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百变陶泥教案
第四单元 百变陶泥
一 粽子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让孩子们走出闭塞枯燥的课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在包粽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开展了这次与包粽子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在端午文化的徜徉中,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
2、通过学习知道包粽子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及其准备工作。
3、让学生亲手实践,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成形” 、“装米” 、“包裹” 、“捆扎”。能熟练地包一只普通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知道包粽子所要准备的原料以及包粽子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2.包粽子的步骤。
【教学难点】粽叶的成形,包裹以及粽子的捆扎。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粽叶、糯米、棉线、蜜枣、面盆、碗勺、桌布、湿巾纸,PPT课件、学生分组、制作粽子的材料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中 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我们 刚过了清明节,再过一个 多月,我们又将迎来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 什么吗?(端午节 )那关于端午节你都了解些什么?(赛龙舟 吃粽子)是啊,每到 端午节,人们都会泡 糯米, 洗粽叶,包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啊?形状馅是啊,粽子有不同的形状,还有很多口味。
作为我国的传统食品,粽子 既好看又好吃,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 的传统 食品之 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粽子的图片, 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配乐出示粽子的图片)
(设计意 图:了解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初识粽子的形状和馅料,触动学生的味蕾,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要亲自动手包粽子的欲望。)
2、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教师适时评价是啊,看的老师都垂涎三尺了。那大家想不想亲手包出这么好看而又美味的粽子呢?那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包粽子,好不好?(板书)
二、认识粽子:
1、在正式包粽子之前,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些问题。好,听好问题:
问题一: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学生交流)(粽叶、糯米、枣。。。。)对,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枣子、豆沙、香肠、咸肉等。
问题二:我们包粽子,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生答,并出示)(1) 糯米洗净后泡大约3个小时(更黏并且不易沾手)
(2)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煮过之后更有韧性避免脆断)
嗯,看来同学们生活知识还真丰富呢,那接下 来有了这些材料,到底该怎么包好一个粽子呢?
试包粽子
你来说说你觉得怎么样包呢?根据自己的猜想 包一包。成功了吗?遇到什么问题了?(生说遇到的问题)
看来还不太容易,我们 平时吃的 大多 是四角粽,那我们一 起来通过一段视频学习如 何包四角粽。看的时 候,注意每一步是 怎么 包的,要注意些什么?仔细看哦!
(设计意 图:这一 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究 的过程,放手让孩子大胆去 做,让他们亲自动手包一包,肯定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带 着问题在学习,这样更 有针对性,学 起来积极性更高。)
三、看视频学习包粽子:
1. 播放视频(生观看)
2. 谁来说说,包粽子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包粽子的步骤。
(出示板书) 成形 装米 包裹 捆扎
3. 引导学生 回忆 视频包粽子的过程,根据 学生的 回答 出示步骤 图解,师并当场示范 。你觉得哪一步比较难或是比较重要?
a. 成形,示范讲解。粽叶有正面反面之分,中间这一台是茎,往外鼓的一面为反面。注意正面朝上,在比较尖软的地方折,圈成漏斗状,注意下面不要有 缝隙 ,一 起做,小组之内看看,不行得帮她调整一下。上面叶子的大小,有什么不一样?会怎么样?
b. 还有 哪比较 难?你 过来和 大家说说?投影投出来, 示范怎样出四个角。(一生示范)
师: 看来大家刚才学的都 很认真 ,注意到了很多小细节,我 看到很多同学已经蠢蠢欲动了,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试一试了啊。不着急,现在请小组内讨论 一下你们想要包什么样 的粽子。可以包我们学的四角棕,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形状。
(设计意 图:遇到困 难就要解决困难,放手让孩子去当小老师,让孩子教孩子,通过示范,一些难点细节迎刃而 解,体 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 动:
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想要包什么样的粽子啊?
包粽子之前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 图:用任务驱动,让孩子经过讨论商量,自 己小组想要包 什么样的粽子,这样粽子的形状和口味会更多,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小组合作包粽子:
1.在包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小提示,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1)漏斗不能有缝隙;
(3)粽子装馅要正好;
(4)封口粽叶要盖紧;
(5)捆扎粽子要牢固;
(6)爱惜粮食不浪费;
(7)桌上垃圾收拾好;
(注 :可以根据老 师教的包四角棕 ,不过老师更期待你们的创意粽子哦!)
2、现在开始吧,我们一会评选最佳粽子和最佳小组奖。学生小组内开始包粽子。(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 流:
1.老师看到好多包粽子小能手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评选一下吧。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并拉拉票)
3.师发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最佳造型奖、最佳质量奖、最佳合作奖;
4.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把掌声送给这些小能手们。 (设计意 图:综合实践不是简单的课程合并,需要 价值观的重 建,结构的重组,程序的再造,文化的重建这样一项庞 大的工程。建构教育生态化,感 到自己的学识 浅薄,能力 不足,需要学习,需要前行。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构,“实践 育人”新体 系和新形 态,“ 大项目,长作业”才会有深度的学习。多激励、少批评,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力求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有新的进展,不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鼓 励学生发 挥自己的个 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五、拓展延伸 :
1.其实,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段来历呢,谁知道?
师: 你知道的知识可真不 少,是 啊,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震撼 着老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了 下来。 除了纪念屈原,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 串,有大有小, 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预示着人丁兴旺,中和“粽”的音相近,有功名得中之意,因为“粽”和“ 宗”音相近,有光宗耀祖之意。
同学们 看,粽子 虽小,它 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却很浓郁。一颗粽子寓意深刻:青色 的粽叶 寓意屈原文化万古长青;雪白 的糯米 表示屈原 纯洁 如玉的精神 ;棱角分明的形 状象征屈原刚正不 阿的品质;包在其中的红枣寓含屈原爱国忧民的一片丹心。
2.粽子文化,文化传承
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 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这些 年轻 的工 匠师们用工匠精神 打造每一个粽子,用手工呵护传统美食 的温度,传递着温馨的祝福,寄托着美好的情感。它不仅仅 是舌尖上的美食,它里面承载的,其实更是中国的情怀,一种文化的传承。
(设计意图: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 言说的特殊感受。特 别是那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通过粽子,亲身体会并弘扬端午文化,大力传播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让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国人的心中更加牢固与神圣,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
二 花饽饽
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孩子们了解花饽饽是胶东特有的传统民俗,对胶东花饽饽的历史和其包含的深刻寓意有一定的了解。
2、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协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花饽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4、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展开合作
5、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胶东花饽饽的深厚底蕴,培养了孩子们对胶东面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6让学生展示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过年时,人们会按照习俗,播放一些喜庆的音乐渲染气氛,说到过年的习俗,你都知道哪些呢?生回答。师:嗯,放鞭炮、贴对联、包饺子、蒸饽饽,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过年的习俗。其中啊,蒸饽饽是咱们胶东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饽饽和我们天天吃的馒头可不一样,它被我们的老祖宗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寓意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教师引入花饽饽,并欣赏花饽饽图片课件:(播放饽饽图片)师:这些漂亮的花饽饽也是我区的一大特色。我们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胶东花饽饽的发源地之一。课件:(介绍)介绍汪疃镇花饽饽协会会长于日芬的事迹及利用花饽饽取得的成就。今天我们就走近“胶东花饽饽”,一起探寻花饽饽的秘密。师板书:胶东花饽饽
二、讲花饽饽:典型花样饽饽的寓意
师:胶东花饽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你在哪些场合看到过花饽饽?生回答师:在咱们胶东,凡是重大节日和人生大事都少不了花饽饽。播放课件:(花饽饽的寓意)教师介绍结婚、生子、庆寿等人生大事时制作的花饽饽以及它包含的寓意。
三、花饽饽的构成
1、近距离的观赏花饽饽。
2、了解花饽饽的构成。主体教师板书:构成装饰
四、做花饽饽
A、学习技法师:当然要做出这么精美的花饽饽,没有两招儿是做不出来的。咱们今天就来学学做花饽饽的一些基本技法。大家看视频,看你能找出几种花饽饽的制作手法?课件:(视频——花饽饽制作手法)师:找到后大声地喊出来。(生答)预设:(师板书)揉、搓、擀、捏、剪......师:这些技法相信同学们在玩橡皮泥时就已经学会了。不过呀,如果把他们用到面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就用桌上的各色面团,试验一下这些技法。生动手试验技法。教师指导学生揉面。师:老师想考验 你一 下,敢接 受挑战么 ?你能用上这其中的一些技法,又快又好的做一片树叶吗?生动手做树叶,做完后找一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B、学做石榴师:看似简单的一片树叶都需要咱们的一番探索,看来做花饽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我们要做一个代表多子多福的石榴,又应该怎么做呢?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生答(师制作石榴的主体)边做边讲解,并让学生参与,出谋划策。
C、观察葫芦和刺猬,让学生自主探索葫芦和刺猬的制作方法,教师倾听并指点。
五、学生小组合作做花饽饽
A、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做?生:想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起研究制作一个花饽饽。做的时候,可以做石榴;也可以参 考老师发 给你们 各个小组的样品 ;还 可以发 挥你们的想象力,运用我们学过的技法,进行创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B、给学生一分钟的讨论时间,说说他们组想做什么,谁做主体,谁做装饰。
C、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学生读一读。
D、学生制作花饽饽,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课件:(播放于阿姨制作花饽饽录像)
六、展示评价学生做的花饽饽
1、教师把学生做好的花饽饽,拿到讲台前展示。
2、师:在同学们的精心制作下,一个个精美的花饽饽新鲜出炉了。在 座的同学,既是观众,又是评委,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作品来。师生共同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七、拓展延伸
A、师:同学们,这次你们会做花饽饽了么?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方能有所成”。以 后妈妈再蒸饽饽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不过说到在家蒸饽饽,老师有问题想问你们:妈妈蒸饽饽一般都怎么蒸?有哪几个步骤?小组讨论一下。(生回答)
B、课件出示:妈妈制作饽饽的过程。和面——发酵——制作——再次发酵—— 蒸制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现代花饽饽的制作流程又是怎样的呢?课件:(播放花饽饽制作流程视频)
C、师: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课件:(传统蒸饽饽的步骤和现代机械化的花饽饽制作流程对比)和面(和面机)——制作——发酵(恒温箱)——蒸制(蒸箱)生回答。教师总结:以往繁琐的蒸饽饽流程到了现代已经简单化机械化了。课件:这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促进发展哪。
八、实践天地
师: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到实践天地中看看今天的实践作业是什么?课件:实践作业
九、品尝花饽饽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不过,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咱们做的花饽饽蒸熟后是什么味道吗?想不想尝一尝?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我亲手制作的花饽饽,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哦!请大家放心品尝!
三、康乃馨
教学目标:
1、了解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掌握超轻彩泥制作康乃馨的方法,体验超轻彩泥作品的创作过程。
2、通过观察实物、看图步骤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会超轻粘土的康乃馨制作方法,学会使用基本工具。
3、通过制作超轻粘土康乃馨,学习更多的超轻粘土作品来美化生活,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超轻粘土康乃馨花冠的制作方法,体验超轻彩泥作品的创作过程。
难点:难点是自主制作康乃馨的一个花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超轻粘土、制作工具,康乃馨。
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演示法、引导探究法、任务驱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创作欲望。
学法建议:体验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示范作品。
2、学具准备:各色超轻彩泥常用制作工具等。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彩泥作品的创造性(独特性)、造型、色彩、技法、精细程度、美感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请作者作自我评价,或采用答辩式评价方法进行他评。
2、教师就具体情况作综合评价。
教学过程
一、展示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同学们,第二次见面了,非常高兴,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出示康乃馨鲜花)谁知道这是什么花?(康乃馨)谁知道康乃馨的花语是什么,它适合送给谁?(出示幻灯)师:其实老师不只带来了一支瓶康乃馨,大家看看。(出示超轻粘土制作的康乃馨)什么做的看出来了吗?(生:超轻粘土)师:课前我请大家提前了解了“超轻粘土的特性”,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特性: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干燥定型以后,可用水彩、油彩、亚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6.作品完成后可以保存4到5年不变质不发霉。
7.原材料容易保存,在快干的时候加一些水保湿,又能恢复原状了。
二、自主探究制作材料和步骤
今天我们一起用超轻粘土制作康乃馨送给妈妈好吗?(出示课题)
1、做一样作品之前,我们要对它进行观察,了解它的结构和特点,我们仔细看看,这朵康乃馨分为几部分?学生回答。课堂小结:制作一朵完整的康乃馨需要四部分:花冠、花托、花柄、叶子(出示幻灯片)
2、哪一部分最复杂啊?(花冠)
3、那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花冠,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花瓣层次多,不规则,边缘有锯齿,花冠呈半球状或者说伞状。)
4、我们重点研究一下花冠的制作,请大家从纸袋里拿出来,我们一起看看老师的花冠是怎么制作的?
5、再看看超轻粘土花冠的特点。请大家说一说(花瓣层次多,有锯齿)
6、大家都说要先用一个圆片做花瓣,那我们重点看看一个花瓣花瓣是怎样制作的
7、老师这里有一张“基本花瓣制作步骤图”,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制作步骤(小组讨论)
8、提问,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9、大家总结的很好,总结制作步骤:
I取适量材料;
II擀压成饼状;
III切齿状 花边;
IV捏成单花瓣;
V组合成花冠。
10、小结:大家观察很仔细,总结的也非常好!我们通过看制作图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三、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1、想不想动手试试,拿出袋子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要求:请每人制作一个花瓣,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2、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粘在桌子上拿不起来。 谁来帮他解决?(用工具)
问题二:拿起来变形了(花瓣是不规则的,没有关系)
问题三:花瓣上端粘在一起了(捏花瓣的时候上面不要用力)
三、练习制作,巩固方法
13、请根据几位同学的建议再制作一个花瓣(小组制作)
14、花瓣我们都学会做了,刚才我们还学会了看制作图的学习方法,那么请看 着图继续制作花冠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朵康乃馨,花茎在袋子里。(学生制作)
15、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四、结束
今天同学们通过观察事物,看制作图的方法,学会了制作康乃馨。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看视频,看讲解等方法学习更多的超轻粘土制作。除了做花朵,还可以用很多实用的东西。( 播幻灯片)希望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