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引热议,流失文物何时归国?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证实,该博物馆大约有2000件藏品失踪,这一自本月中旬起持续发酵的事件被推至高潮。几天后,因环球时报社评而引发的话题“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登上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30日,B站UP主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正式上线。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讲述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里苏醒后,决定出逃并寻找故乡的故事,呼吁国人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以上种种,将大英博物馆再次拉回中国人的视野之中,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在异国的中国文物的关注。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何爆红
近期,大英博物馆发表声明称,发现博物馆部分藏品被盗,消息一出,便引起了无数国人的担忧。多国媒体及网友表示,希望大英博物馆中的文物回归原本所属的国家。在部分网友的创意加行动下,一部既有创意又有心意的短剧诞生,这就是《逃出大英博物馆》。剧中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人形,自己出逃寻找故乡的故事,展现了文物归家之路。虽是网剧,但质量和主题都得到了网友的积极评价,也激起了更多人对于流失在外文物的关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出了声音。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我们都知道,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但它也是最有争议的博物馆之一。因为该馆藏品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以外,且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掠夺等非正当渠道得到,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每一件流失在外的中国文物,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些文物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牵续着国人的情感记忆。然而在大英博物馆中,文物丢失、被盗事件却时有发生,随着馆藏文物失窃丑闻持续发酵,多国要求博物馆将其藏品归还原籍国的声浪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文物归国之路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相信“出逃”的文物都会有重回故乡的一天。

全息展柜立体影像保护文物
在许多博物馆、展览展厅中,对展品的保护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些展品过于珍贵、有些展品系统庞大、还有些展品不便公开展示,但如何让观众了解它们同时又能保证展品的安全呢?全息展柜是一项值得了解的技术。
全息展柜是一种重要的文物展示方式,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以看到3D全息画面。通过将历史故事可视化,融合声光电多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全息展柜能很好的保护展品安全,不需要放置实物,只需制作数字展品即可。在多个领域,全息展柜都是一项非常适合展品展示的技术。在未来,全息投影技术也将更加成熟,形式更加丰富,应用场景也会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