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前每日练 | 气象更新台风至,前景光明雨旸齐

2023-03-25 11:43 作者:地理蹊  | 我要投稿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

   2022学年高三下第一次联考   


2022年10月17日,台风“纳沙”正在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并不断增强,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没能缓解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的干旱,10月18日16时湖南、江西等多地还发布火灾红色预警。下图为2022年10月18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解释合理的是

A.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

B.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范围

C.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范围

D.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12、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A.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13、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到“纳沙”发生时,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最大的经济作物是

A.亚麻、柑橘B.油菜、柑橘

C.茶叶、柑橘D.茶叶、大豆


解题思路


本题以台风为背景材料,以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的原因、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最大的经济作物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灾害与防治、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1、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解释合理的是

A.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

B.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范围

C.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范围

D.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答案:A

解析:

每年夏秋两季(5—10月),袭击中国东南沿海的猛烈的大风,即为台风(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形成后,受北部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类似“一堵墙”,一般台风难以穿越,故多沿着“副高”而向西行),常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当进入中纬西风带(即摆脱“副高”)后,台风随即转向东或东北。

“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且冷锋位于台风以北,占据了“副高”的位置(取代了“副高”,而“副高”位置偏北),故该台风明显受到冷锋影响(如结合台风路径,19日的台风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就是因为其余冷锋势力交汇)——冷锋以冷气团势力为主,而台风是暖心结构(暖气团为主),一冷一暖,肯定是“相克”的,即冷锋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如本应向西北行,却因冷锋阻隔,偏向西南)和活动范围。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2、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A.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答案:D

解析: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力强,在等压线图上表现为等压线密集。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故“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再加上处于高压南部和冷锋影响区域,同属北风(高压指向低压,可见没有台风,也是偏北风),与台风北部风向叠加,风力较大。故D项正确,A项错误。

结合上题结论,我们可知台风和冷锋的性质不同(一暖一冷),且均较为强势,两者靠近时,台风(风力)减弱至消亡(高气压,更与台风的性质相反——台风是热带气旋,属于低气压),故B项错误。冷锋和大陆高压对台风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或说是阻挡),但谈不上“始终”(过于绝对),如“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就有冷锋和大陆高压的功劳。故C项错误。



13、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到“纳沙”发生时,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最大的经济作物是

A.亚麻、柑橘

B.油菜、柑橘

C.茶叶、柑橘

D.茶叶、大豆


答案:C

解析:

长江流域上游部分地区属于高原高寒气候,而大部分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流域内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相反,主要用于买卖挣钱,而非填饱肚子)主要是亚热带经济作物。剑麻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高温多湿,亦较耐旱),黄麻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亚麻是温带作物(喜凉爽湿润)。故A项错误。

茶叶(北方基本没有茶树,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均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和柑橘(橘生淮南则为橘)是亚热带作物,二者受干旱影响最大。故C项正确。油菜,一般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收时间大致与冬、春小麦相同(秋季或春季种植,夏季收获)。这就是说,夏季的大干旱,或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故B、C二项错误。大豆,则主要是温带作物,华北、东北较为常见(大面积种植),而长江流域规模较小(再者说,大豆一般归入粮食作物概念)。故D项错误。



课外拓展——天气谚语(经验之谈,不一定准)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空出现钩状的云,不久就会下大雨)


2、云交云,雨淋淋。

(云的移动方向不一一,且出现上下分层现象,或代表大雨将至)


3、云似棉絮,雨似汗流。

(夏季出现棉絮状的乱云,可能带来强降雨)


4、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云在山顶如戴帽则有雨,云在半山腰则无雨)


5、乌云接驾,不阴就下。

(黑云漫天,不是阴天就是下雨)


6、云作被,夜不寒。

(晚上天空云层密布,像盖棉被一样不冷)


7、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晚霞出现像胭脂那样的红霞,第二天即使没有雨也有风)


8、早上火烧天不到中,晚上火烧天一场空。

(早上出现火烧云,中午前一定会下雨,而傍晚出现的话就不会下雨)


9、东虹日头西虹雨。

(东边天空出现虹,天晴;西边天空出现虹,天雨)


10、春东风,雨祖宗。

(春季刮偏东风,预示下雨)


11、旱刮东风不雨,涝刮东风不晴。

(天旱时,刮偏东风没有雨;雨涝时,刮偏东风不会晴)


12、热极生风,闷极生雨。

(过热情况下会产生风,过于闷热会下雨)


13、天黄有雨。

(天色昏黄要刮风下雨)


14、燕子低飞蛇挡道,不过三天雨就到。

(燕子飞得低,蛇虫挡道,很快雨就来到)


15、蚂蚁搬家,不久要下(雨)


16、缸穿裙,雨淋淋。

(水缸返潮有水滴,预示着要下雨)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赵丹妮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

考前每日练 | 气象更新台风至,前景光明雨旸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