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奇幻】《地上天国之歌》世界设定-普卢西亚新教军国(霍斯恩提亚家族)

★首都:柏林堡
★主要城市:
★旗帜:黑边银凤旗
★称号:“信仰之剑”
★官方语言:日耳曼尼亚语
★货币:马克
★政治体制:绝对君主制
★宗教:新教信义宗
★民族:80%日耳曼尼亚人,20%波瓦图人、吉卜赛尼亚人、索布人
★简介:
普卢西尼亚王国、萨克西恩王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古老王国,是神圣七芒星帝国的两大选帝侯,初期国土狭小且贫瘠,但是在后来的北方十字军战争中,两国凭借着北方十字军的东风开疆拓土,迅速崛起为不可忽视的强国,向东向北侵略占领了原本属于斯拉夫尼亚人的土地。两个王国的前身是日耳曼圣母骑士团国、日耳曼圣剑骑士团国,在北方十字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193年圣庭发布征讨令,将波罗的海划为【圣玛利亚之地】,给予北方十字军与东征十字军同样的荣誉与救赎。从12世纪到14世纪的近3个世纪里,两个骑士团国在长期的作战中强大起来,在14世纪中后期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受到信义宗的影响,两位大团长都实行了世俗化,切断了与圣庭的联系,在和皇帝的交易下升级为王国。
因为距离圣庭较远,所受到的公教压力也小得多,后来许多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都在帝国北方获得成就,两个王国出于觊觎教会财产的目的,成为最先接纳新教的选帝侯,这也是对于对抗皇帝的目的。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公国,该地于三十年战争时期,丹尼利斯王国的诺尔兰海盗们入侵了该地,将其据为己有,于1470年改信新教,实行封建制度,其公爵和公爵领的宗主权都隶属于丹尼利斯王国。此公国是重要的水路、陆路要道,依据险要的地形建造了基尔军港,其扼守着连通北海与皮特的海的基尔运河,拥有大量的海岸炮、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城堡、巨大的结界护盾,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贸易上,都拥有不菲的价值。
也可以说,丹尼利斯王国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独立性,抵抗来自北海帝国英雄王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英雄王一走,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南方的十字教诸侯们造成持续的军事压力,而本土却未能增员。面对十字教军队的压力,丹尼利斯国王屈尊改信,成为了信义宗教徒。
在改信受洗之后,根据与神圣七芒星帝国的协约,根据《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条约》规定,这两个公国永远不许分开,石勒苏益格受丹尼利斯国王分封,属于丹尼利斯王国,而荷尔斯泰因则受神圣七芒星帝国皇帝分封,属于神圣七芒星帝国。
在15世纪末,诺尔兰、日耳曼尼亚两个民族的民族主义甚嚣尘上,虽然两国在之前的三十年战争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曾在战争中结为同盟,但是随着地缘政治的改变,丹尼利斯王国的奥尔登堡王朝企图取消荷尔斯坦因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当地主流的日耳曼尼亚人的不满。普卢西亚王国、萨克西恩王国、奥斯特拉西亚王国、波西米亚-巴伐特伦王国代表神圣七芒星帝国出面干涉,反对丹尼利斯国王的独断专行。
事实上,丹尼利斯王国内部暗藏危机,在不久之前,自身是信仰日耳曼多神教的诺尔斯人,三十年战争中左右横跳,最终总算啃下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两个公国,1470年在激烈的争议之下,通过宗教改革成功地压制了十字公教的教权,振兴王权,变为了世俗化的信义宗国家。
然而,随着新一代英雄王的崛起,其建立统一的大北海帝国的野心,明显也囊括了曾属于诺尔斯人的丹尼利斯王国所在的日德兰海姆半岛、西兰海姆群岛。英雄王纵容海盗行为,对丹尼利斯王国的狭长海岸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海盗们烧杀抢掠、掳走人口,丹尼利斯人苦不堪言,而国王则因为国力有限,在多次与海盗的正面交锋中败下阵来,甚至战死了两个王子、三名海军上将。国内对于国王非议的声音越来越大,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国王通过对外扩张,以民族矛盾来转移视线,果然奏效。
根据1470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条约》,荷尔斯坦因没有争议,其主权一直隶属于神圣七芒星帝国,当地也几乎全是说日耳曼尼亚语的日耳曼尼亚人;但是,石勒苏益格却是争夺的焦点,该地早于1400年便征服,纳入统治,经过长期的分封,石勒苏益格被划分了大大小小的数十块小领地,其北方以丹尼利斯人为主,支持丹尼利斯王国;其南方却以日耳曼尼亚人为主,支持神圣七芒星帝国。
值得一提的是,1470年后,为了避免被当做异教徒而遭到讨伐,彻底地与诺尔兰海盗切割,丹尼利斯王国尽力地将自身塑造为丹尼利斯人,而与诺尔兰人一刀两断。
而丹尼利斯的奥尔登堡王朝,企图通过修改宪法,彻底地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两个公国的主权并入丹尼利斯王室领地。在丹尼利斯议会关于主权修宪的期间,神圣七芒星帝国罕见地出现了信义宗(新教)的福音联合、秩序宗(公教)的神圣同盟、改革宗(新教)的长老会的代表们共同聚集在帝国会议,以帝国的外交声音,反对丹尼利斯王国对日耳曼尼亚民族的主权领土的侵犯!
在欧洲,十年前空前绝后的大瘟疫,导致农作物、畜牧动物的欠收,从而导致之后的全欧罗巴范围的经济危机,虽然经过十年的重振经济,许多国家依然深陷其中,未能缓和过来。
因此,在国际上,法兰克中央王国国内动荡不安,忙于对付北海帝国的海盗行为与国内的农民叛乱,对于北日耳曼尼亚危机并未明确态度,在丹尼利斯、帝国的大使,只是说明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克制,采取对话解决争端;
异教的北海帝国却积极地参与其中,明确表示支持丹尼利斯王国,理由是两国乃同宗同源的诺尔兰人,对此,丹尼利斯王国并未回应异教徒的支持;
半岛的伊比利亚共主邦联由神圣七芒星帝国皇帝、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联统,明确支持国王的决定;
北意大利亚的萨丁利亚王国以应付巴巴里海盗为由,回避了危机,和法兰克中央王国一样态度暧昧;
作为七芒星的选帝侯,圣庭神权国、圣十字骑士国两个宗教选帝侯,由圣庭背后指使,并未就此次事件发声,保持了缄默,态度暧昧,其内部正忙着更紧急的东方危机天使会议,在天堂会议未授权的情况下,由大天使莱克西修斯主导的圣庭也不敢轻举妄动;
翡翠星月将国则更口嗨,大放厥词,明确支持丹尼利斯王国的行为,因为只要是反对神圣七芒星帝国神圣同盟的行为,它都支持;
波瓦图-立洛联邦则明确表示当前十字教国家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来自异教大同盟的入侵,联邦外交官竭尽全力地企图避免领土争端,但是作为国家主义的国度,其话语权显然没有任何分量可言,公教国家从宗教上对其嗤之以鼻,新教国家则从民族上不屑于顾。
1491年1月末,同时爆发两场标志性的战争,第一个是日丹战争,神圣七芒星帝国会议通过决议,由普卢西亚王国、萨克西恩王国、奥斯特拉西亚王国、波西米亚-巴伐特伦王国组成帝国联合军,行使收复主权领土的帝国决议,这是第一次以帝国名义行使的新教、公教联合军事行动!
丹尼利斯王国立即采取了总动员,迅速地做好军事准备,放弃了难以防守的南方,依靠基尔运河进行防御,基尔运河沿途有三座重要的要塞城市,分别是西岸的布伦斯比特尔港、中游的伦茨堡、东岸的基尔港,都拥有厚重的防御、强大的魔术炮。而帝国联合军,普卢西亚、萨克西恩两国早就集结好了军队,并迅速地拿下了荷尔斯坦因公爵领,俘虏了当地的奥尔登堡贵族们,在丹尼利斯军队做好防御之前,便将战线推进到了基尔运河附近,但是,帝国会议严令禁止普卢西亚王国、萨克西恩王国的擅自行动,要求等待姗姗来迟的奥斯特拉西亚、波西米亚-巴伐特伦南方王国军,这引起了普、萨两国总参谋部的严重不满,因为这严重拖延了绝佳战机,等一周后南方王国军抵达,完成汇合后,丹尼利斯军队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这无疑极大地加大了攻占难度。
与此同时,爱尔芙海姆的精灵们主导撮合而成的异教大联盟也正式誓师,在即将宣战的前夕,圣庭天使及时赶到,阐明了东方危机,希望两国能够和平解决争端,保留力量来应付即将到来的风暴(风暴指的是“破界者”冥魔)。战争勉强被延迟了一个月,会议却是一塌糊涂,双方互不相让,联邦拒绝放弃新征服的殖民地,异教大联盟则狮子大开口,不但要求让波洛玆克、利瓦尼亚、拉法维亚、爱隆尼亚四国复国并归还全部领土,同时赔偿巨额的损失。利用这一个月的会谈,双方调兵遣将,全面做好了总动员与军事计划的准备,但是中途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萨米大王国则因为领袖去世,需要选举新的继承人,陷入了继承战争。因此,战争前期,尽管精灵的远古战舰舰队掩护了异教大军突破了部分防线,但是却因为过于鲁莽,联邦反而形成了口袋阵,困住了联盟的主力军,切断其补给,反而取得了战略的优势,双方在僵持中,陷入了持久战,战局无法明显地突破。

★★★★★★★★★★★★★★★★★★★★★★★★
姓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
性别:男
年龄:55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宰相、外交大臣
简介:一生致力于一个统一的日耳曼尼亚帝国,声称只有通过铁(魔术)与血(战争)才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国家,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因为在那时,除了法兰克中央王国以民族为大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之外,在神圣帝国,依然是宗教高于民族,因此,宰相要的就是扭转人们的观点,完成日耳曼尼亚帝国的统一,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为此,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则积极地谋求盟友,当威利安一世在位时,普卢西亚王国在帝国北方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东边的联邦、西边的共和国、南边的萨丁利亚王国都与普卢西亚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脾气暴躁的新国王威利安二世疯狂地煽动宗教狂热,企图建立新教帝国,对于公教毫不留情,因为宗教问题,使得普卢西亚王国愤然断交;而因为小小的边境领土问题,疯狂的威利安二世竟然公开声称“但泽堡是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举激怒了波-立联邦;而对于共和国则是展开激烈的贸易竞争,使得奥豪森共和国十分不满;然而,上面这些不过是小问题,最严重的是威利安二世的野心毫不收敛,竟然问鼎皇帝之位,这让帝国、教会十分震惊。尽管如此,俾斯麦还是最大努力地维持住了外交,并多次警告国王不谨慎的言行,这让年轻气盛的国王十分的不满,为后来的君臣不和埋下伏笔,以至于后来在开战问题上,国王罢免了宰相。
在为威利安一世服务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为普卢西亚王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当时普遍封建制的时代,为国王实行绝对君主制身体力行,将全国的贵族扫荡殆尽,而后萨克西恩王国也是借用了普卢西亚王国的力量才完成中央集权的。可以说,俾斯麦让普卢西亚王国实现了君权的统一,让王国成为一个可以拧成一个拳头的统一国家。
★★★★★★★★★★★★★★★★★★★★★★★★
姓名:威利安一世
性别:男
年龄:91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国王
简介:年轻时是英勇作战的军人,对于叛乱毫不留情,获得了“散弹亲王”的称号,意思是所过之处杀人如同散弹一样滥杀无辜。但是,人民起义却也是在慢慢地影响着这位亲王,贵族的横征暴敛让威利安一世不适,因此,上位后他的第一要务便是改变延续千年的贵族封建制,但是又谈何容易呢?此时,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铁血宰相,两人的目的不谋而合,都是为了普卢西亚王国的富国强兵,都看到了封建制的弊端,因此在宰相的强力削藩政策下,贵族被铲除殆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军国势力的抬头。对于宰相的信任迁就,是这位老国王的最好写照了,两人的合作促使普卢西亚王国成为帝国内最强大的国家。
★★★★★★★★★★★★★★★★★★★★★★★★
姓名:腓特烈三世
性别:男
年龄:57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王太子,野战指挥官
简介:为人温和,与父亲的家长式等级思想不同,曾游学奥豪森共和国的王太子有着深厚的自由思想,和父亲不同,他十分同情下层民众的生活,为此,他一方面代表国家在外作战,另一方面他和太子妃威廉敏娜则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因此腓特烈三世在国内平民中的威望也很高,自由派将他当做领袖,在议会与内阁政府展开斗争。
★★★★★★★★★★★★★★★★★★★★★★★★
姓名:威利安二世
性别:男
年龄:30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国王
简介:年轻气盛、野心勃勃是这位年轻国王的标签,刚登基便在将军们的怂恿下罢免奥托,使得俾斯麦愤然下任,随后的大战或许不是威利安二世的所想,却和其脱不开关系,威利安二世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只要击败南方的公教诸侯,迫使他们割地赔款、承认条约就可以了,然而,后来的战争烈度远超乎想像。
★★★★★★★★★★★★★★★★★★★★★★★★
姓名:“血王子”腓特烈·卡尔·冯·霍斯恩提亚
性别:男
年龄:50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野战指挥官
简介:毕业于普卢西亚王国军事学院的贵族指挥官,在军队训练、战术指挥上有着空前的优秀能力,曾在多次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是优秀的野战指挥官,因为在战场上的勇敢和红色骠骑兵军服,被称为“血王子”。
★★★★★★★★★★★★★★★★★★★★★★★★
姓名: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
性别:男
年龄:52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陆军元帅
简介:普卢西亚王国的天才战略家,主战派,事实上也十分优秀,施里芬元帅的战略让王国军队在前期势如破竹。
★★★★★★★★★★★★★★★★★★★★★★★★
姓名:阿尔弗雷德·冯·提尔比茨
性别:男
年龄:58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空军元帅
简介:普卢西亚王国空中舰队的缔造者,同时也是十分优秀的战略家,主战派。
★★★★★★★★★★★★★★★★★★★★★★★★
姓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
性别:男
年龄:16岁
国籍:普卢西亚王国
职业:普卢西亚王国王太子,威利安二世的长子
简介:十分优秀的陆军指挥官,和年轻时的父亲一样骁勇善战,在吕岑会战中被圣庭天使射杀,主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