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哈苏胶片机拍火箭发射的故事(第三天)

2021-05-18 22:59 作者:pw0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总是被逼着写日记,写着写着一日懒了就想着下一日把前一日的故事和当日的一并找补回来。如此至多时一天要写五六篇所谓日记的流水账,很快便索性弃笔了。
有传闻道,21天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如此看来,人脑的惯性也无非二十天。而我当下所写的故事,正是一篇二十天前的流水账。
(视频在剪了在剪了)
在若干pre和剪辑任务压身的当下,一卷冲洗好的胶卷把我扯回了在旗子上写下签名的晚上,扯回了王记文昌鸡。
书接上文,是日我吃过饭连句像样的道别都未有,便登上了顶楼天台的机位。如今想来,那一夜无论是在海滩还是在龙楼镇游走,都必是极惬意的。但背着数十斤的各色摄影器材好不容易赶到的我,已然没了气力,只想着尽快就位懒得折腾。
虽然只是个小镇子,各色招牌的彩光和饭馆烧烤店的油烟味萦绕身畔。
刚刚下过一场雨,我囫囵地擦了擦脚架上的积水,又从包里取出了哈苏500cm妥善安置,装增倍镜,装镜头。幸运的是,这次没有忘记上弦,也没有出什么故障。
另一位在广州工作的老哥也很快从热闹喧嚣中脱身,来到了漆黑的天台,架上了他的a7r4。我们攀谈一番,见他玩着舰c方舟,老二刺螈相视一笑,于是从屋内搬出几个塑料凳子互相炫耀着拍过的军舰。(我主要是被炫耀的)虽说都几是五十万的图像,却看着津津有味,如是打发着时间到了29日。
人总归是要有个盼头的,我首先要盼的便是燃料加注。夜里取景器中看到的塔架非常明亮,我果断拍掉了两卷rdp3。身后的楼房上也有架着机位的人们,我们也时而打趣攀谈,时而交流情报,到凌晨一点众人都沉寂了——许是回屋休息了。
正当我刷b站打游戏消磨时间而逐渐困倦时,天羽群的大部队出现了,约莫着四五个摄影的、望远的登到了我所处的狭窄天台。众人小憩过便闲聊,群主还给各位分了自己拍过的飞机明信片,气氛一时欢腾起来。
随后,大家便各自到了各自的机位上就位,等待燃料加注。一时间,倚着栏杆的、倚着墙的、趴在洗衣机上的,睡成一团。
几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是关注着天上的云团,祈祷着第二天会是个好天气。
随后,每到一级加注或开塔架时天羽就会记录下准确时间,群主则常常刷着推给网友直播。最难熬的是加注后到开塔架的那三四个小时,即天亮前的光景。起初我还在南大天协的群里给众人直播了一会,但熬着手机电量不足,众观众也都去睡了,便也只好关了。快到天亮时,我已几乎要在椅子上睡着,但每开一级塔架就又会猛地支楞起来一会,如是类推三次。
日出,我虽看不到,但它必是出于东方。多数人意义上的第二天到了,并不算一个好天气,阴云密布。
长5b的发射并不会因阴天而遭影响,但对于摄影师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说数码摄影师只是头疼拍不出蓝天白云和火箭同屏,我则是在头疼到底能不能出片了。
胶片的宽容度并没有那么好,测光也是难上加难。火箭的尾焰极亮,环境光
因阴天而过暗,这对于rdp3(iso100的反转片)和最大16的光圈而言简直是灾难。
所幸,我有备案。以宽容度著称的炮塔400,更高的iso也提供了更快的快门。最后,如果取消二倍镜换来更大的光圈,就需要更广的取景视野,此时海滩就成了不二之选。
道路已封,两个机位间隔五公里。眼见着阴天的情况下龙楼镇机位已难以出片,我果断开始转场到海滩。幸运的是,前一天顺手揣在兜里的三轮车师傅的名片派上了用场,让我不至于走下全程。
海滩可谓是人山人海,我一路赶到合适的机位时已经没有了位置,不是挡到人就是被人挡,既要避免前方有可能在发射时乱动的孩童又要避免脚架被海水冲刷而不稳定,脑海里瞬间过了无数个可能出现的意外。
一番折腾、沟通和争执后,鞋里、包上、脚架上已尽是海水和泥沙,不过此时已顾不得那么多——但终于算是有了立锥之地。
此时距离最终发射已经只剩下十几分钟,和身旁的摄影师借来参数,拍掉一卷rdp,感受了一下过片的手感。装上炮塔400,拍一张作为试机,确保万事俱备,就是等待。
说来,其实也就等了不过几分钟,但一度浑身颤抖,双腿发软,即使是高考考场上答语文时也未曾如此。
紧盯着腰平取景器,时间不到一分钟,看着冒烟的瞬间按下快门,迅速过片,再按下快门,再过片……咔嚓咔嚓的声响并没有往日那样享受,腰平取景器里的火箭更是一点也不壮观(由于是腰平,甚至连余光都看不到火箭),但当时只觉得一股无名的使命感砸在肩头。在火箭飞出腰平视野时,我尝试移动脚架,却见到天和刚好也已经入云了,浑身霎时瘫软了一下。
确定收好了这卷胶卷后,我扶着脚架笑了良久,听着终于传到耳畔的轰鸣和众人的欢呼,已经疲惫到迈不开步子。
那时真的觉得,这卷胶卷简直像命根子一样重要。身旁的观众如潮水退去,我呆滞在原地,随后强撑着收拾好了烂摊子。
返回的途中,幸得京天“搭救”,不然我也不知道会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多久。
机位那里留的东西被好心的老哥们收拾到了各处,并无丢失,和另一个还没有走的正在导出照片的老哥打过招呼,卷好铺盖赶路。
下半身和背包都是海水和沙子,这样拼车到了高铁站,买了一盒饼干作午饭,直接席地而坐硬啃下了一整盒。火车是站票,便坐在狭窄的过道,下了车又是暴雨,又无打车点,走出约一公里方才打到去宾馆的车。
到宾馆时已经是晚上六点,之前的30个小时没睡觉,之前的20小时只吃了一盒饼干(和一个面包)。洗过澡后,打开外卖软件,想着睡一觉醒来再点外卖便好,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十二点。点了几十块钱的豪华外卖,狼吞虎咽,就如这篇流水账一般,似乎是对这趟冲动之旅的草率作结。
我曾戏称过所谓摄影师三定律,摄影师是一群喜欢混到各种活动的好机位里,却永远留不下自己身影的人。这次更是一种骄傲的孤独感罢,当身边的人都在紧盯着欢呼的时候,我看不清我梦寐以见了半年有余的火箭,甚至大气不敢出,只是一次次地扣着快门。
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

或许吧。


用哈苏胶片机拍火箭发射的故事(第三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