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兹与青鸟》——今年最好看的动画电影

《利兹与青鸟》寄语
“这次希美与霓的故事,
我想做出二人翩然起舞的感觉。
她们眨眼的神情、呼出的气息、摇晃的发辫。
构成少女们的这一切,渐渐化为音符。
为了记录下这个瞬间,
我屏息凝神,默默地在其身后,关注着她们。”
監督 山田尚子

注意:本文涉及部分剧透

《利兹与青鸟》漫评——由精致的细节所堆砌而成的童话故事
文:Mythsama
在说这部影片之前先安利一部无剧透漫评

正好之前参与了这个漫评的翻译校对工作,所以一直很期待这部影片
5号发售bd,但自己有点懒得下载。今天看到b站有人把影片传上来了,就赶快趁还没被删直接看完了。
看完以后感触颇多,所以在这里随意写写感受。

最近一个月我期待的影片超级多,去电影院看了《毒液》《神奇动物2》《柯南》《无名之辈》《昨日青空》,过两天还会去看《破坏王》和《网络迷踪》。然而在已经看过的这五部影片中,其中大部分都让我有点失望。《毒液》还是一如既往的爽,漫威的正常操作。《无名之辈》算是近期国产影片的一部黑马,但是总感觉结局还需要更加饱满点。最让我看自闭的两部作品,就是那两部动画电影,一部是国产青春片,另一部是日本经典的柯南。看完这俩我直接怀疑人生了,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但要说最近我看的影片当中最令我感到惊艳的,无疑是今天所要讨论的这部《利兹与青鸟》。作为一部《京吹》的衍生剧场版,在各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从众多动漫电影,甚至是各种商业片中脱颖而出。

我个人喜欢先从作画来分析一部动漫,因为这是一个在动漫作品中最表面也最直观的元素。这部作品发挥出京阿尼一如既往的超高质量作画水准,而且相比于原作,采用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画风。唯一有一点奇怪的就是这回故意去画了九头身的人物,脖子显得出奇的长,一时间让人稍微有点不适应,不过并不会妨碍整体画面的美感。完全映照了“每一帧都是壁纸”这句话。整个影片剧情是将童话故事穿插进了叙述当中,所以最让人惊艳的就是童话故事上的作画,帧数超级高,整体质量很硬。

而同名的童话故事在剧情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观众更好的理清两位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和情感。故事中的利兹与青鸟的关系对应了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影片中的很多很多细节上的暗示是相当明显的,讲述过程中会直接插入一些水彩画风的单独分镜来描写人物心境,用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来强调主角之间的关系。导演应该是故意将这些暗示做的极为明显,因为整个影片的核心冲突在于两位主角直接的情感冲突,所以没必要在情感理解方面给观众设置任何障碍。但我个人觉得如果稍微再隐晦一点可能会更有意境些。


整个影片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细节刻画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并没有多少,两人的肢体互动也并不是那么多。影片用无数的细节堆砌起来了整个人物的情感刻画,表情细节,手部小动作,肢体的小动作,无数的细节在影片中得到了放大,展现给了观众。这也是为什么选择相对静止的 镜头,相对单调的环境,以及更多的选择特写和远景景别的原因。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各种细节,再配合上相当明显的暗示处理,很轻松的让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了共情。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就是在高潮部分两位主角合作曲目的分镜。在拍摄合作的时候运用了反复对焦的手法配合着多次穿插出现的希美的表情特写,将希美在合奏之中所领悟到的东西和情感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很轻松的被带入进希美的视角去看这段关系以及演奏。
原作毕竟本身就是音乐番,所以在这部作品中音乐方面也尤为突出。影片的很多镜头都是配合着时而轻快时而沉重的背景音乐进行切换。音乐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情感节奏和风格,同时配合着大量的细节描写让观众领会到人物角色的情感。我其实不太能够理解管弦乐这方面,所以对于影片高潮部分的《利兹与青鸟》感觉并不是非常大。但是在正常叙事时候的BGM给我了极其惊艳的印象。鼓点配合着分镜,配合着人物动作与细节,甚至有的时候有那么点AMV的感觉在里

《利兹与青鸟》——舞蹈和音乐所组成的动画电影
文:begin思成
其实说现在动画电影里的文艺片,情感片,我觉得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宫崎骏的作品。毕竟是童年回忆,就像现在很多人回忆着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作品。《中华小当家》,《蜡笔小新》之类的。宫崎骏的作品就像是一部部的童话故事,你们不太会记得网络爽文到底讲了什么,但永远会记得丑小鸭是怎么飞向天空的。

因为有着宫崎骏这一动画巨匠在,很多动画公司对于这一类型的动画电影都很保守。不是不能出,而是不敢出。我之前接触动画电影的时候,大多数是粉丝向,或是子供向(也就是针对小孩的全年龄向)。动画电影索要的资金不比TV动画要的少,有可能是更多。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烟花》。具体我就不说了,这部的作品的骂名和崩坏不比《妹非妹》少。
这时候新海诚就出来了,《你的名字》在商业中创造的奇迹是让人惊讶的。新海诚也被网友称为宫崎骏二世。但并不是人人都是新海诚,就像之前说的《烟花》。《烟花》的原作,也就是岩井俊二的版本,表达情感方面也是比较抽象的。言语表达不出的那种情感。SHAFT社制作的动画版本更是把这一方面表现的更加抽象。

但《烟花》的故事很糟糕吗?我觉得并不是很糟糕。情窦初开的初中生(嗯?小学生?),他们的爱情比我们这些大人来说,更加复杂。即使差评满满,但还是有人喜欢这部小文艺电影。
《利兹与青鸟》就是这样的小文艺电影。作为《吹响吧上低音号》的衍生作品,《利兹与青鸟》却独立于原作。可能这是京都动画计划好的剧场版计划,之前两部是TV动画二季的总集篇。即使是总集篇,但对于没看过的观众,这是个作品的开头。就像是轻小说的第一卷。当然,并不是要你去看之前的作品。同之前所说,《利兹与青鸟》是部独立的作品。

一直在强调独立这个词,真的是因为《利兹与青鸟》与京都动画以往的作品很不一样。极少的对白,近景的应用,对人物的细节的刻画。就像是西尾老师用疯狂的文字语言来刻意表达一样,《利兹与青鸟》里的人物的肢体语言,也是如此的疯狂。

需要大量文字去解释,是因为故事世界观之大,架构之大,大到需要去解释。而对于《利兹与青鸟》这种小格局文艺电影,将两位少女的情感表达出来就好了。

比起文字,身体的动作更能让人明白情感这一丰富和复杂的东西。

当然,这种抽象的感觉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就像有人不太能理解那些舞蹈作品,交响乐作品。同名童话,出现了。《利兹与青鸟》,这部童话的名字。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这部电影的opening场景给我个人感觉就像是一部童话,通过这个童话来讲述了故事背景。有个视频专门讲了这个,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童话场景与现实场景交替出现,让大家能够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她们的情感。在一些关键时刻,也会用童话场景来暗示两位主角的感情情况。不过说是暗示,其实导演就是明示了,她们两个,就是利兹与青鸟。这种手法其实会误导观众对于两位主角之间情感。我个人就是一开始以为铠塚霙是利兹,而伞木希美是青鸟。然后到最后发现却不是这样的。才能让故事的高潮达到应有的效果。就像冰山一角一样,人们总会被表面而忽悠,忽视其深层的物质。直到船撞上了冰山,人们才会意识到。

说到故事的高潮,就是最后第三乐章演奏部分。两人的独奏终于将自己情感表达出去。我学了六年的小号,我能感受到交响乐作品所表达出编曲者的情感。我还特意去听OST里完整的四个乐章。动画里之前的第一次合奏是很乱的,而之后的合奏却是完美搭配。其实我也不太能用语言来说出具体为什么。什么是搭配,什么是不搭配。就像里面的台词一样,我只能说,不够默契。学过音乐的人才会理解吧。但我觉得最后的合奏那里,即使不学音乐的人也能感觉出来。铠塚霙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喜爱的人。我们是利兹,我们也是青鸟。

正如《利兹与青鸟》这部童话的结局。铠塚霙与伞木希美两个人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选择了放开。其实一开始说这个结局是悲伤的,但其实是个good end。正因为要在一起,才应该放开。为了她的幸福而舍弃自己的幸福,才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