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挑战物理极限、延续摩尔定律,台积电 1nm 以下工艺取得重大突破

2021-05-18 22:56 作者:FRONIT_  | 我要投稿

不久,IBM 发表了 2nm 制程芯片,并表示是世界首创。作为行业老大的台积电不甘示弱,日前,台积电携手台湾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 1nm 以下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在 Nature 期刊公开发表。


目前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已达到 5nm,苹果的 A14 Bionic、高通的骁龙 888 都采用这一工艺生产。而台积电 3nm 预计在 2021 下半年年进入风险试产阶段,2022 年下半年量产。

在这之前,芯片工艺已数次突破极限。曾经很长一段时间,7nm 被认为是基于硅芯片的物理极限,摩尔定律遭遇挑战。一旦晶体管小于 7nm,它们在物理结构上会非常集中,以至于产生量子隧穿效应,漏电将变得非常严重。不过台积电和三星还是各显神通,用极紫外(EUV)工艺推进到 5nm FinFET。

随着 3nm 工艺的临近,人类再一次逼近硅基半导体的极限,此前台积电有信心将工艺推进到 2nm 甚至 1nm。不过相关研究还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如果不能解决相关技术难题,3nm 工艺很有可能是未来半导体芯片的极限了。


台积电的这项研究发现:二维材料结合半金属铋能达到极低的电阻,接近量子极限,可以进一步缩小器件尺寸并扩展摩尔定律,有助于实现半导体 1nm 以下的艰巨挑战。

目前硅基半导体主流制程,在工艺达到 3nm 厚,芯片单位面积能容纳的晶体管,已逼近硅的物理极限,芯片效能已无法逐年提升。一直以来,科学界对二维材料寄予厚望,却苦于无法解决二维材料高电阻、及低电流等相关难题,以至于新兴材料替代硅基材料,始终停留在理论阶段。

此次由台积电与台大、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发表的研究成果,首先由麻省理工团队发现在二维材料上搭配半金属铋(Bi)的电极,能大幅降低电阻并提高传输电流。随后台积电技术研究部门将铋(Bi)沉积制程进行优化,台大团队并运用氦离子束微影系统将元件通道成功缩小至 nm 尺寸,最终取得了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挑战物理极限、延续摩尔定律,台积电 1nm 以下工艺取得重大突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