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审美与品味

2022-04-11 09:08 作者:陌辞寒  | 我要投稿

昨天我在抖音刷到一个视频(https://v.douyin.com/NWf2dM5),内容大概是抖音神曲正在毁掉华语乐坛。看上去有些夸大其词,而且某种东西正在毁掉或者已经毁掉中国音乐之类的观点并不新鲜,但我还是点进去看了下。

里边有一项数据比较引人注意:

2021 年,我国网民人均每天刷短视频两个小时。与之相比,腾讯发布的《重度乐迷报告》里,每天听歌超过 1.5 个小时就已经算重度乐迷了。

更直观的比较:

虽然我认为这样的比较并不合理,毕竟抖音并不是一个听歌软件,大部分人可能比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搞笑视频或者新闻热点(像我主要在抖音听灵异故事之类,完全不清楚现在流行的神曲是哪些,印象中我也没有一首歌是因为在抖音听到而喜欢上的)。但抖音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冲击依然十分夸张。视频剩下的内容我就不复述了。

当然我没有能力评估抖音对华语乐坛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也并不感兴趣。只是想回到一个基本的话题,审美和品味。

说到抖音神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更久远的词语,“口水歌”。一般一个人用口水歌来形容一首歌,肯定是批评为主,无论它如何流行火爆,好像它已经属于歌曲中的糟粕无法翻身了。然后另一些人就会反驳,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还有人打圆场说审美这种东西没有高下之分,喜欢什么听什么就是了,没必要比来比去的。

到底口水歌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我感觉它和摄影圈的“糖水片”很像,从题材和技术上讲没什么问题也没什么亮点,比较迎合大众的喜好,但并不耐看,看多了就会感觉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糖水片肯定不是所有照片中最差的一批,但也算不上最好的一批,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一批中拔尖的,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一批中垫底的。

口水歌也类似。一般能广泛流行的歌,从技术上讲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即使没有什么亮点,也绝对算不上所有歌曲中最差的一批,当然也算不上最好的一批。对口水歌的批判一般都集中在没新意、没内涵、不耐听或者歌词太俗等方面,基本都和审美和品味有关,没有统一的标准。

那审美和品味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说审美是一种能力,把事物根据美丑划分为三六九等的能力。而品味是审美能力导致的结果,也就是一个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类。

换个角度说,审美是一种筛选机制。比如这世界有很多歌,一个人不可能全听一遍,肯定要听自己想听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筛选出来。那么如果这世界上只剩唯一一首歌了,审美这种筛选机制不仅没什么用,还会起到负面效果。你依然可以不喜欢这首歌从而不听,结果就是你无歌可听,而能接受这首歌的人,比你多了听歌的乐趣。

换个例子更直观些。假如你被困在了一个小岛上,岛上只有一种食物,如果你想活下去,就只能吃这个。这个时候挑剔的口味就会起到负面的效果,你对食物的要求越高,就会越感觉眼前的东西难以入口。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后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小岛上,只能吃同一种食物,那么他就无法形成对食物的筛选能力。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就听过几首歌,那么他也无法形成对歌曲的审美能力。一个人对某种东西形成审美能力的前提,是他要对那种东西感兴趣,并且大量接触后需要一种筛选机制来方便自己更快地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那部分。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对歌曲有审美能力,如果一个人对歌曲没什么兴趣,平时也就听听最近流行的歌曲,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那么指责他对歌曲的审美能力差,就像指责一个平时节俭度日的人对美食的品味太差一样,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行为。

审美能力是一个结果,也只有把它作为结果才不会出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多少歌可听,却固执地想提升自己对歌曲的审美能力,先不说这揠苗助长的审美能力很可能是畸形的,至少他能接受的歌曲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只有歌已经多到听不过来时,一个人才需要提升他的审美能力来帮助自己筛选,而且这种筛选能力是不需要刻意培养的,它一定会产生,而且一定会往合理的方向发展(当然因个人的喜好不同而不同。如果一个人听过了许多歌,他最喜欢的歌依然是你认为比较差的一批,那你对歌曲好坏的评判标准必然存在问题。那些歌可能在某些方面确实差,但一定有非常好的方面,而那些好的方面你可能没有注意到)。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歌曲的审美能力差,只会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听的歌太少了,不足以培养出他对歌曲的审美能力。你可以指责他听不到足够多的歌是因为市场或者资本等原因导致的,但你不能指责这个人,仅仅因为他不喜欢你喜欢的某样东西。

关于审美与品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