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入寻常

酷暑难眠,孩子特地发视频通话告诫我不要省电,在家必须把空调给开起来。山居惯了的我似乎在近些年的记忆中没有几个夏天是需要开空调的,顶多也就是电风扇都不敢开过夜,怕着凉生病更得不偿失。这两天上海没雨的日子里真的闷热,早晚散步都没有一丝风。收了收贪玩的心,开始汇入一般上海老年人的日常,在家开伙仓自己动手做菜做饭,一切先从蔬菜开始,在早年老城厢的老西门杂居的时候,但凡邻里洗过荤菜尤其是鱼腥之后的共用水龙头我都得用肥皂擦洗许久才能上手,被邻里的长辈人戏称"吃素太太",小的时候我还真的不食荤腥,顶多吃个鸡蛋算是荤的了,而蔬菜的量绝对能到说一个顶仨,老母总说我吃蔬菜如同吃稻草,不计成本的,幸好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昨晨兜马路走到两条马路之外的东明路,朝南往昌里东路去的路上新开了一家叫”小周菜市场”的八百屋,里面的蔬菜很便宜,买了当令的落苏和番茄,还有久违的鸡毛菜,之后在其他地方买了朋友指点的清美牌豆干,加上自己喜欢的青椒等傍晚又去菜市场周边的熟菜铺子买了油煎带鱼之类的荤菜,好像一个人还真的吃不了。
四点多钟就醒了的我起床把一身臭汗收拾干净,晨浴一直以为是个好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不了最近看媒体介绍血糖高的人不宜早上洗澡,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那些"专家"前言不搭后语的多了去了,你把它当真就是自己犯傻!出门之前一点东西都不吃,想没有如厕的我走不远,回来再把牛奶和鸡蛋吃了一样可以做早餐的。走到背后的大马路浦东南路上看看公交车的时刻表,无意之间看到了某次在高科西路上拼命找的974路公交车站头原来就在社保大厦的前面,那次为了去北蔡御桥而找到的这个公交车,硬是没能找到,后来不得已去做地铁,下来走了很多路。这些日月累计的生活小常识,换做有心人也许会比我更早地掌握,幸好现在知道也不迟。回来之后把身上的积污册空,煮水的时候把鸡子和牛奶弄下肚子,做了一盘上海冷面,浇头自然是昨天的三丝,得意洋洋地拍下来给朋友看,他告诉我做冷面别忘了放银丝(豆芽菜),我说嵌牙齿缝的!我因陋就简,这盘冷面还没有稀释的花生酱呢。
今年第一次吃冷面是被大富贵酒楼的广告所蛊惑。那是在夏至的那天,说上海人今夏第一顿冷面吃在大富贵,于是专门去品尝了,依稀记得还是老味觉,不过不是大富贵的记忆,而是它对门乔家栅的(昔年的老西门),要了辣酱的浇头,一勺醋一勺鲜酱油几滴辣油还有花生酱。有一年回来去文庙路口的乔家栅重温旧梦,吃了一碗上海冷面,噎得我半天喘不过起来,之后再也不敢尝试,在家做的日式冷やし中華,味道和面的类型截然不同,因为孩子喜欢,经常做着吃,怕是习惯了。11岁那年冒表弟的名字去广慈医院(现在的瑞金)割扁桃腺,当日割当日回来,无需住院,由于我们住南市的三级医院归在淮海公园附近的曙光医院,那里动手术需要住院一周左右,而卢湾所在的广慈医院技术先进,无需住院开销自然省。割完之后吃一块冰砖就让你回家。术后的那几天,哪怕是流汁也是咽一口痛一口。好不容易娾到了可以正常吃东西了,夏天最想念的就是乔家栅的冷面冷馄饨了,让老父去买,被告知已经落市了,要吃需待到明年,那时那个伤心啊,在床上又哭又蹦的,至今还是记忆尤新,现在只有自己宠着自己了,谁还宠溺你嗲你?
天太热不打算出门,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新白茶,发现带盖的瓷杯泡白茶没过多久茶叶都会沉下去,喝起来非常方便,仙子啊的新茶(绿茶白茶黄茶)清香扑鼻是有的,涩中泛甜也不差,唯一的遗憾就是不经泡,好在今年收获颇丰,够自己一年的奢侈,虽转送出去不少,还有源源不断的进来,心里乐滋滋的。忽然发觉自己起床太早,于是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看白敬亭的《长风渡》,觉得电视剧不带劲,又转入戏曲没看了音配像的《龙凤呈祥》是昔年北京京剧团四大头牌联袂主演的。,除了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和裘盛戎之外。老旦更是前面几位的老前辈李多奎。想听《劝千岁》这段马派的名段的,迷迷糊糊睡着了,张君秋的儿子张学津脸部表情太丰富,不怎么喜欢。京剧看完,打开电脑又听了祁莲芳的开篇《宫怨》,那如泣如诉的唱让我想起了程砚秋,找到一出张火丁的《锁麟囊》听了起来......
2023/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