝》《法医学》《新编司法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概论》《司法鉴定实验教程》《经济案件司法鉴定》《Forensic medicine》《法医神经病理学精要》(译)《法医病理学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实务》《辞海法学卷》《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及立法改革研究》《强制医疗司法鉴定研究》《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

荣誉及奖励

上海市司法鉴定先进个人、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标兵,2013年


王弈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王弈,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科学与信息法学系系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与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先后主持承担了6项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项目,其中1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1项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1项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参与编写相关教材3本。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在《China Communications》、《计算机科学》、IEEE等出版物上。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密码理论与技术、互联网违法犯罪专题研究

博士生: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计算机与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信息安全

科研项目:

[1]王弈(主持),基于蜜场技术的电子数据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No.13CFX054),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3年立项,已结项。)

[2]王弈(主持),主动取证技术对电子证据效力的影响(No.11YJCZH175),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011年立项,已结项。)

[3]王弈(主持),电子证据法律效力研究(No. 10YS15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2010年立项,已结项。)

[4]王弈(主持),司法应用中计算机取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No. 06JS00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06年立项,已结项。)

[5]王弈(主持),司法应用中电子证据认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No. 2006BFX00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立项,已结项)

[6]王弈(主持),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

代表性论文:

[1]王弈,电子数据取证LED加密系统的积分故障分析, 计算机科学,2019年8月。

[2]王弈,基于蜜场技术的广域网电子监控防御体系研究,计算机科学,2014年10月。

[3]Wang Yi,Computer Forensic Under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年12月。(EI检索)

[4]王弈,蜜罐技术对电子证据效力的影响,犯罪研究, 2013年6月。

[5]Wang Yi, Extra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data of chain of custody in computer Forensics, China Communications,Vol.7, No.6,2010.12.(SCI收录)

[6]王弈,手机取证规范化研究,电信科学,Vol. 11A, No. 11, 2010.11.

[7]Wang Yi, Study on E-mail forensic on E-commerce Platform, 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Feb.,2011.

[8]Wang Yi, Effect of electronic evidence captured by honeypo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Forensics and Investigation, Sept., 2012.

代表性著作

王弈著,《主动电子数据取证法律问题探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

荣誉及奖励

2018-2019年度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


王永全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王永全,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纽海文大学李昌钰刑事司法学院与法庭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空间安全与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侦查取证与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律等跨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先后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和CPCI(原ISTP)检索收录,出版著作或教材20余部;《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课程获批2018年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1.上海市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

开授课程

本科生:互联网违法犯罪专题研究、智慧司法理论与实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

硕士生:网络犯罪侦查研究、电子数据证据研究

博士生:司法鉴定专论(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与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侦查取证与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律等跨学科交叉前沿领域

科研项目:

1.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No. 06BFX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 网上交易安全及其犯罪问题研究(No. 2005BFX00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3. 计算机司法鉴定程序与规则问题研究(No. 08YS13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4. 语言量词的积分语义与非可换逻辑研究(No. 60775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人、已结项)

代表性论文:

1. 基于DC-CNN的电子伪装语音还原研究,计算机科学,2019,46(8),183-188.

2. Computer Forensic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011 IE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 Computing (IET CCWMC 2011), November 14-16, 2011, Shanghai, China: 379-383.

3. Cybercrime and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China, Booklet IVB.China.A-1 (included in Cybercrime & Security (Compiled and Edited by Pauline C. Rei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lease 2010-2, Issued May 2010, Oceana® NEW YORK.

4. Some Implication Operators on Interval Sets and Rough Sets, Proceedings of 2009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Informatics (ICCI’09), Hong Kong, June, 2009: 328-332.

代表性著作:

1.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2. 《网络空间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

3. 《网络空间安全法律法规解读》,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

4. 《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

5.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6. 《电子数据勘查取证与鉴定(电子证据保全)》,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荣誉及奖励

1.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11;

2.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

3. 华东政法大学“卡西欧奖教金”,2015;

4. 华东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先进个人,2018。


许爱东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许爱东,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副会长。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开授课程

本科生:物证技术学、公安技术实验

硕士生:物证技术专题研究

学术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物证技术学,主编、副主编、撰写《文书物质材料鉴定及常规仪器分析》《公安技术实验教程》《物证技术学教程》《印章印文鉴定理论与实务研究》《笔迹鉴定理论与实务研究》《足迹鉴定技术理论与实务研究》《手印鉴定技术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书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研究》《物证技术学》《现场勘查学》《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基础》《司法鉴定概论》《司法鉴定实验教程》《新编经济案件司法鉴定》《司法鉴定论丛[Ⅰ]》《司法鉴定》《经济案件司法鉴定》《金融犯罪与法律控制》《侦查学》《刑事侦查学》《侦查学原理》《经济案件侦查新论》《微量物证仪器分析》等著作20余部,在《中国司法鉴定》《犯罪研究》等刊物发表《试论我国司法鉴定回避制度的完善》《论中国司法鉴定制度运行机制与完善思路》《关于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纯兵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张纯兵,医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法医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先后主持或参与《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与立法改革》、《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创新研究》、《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独著《医疗损害司法鉴定质量控制研究》、《人体损伤鉴定与赔偿》;主编或合编教材多部:副主编《医患纠纷司法鉴定理论与疑案评析》、《法医学》等多部教材,参编《司法鉴定概论》及《Forensic Medicine》等通用教材多部。

教育经历

1992.9-1997.7佳木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3.9-2006.7皖南医学院法医系,硕士研究生;2010.7-2010.9 荷兰法庭科学研究所及欧洲司法鉴定联盟考察学习,考察学习;2010.9-2011.3 美国马里兰大学及马里兰州法医局,访问学者;2011.9-2016.7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7.7-2003.9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医生2006.7-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副教授

社会兼职

1.上海市法医学会副副理事长;

2.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法医临床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

开授课程

本科生:法医学、人体损伤鉴定、司法鉴定概论等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司法鉴定理论与法医学鉴定实务

科研项目:《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与立法改革》、《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创新研究》、《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代表性论文:《大鼠脑震荡后GFAP的表达》、《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司法鉴定人自主判断权的理性思辨》、《致命性损伤后行为能力分析》、《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中残疾程度评定适用标准探析》、《论刑事鉴定意见证据的审查原则》、《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因果关系分析及参与度判定》、《专家辅助人中立性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认证与司法实践》等;

代表性著作:《医疗损害司法鉴定质量控制研究》、《人体损伤鉴定与赔偿》第一版、第二版;合编《医患纠纷司法鉴定理论与疑案评析》、《法医学》;参编《司法鉴定概论》及《Forensic Medicine》等


朱尚明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朱尚明,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司法鉴定(音像鉴定)等。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立项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核心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教育经历

1986.09--1990.07四川大学无线电系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本科学习;1990.09--1993.07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09—2008.03 华东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2006.04—2007.04 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计算机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3.07--2002.09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讲师、高级工程师;2002.09--2007.07 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 2007.07—2013.09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2013.09- 华东政法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社会兼职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

2.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任委员

3. 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开授课程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司法鉴定(音像鉴定)

科研项目:

1. IPv6环境下Overlay网络关键技术研究(NGII2016010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

2. 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践和思考,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

2. IPv6 Overlay网络节点体系结构和实现机制探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

3. 基于ICMPv6协议的IPv6网络带宽测量算法研究和实现,中国教育网络,2018;

4. 基于重叠网络的多路径路由设计和实现,通信学报,2018;

5. IPv6 Overlay网络多路径流量均衡实现机制研究,网络信息安全学报,2018;

6. IPv6端到端双程时延和包丢失率探测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7. IPv6环境下Overlay网络关键技术,中国教育网络,2018;

8. Oracle RAC集群技术在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 面向科学计量分析的司法鉴定学科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司法鉴定,2017;

10.基于功能划分图的Web服务组合规划和最优选择,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

代表性著作:

1. 朱尚明,金澈清,孙霓刚,汤云剑,李志华,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2. 凌志浩,朱尚明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 朱尚明,严峻,《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讲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荣誉及奖励

1.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2018年度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8;

2. 2018年度华东政法大学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2019;

3.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政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工作者奖》,2021;

4. 九三学社组织信息系统数据维护工作先进个人,2021。



【报录情况】



【考察和内容】


华政司法鉴定专业考研2023年真题

专业课一 司法鉴定(623)

考试科目代码:623

考试科目:司法鉴定

招生专业:司法鉴定

考试日期:2022年12月25日上午


司法鉴定部分(50分)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物质转移理论在获取鉴定材料中的科学意义。

2、简述司法鉴定与物证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3、略

4、略

5、略

二、论述题(20分)

试述司法鉴定技术管理制度。


物证技术学部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笔迹鉴定实践中常见的条件变化笔迹鉴定。

2、简述印章印文特征的种类。

3、略

4、略

5、略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指印特征的概念及常见指印细节特征。

2、略


专业课二 法学综合(司法鉴定)(802)

考试科目代码:802

考试科目:司法鉴定

招生专业:司法鉴定

考试日期:2022年12月25下午


司法鉴定部分(80)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涉及特殊人群鉴定的到场见证制度。

2、简述司法鉴定意见补正制。

3、略

4、略

5、略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条件和取得

2、略


法学综合部分(7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证券交易

2、国际组织

3、略

4、略

5、略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先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

3、略

4、略

5、略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联系与区别。

2、略

复习科目一目录


第一编 物证技术学总论

第一章 物证与物证技术

第二章 物证技术学概览

第四章 物证技术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六章 物证技术学基本方法

第二编 文书物证司法鉴定实务

第一章 文书物质司法鉴定概论

第二章 笔迹鉴定科学基础

第三章 笔迹鉴定的依据与一般方法

第四章 正常笔迹鉴定

第五章 书写条件变化笔迹鉴定

第六章 伪装笔迹鉴定

第七章 摹仿笔迹鉴定

第八章 签名笔迹鉴定

第九章 印章印文鉴定

第十章 印刷文件检验技术

第十一章 办公机具制作文书鉴定

第十二章 可疑货币、证券、票据、商标标识鉴定

第十三章 证件证书鉴定

第十四章 被涂污文书鉴定

第十五章 损毁文书鉴定

第十六章 文书制作时间鉴定

第十七章 文书物质材料及书写工具鉴定

第三编 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实务

第一章 痕迹鉴定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指纹鉴定

第三章 脚印的鉴定

第四章 车辆痕迹鉴定

第五章 工具痕迹鉴定

第六章 枪弹痕迹鉴定

第七章 整体分离痕迹鉴定

第八章 微量物证检验


复习科目二目录


第一编 司法鉴定概论

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述

第二章 司法鉴定历史发展

第三章 司法鉴定基本理论

第四章 司法鉴定原则与分类

第五章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

第六章 司法鉴定的实施制度

第七章 司法鉴定质量监控制度

第八章 司法鉴定文书规范

第九章 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

第十章司法鉴定意见的审核

第十一章 司法鉴定责任制度

第二十一章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附:司鉴补充知识点

第二编 法学概论

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第四章 宪法(略)

第五章 行政法

第六章 民法

第九章 刑法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第三编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 刑事诉讼证据

第八章 刑事强制措施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章 期间和送达

第十一章 立案

第十二章 侦查程序

第十三章 起诉程序

第十四章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九章 各种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第二十章 执行的变更程序

第二十一章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培养方案和研究生课程】


刑事法学院0301Z1 司法鉴定 学术硕士

司法鉴定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

司法鉴定(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专业代码:0301Z1)

二、培养目标

(一)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与法学基本原理指导司法鉴定的研究工作;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司法鉴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的操作技能。

(三)具有从事司法鉴定的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能力,以及利用掌握的司法鉴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某一领域的鉴定实务工作,为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四)按硕士研究生外语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本专业的涉外工作。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一)司法鉴定制度;

(二)法医学司法鉴定;

(三)物证技术司法鉴定;

(四)会计司法鉴定;

(五)计算机及声像资料司法鉴定;

(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如确有必要,经本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包括正常学习、保留学籍、休学和延长学籍在内的年限之和累计不得超过5年。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完成全部学业的,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五、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指导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实行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制。

(二)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院备案。课程学习时间为二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三学年进行硕士学位候选人中期考核(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后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预答辩和答辩。

(三)课程学习以自学为主、研究讨论为辅。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学习要求,教师在研究生深入学习教材和导师开列的相关必读书籍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专题讲授和辅导。教学过程中应穿插讨论与交流。要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科研课题。

(四)强化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了解本专业文献检索的方法,增强硕士研究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设定1学分的实训学分。

(五)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硕士研究生积极主动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配合导师进行学术研究,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确立研究方向自选科研课题,并设定5学分的科研学分。

(六)重视学术训练等培养环节,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5场(次),并设定3学分的讲座学分。

(七)加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社会实践或者教学活动,能够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活动,并设定5学分的实践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采取学分制。总课程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10学分。

(一)学位课(共计19学分)

1.政治理论课

(1)理论与实践(36课时,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第一外国语

专业外语(72课时,4学分)。

3.核心课

(1)法理学(54课时,3学分);

(2)民法学(54课时,3学分)。

4.专业课

(1)司法鉴定专论(54课时,3学分);

(2)诉讼法学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8学分)

(1)法学方法论与论文写作(36课时,2学分);

(2)物证技术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

(3)法医学专论(54课时,3学分)。

(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

1.限制性选修课(限选2门,4学分)

(1)统计学专论(36课时,2学分);

(2)侦查学专论(36课时,2学分);

(3)证据学专题(36课时,2学分);

(4)文件检验学(36课时,2学分);

(5)声像资料鉴定专论(36课时,2学分);

(6)司法会计检验技术研究(36课时,2学分);

(7)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务(36课时,2学分)。

2.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6学分,必须包括1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和2门本一级学科课程。)

七、质量标准

司法鉴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当被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法治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具备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相融合专业背景。

(一)在规定学习期间内成绩合格、修满学分,课程考核及其他培养环节考核符合《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办法》《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细则》。

(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以华东政法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并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发表的具体要求以《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工作纲要》以及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三)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听、说、读、写水平。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以《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为准,主要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经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的研习。

九、学位论文

(一)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请授予学位。除答辩申请事项与表决规则有特殊规定外,一般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要求和程序相同。

(二)学位论文写作是对研究生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与考核,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导师应当加强对学位论文各环节的指导。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文献和从事必要的调查研究,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具体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并参加开题报告会,经开题小组审阅评议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四)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和现实性的要求出发,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具有独到见解和一定创新。

(五)为配合学位论文,导师应鼓励硕士研究生尽可能展开前期研究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

(六)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

课程类型及学分要求



【复习所需资源汇总】

司法鉴定主要用什么考研?使用以下资源为主!

华政考研623司法鉴定复习教材资源汇总







【经验和复习介绍】


如果你考司法鉴定(物证技术方向),就用以下三本作为主要资料:

第一本:震川考研出品《华政623司法鉴定(物证技术方向)专业精讲笔记》

第二本:震川考研出品《华政802司法鉴定(适用各个方向)法学综合精讲笔记》

第三本:震川考研出品《华政623司法鉴定物证技术专业课+802法学综合真题解析》

如果你考司法鉴定其他方向(如法医、司法会计、计算机与声像资料鉴定方向),以下两本放心用,另外一本,我们没有专门的资料,建议可以直接看教材自主复习:

第一本:震川考研出品《华政802司法鉴定(适用各个方向)法学综合精讲笔记》

第二本:震川考研出品《华政623司法鉴定物证技术专业课+802法学综合真题解析》

序言

已根据华政最新考研大纲和最新法条修改,为当前最新内容,请考生放心使用。2024届考生放心使用即可

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学姐交流。

此版华政司法鉴定专业物证技术方向精讲是目前内容最新、知识点最全、体系最好、最符合华政考研复习要求的版本。以下为使用说明以及我们司法鉴定专业物证方向考研复习的建议。


一、关于复习内容的说明

适合报考司法鉴定专业物证技术方向的考生。内容对应专业课一(司法鉴定623)中的物证技术部分专业课一(623)满分150分,50分考司法鉴定制度,100分是物证技术,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文件检验、痕迹检验。

本专业2019届起不再指定具体书目,而是列举可考知识点,不过这些知识点背后依据的仍然是华政老师的教材,物证技术方向对应的教材是《物证技术学教程》、《文书物证司法鉴定实务》、《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实务》。

关于痕检的复习笔记要多说一句,本笔记是依照《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实务》一书编写的,这是学校的指定教材,现在网上已经买不到这本书了,想看只有到图书馆去借了。不过大家可以放心使用本笔记来复习,编者梳理了《物证技术学教程》、《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实务》两本书的痕检知识,比看教材更方便直接。

此外,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本笔记章节并非按照一二三四五这样依次排列的,中间会省略个别章节,这不是编者粗心,而是这些省略的章节一般而言不会考,大家也不用看!


二、关于大纲

2019届起,华政考研不再指定推荐书目,而是列举考察范围,2024届同样如此,本笔记即依据该范围进行编写,需要的内容全部包括,并补充了很多考察范围不涉及的内容。

2023届列举当前最新大纲如下:(2023届大纲和2022届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司法鉴定制度(50分):包括司法鉴定基本概念、司法鉴定科学原理、司法鉴定基本原则、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司法鉴定程序、司法鉴定证据制度、司法鉴定质量监控与标准化。

司法鉴定专业基础(100分):包括物证技术司法鉴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声像资料与计算机司法鉴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会计司法鉴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法医学司法鉴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本部分内容考生根据各自选报的研究方向选择对应专业内容作答)

2024届即按照上述复习即可!司法鉴定专业的大纲基本每年都不会变化!


三、关于司法鉴定物证技术学的复习建议

(一)资料选择

一般来说,关于司法鉴定623的复习,有本笔记就足够了。

但如果是零基础的考生,建议买教材搭配笔记复习,笔记为你筛选出重点,教材帮助你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之前指定的教材《物证技术学教程》、《文书物证司法鉴定实务》可以买到,《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实务》买不到也不用担心,《物证技术学教程》一书对于学习痕检基础知识的考生来说,完全足够。

(二)复习时间

物证复习的建议和法综的内容穿插进行,物证内容和法综的内容几乎没什么联系,建议每天安排时间同时复习法综和物证。物证复习时间还需要看每个考生的个人情况。如果法律基础很差,物证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复习建议前期多花时间在法综,法综有一定的基础再复习物证,直接背笔记即可;如果法学基础比较好,但物证基础差或者零基础,那么复习前期一定要多花时间在文检、痕检的基础知识上,这样后期背诵笔记时,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考场上忘记原话也能临场发挥。但如果没有先学习文、痕检基础,没有理解就直接背笔记中的复杂知识点,就算过了初试,复试阶段也很容易被刷下来。

(三)复习策略

1、在使用笔记时,建议先看历年真题,熟悉出题方式,了解每个科目的出题形式,这样在看笔记时能更有针对性。

2、本专业的考试内容并不复杂,重点考察范围也十分明确,这些内容不仅要理解,更需要背诵。所以反复记忆是基本,学姐的记忆方法是“关键字”记忆,记住了关键字,答题时如果不能完整的记下来,可以根据关键字自己展开,当然大家有好的记忆方法更好。

3、物证技术的知识点主要分为文检、痕检。文检的结构体系更加严密,复习时应先把逻辑框架列出,在掌握文检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再去复习每个分支结构上的知识点,逐一攻克。同时要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规律性,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痕检也是这样的复习思路。


四、具体复习方法

【第一遍】:

1、时间非常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对着笔记看教材,笔记有的,教材也有的,重点看,笔记无,教材却有,一般来说,略看或不看。看的过程中,尽量做笔记,直接把“你个人认为重要我们的笔记却并不包括的东西”记录到物证笔记上。(资料一定要学会精简,资料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炼越好,这本身反应的也是学习知识应有的状态,即把书看薄。对于考研来说,把书看薄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把书看薄之后,很多所谓的学者或老师宣扬的第二步,即把书看厚,则不属于考研的范围,而是考研进来后你要做的事情,考研其实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点,这也是我一项比较推崇的效率复习。当然,如果是个人认为时间真的很多,完全可以深入理解并挖掘)。但是,总体而言,教材不看也没事,第一遍其实也可以直接上手本笔记。

2、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时间是否够?主要根据你前期准备如何来,比如你前期已经把政治、英语都复习起来了,那九、十月之后就属于时间比较足够的情况;如果你前期并没有多少复习,你需要花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复习专业课、法综、英语和政治,个人认为,这个时间就是不太够的情况),直接开背笔记,教材可以买,但买来也只是作为工具书参考即可,实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教材上的重点笔记基本都包括了的,请放心使用,时间充足下的“对照笔记看教材”,目的更多体现在你“个人理解的重点”的整理上,但一般来说,你个人理解的重点不一定真的是重点,我们过来人的经验更有发言权,但此点并不绝对,所以如果时间特别充足,还是看一遍教材,时间不够,直接开背笔记)

【第二遍及以后】:

第二遍开始,直接背笔记,不管你是自己已经将“个人理解的重点”放在笔记上了,还是你本来就是直接开背的笔记,你从第二遍开始,直接按照笔记的内容记忆即可。难点真的不多,就是内容多,大家要做好时间上的安排。

从具体复习顺序上来说,应该是文检、痕检。通过对比分析真题可以看出,文检相对而言占比大,可考的知识多,并且考的也更深入,而痕检重点考察指纹、足迹,微量物证这两年也一直有考,要有所重视,另外枪弹痕迹可考点也比较多,近几年一直没有考,也可能会考。复习时应该根据上述考试的侧重点,有所倾向的去复习。

【冲刺阶段】:

冲刺到后期,尤其是你背完4-5遍的时候,你仍然会发现很多知识点就是记不住,其实还是内容多的问题,这个阶段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背诵其实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很少有人是天生记忆能力惊人的,你能做的就是一般一遍又一遍,耐心耐心再耐心!最后1个月拿出我们的考前1个月8套模拟卷来测试和适当押题。(凡是考过研的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内容多=记不住,记住了,也容易遗忘,这很正常!记住哦,这很正常,你毕竟只复习了四五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要想记住,我的方法是:先记住那些容易记住的,再过下一遍前,再将前面记录下来的、难记的点再巩固一遍,然后再开始下一遍,在已经“全面背诵一遍”之前,不轻易开始下一遍,我所理解的“全面背诵一遍”就是对这一遍下的每个知识点都记忆牢靠,至少在这三五天之内肯定不会遗忘的那种。很有用,供参考!)


五、【阅读提示】

(一)☆表示:一般了解,普通考点。熟读即可。

(二)☆☆表示:重要,理解并记忆,常规考点。背下来。

(三)☆☆☆表示:非常重要,理解并全面记忆,重要考点。全面背下来。

(四)文字加粗或加阴影,仅作区分和方便阅读之用,无特殊含义。

(五)“拓展:”部分仅作了解,但应多看几遍,不需背诵。

(六)【】内的话表示编者的标注和评注,作为提醒和评价。

(七)无论标注几颗星,无论考点是否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考高分,本笔记所列考点都应记忆,不需你记忆的我们已经全部删除;本笔记所列所有知识点都可能被考查,星数多少仅代表可考性不同而已。

(八)最后提醒注意,凡是考过的题都必须重点看,考过的题仍然会考!哪怕去年刚考!


最后,祝大家每天进步,考研顺利!

——震川考研团队


专业详解015司法鉴定:华政特色专业师资雄厚老师比学生还多的专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