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鲜艳华丽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真·完结篇)

在UP主之前的三篇文章中向大家讲了关于汉服的名称记载到地位影响等内容,然而这并不是真的到此为止,本篇文章是《漫谈鲜艳华丽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的真·最终篇文章,本篇文章的内容就是汉服对其他亚洲各国服饰的影响和本篇文章的总结,如果大家没有看过前三篇文章的话请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前三篇文章。



汉服对其他亚洲各国服饰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影响深远的就是日本的和服和朝鲜半岛的韩服。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养老令》模仿唐朝朝服制度用于即位礼、冠礼、婚礼等周礼仪式。元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衽。
平安末期武家势力壮大,效仿公家装束制作礼服狩衣、常服水干。此外还有直垂、肩衣、裃。江户时代中期至后期,德川幕府崇尚儒学,开展了复礼复古的天宝“装束御再兴”运动,复兴公事主义,日本有职故实家开始对装束的考证,并且复兴了天皇黄袍的染色技术。德川家康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规定了天皇及诸臣的服制,主导复礼复古。德川纲吉还颁布了《服忌令》效仿中国的丧服制度。同时,日本也效仿中原士大夫考证汉服的方法,通过公事主义体系的明经道、纪传道对儒家经典的考证以及有职故实家对于装束的继承,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服制。光格天皇、孝明天皇甚至复原了冕服用于登基大典。
考证复原十二单的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承认:“厩户皇子始定冠位十二阶大宝以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如宋景濂误曰:“千来犹效,汉衣冠元是。本邦之古传也岂效汉唐之制而已乎。故夫圣世始为衣冠而美风俗,以正上下礼仪,人无礼仪则何为人?岂非当务之急乎?”
德川家康把小笠原流立为官学以来,通过藩校讲授使小笠原流礼法广泛传播。1632年《小笠原家礼书》出版。日本江户所采用的是受朱子家礼所影响的武家小笠原流礼法以及伊势流礼法,这是现代日本礼仪和现代和服的基础。清人亦认为日本衣裳同于汉制。1938~1939年《礼仪作法全集》9卷刊行,1941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礼法要项》,普及了小笠原礼法,包括服装、礼仪(冠婚葬祭)。《礼法要项》第九章规定了平民男子冬季礼服纹付羽织袴、夏季浴衣和女子礼服、访问服等。
唐代贞观时期,新罗请求唐太宗李世民赐汉衣冠,革除新罗服饰,以同于中国。李氏朝鲜中期之后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悉遵华制。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而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亦一直保留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李朝也改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皇后翟衣样式。而现代朝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襬十分宽大、蓬松。
越南古称交趾(中国称作安南),968年,丁部领(丁环)建立丁朝(大瞿越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两年后(970年)自称皇帝。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皇帝、大臣的朝服,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试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着之弁冠、衮服来看,与明朝宗藩服饰如出一辙,不过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显得小一号而已。以汉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衮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清廷占据中国之后的两百多年间,与中国南疆山水相连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着明式衣冠,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照片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明确的反映出这一点,如1898年驻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1857.8.20—1935.7.4)所着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袍或者中国戏曲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无二。
那么最后就是本篇文章的总结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三皇五帝时期,再到夏、商、周(包括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秦、汉(包括西汉、新和东汉)、三国(包括魏、蜀汉和吴)、晋(西晋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和北周)、隋、唐(中间包括武则天建立的武周)、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北汉)、宋(北宋和南宋,也包括辽、西夏和金)、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中华历史文化在全世界影响极大,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五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不断升温的现代文化,都对世界各国文化,尤其是亚洲国家的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即使中国在历史上受到外族和外国的入侵,中华文化依然没有彻底中断。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以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另外还有同样的,欧洲文明(西方文明)也同样没有彻底中断,西欧文明最早为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最早产生了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后来由于其他原因,这两大文明都遭到了毁灭。但是希腊的文化并没有因此断绝,其原因是希腊人的殖民地遍布爱琴海,当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城邦遭遇到多利亚人的毁灭的时候,希腊人又大量转移到了伊奥尼亚,建立了十二个城邦,使得希腊文明能够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在伊奥尼亚产生了《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等重要的作品,在希腊本土城邦复兴之前,伊奥尼亚一直是希腊世界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产生了泰勒斯、希罗多德、毕达哥拉斯等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数学家等。
希腊文明衰落之后,罗马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而西方文明遭遇到的第二次危机是中世纪,许多人都认为中世纪时期,西方文明就中断了。的确,日耳曼人的入侵对西欧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然而西方文明并没有中断。一是,西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东罗马帝国又延续到了1453年,东罗马很好地保存了古典文明典籍,为文艺复兴做好了准备。二是,日耳曼人虽然占领了希腊罗马等地,但是他们依然长期使用拉丁文字,继承了罗马的基督教。三是在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佛伦伦萨等城市,受到日耳曼人文化的冲击较小,基本还能够保存古典时代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文化。到了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但是东罗马的大量典籍和文人流亡到了意大利,回到了他起源的地方。最终欧洲的文艺复兴又将黑暗的中世纪驱散了。因此,西欧文明也从未中断过,不仅如此,通过殖民扩张,欧洲文明还传播到了世界,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基督教、拉丁字母等遍布世界,使得美洲和大洋洲又成为了欧洲文明新的乐园。
因此,中华文明并未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西方文明同样没有中断过。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具有很大的区别,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而西方文明是商业文明(海洋文明)。中华文化通过强大的同化能力来进行延续,而西方文化通过转移到保存文明。中华文化的主要的构成元素有汉字、儒家思想、专制体制等,而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有拉丁文字、基督教、民主政治、人文主义等。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应该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以保持各自的生机。
汉族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主体民族,其影响力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极为深远,汉族在华夏大地创造了很多灿烂的艺术文化,汉族以儒雅为风范。汉族在中国建立多数王朝,长久主导中国政治,但期间也有被异族统治的历史,譬如西晋亡于匈奴人建立的汉赵,北宋亡于女真人建立的金,南宋亡于蒙古人建立的元,南明、明郑亡于满洲人建立的清。最后满清政权被推翻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在1911年10月10日建立的中华民国,同时汉族也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力量。
汉服虽然雍容华贵、大气典雅、鲜艳华丽,但是在国内乃至全世界有少数人对汉服缺乏认知,比如:第一、成都火烧汉服事件;第二、日韩媒体说汉服起源于和服和韩服。当我听到这些消息后,我既感到愤怒,又让我对喜爱汉服的青少年朋友们感到同情。我希望这些对汉服缺乏认知的人好好了解中国历史和汉族传统文化,做一个理性爱国的人。别人穿什么衣服,不管是汉服也好还是满服(清装)也好,还是西装(西服)、JK制服(包括西装校服和水手服在内)、洛丽塔、牛仔服等等,那都是别人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是别人自己所想的、别人自己的人身自由!然而,UP主虽然拥有东北少数民族(满族)的血统,但是我流淌的仍然是汉族的血液。我对汉服、满服、和服和韩服的认知还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不管我是穿汉服也好,还是满服也好,还是西装、运动服、T恤和牛仔服好,对我而言,就像是别人对自己而言,那也是自己所做的事情。
另外,我突然有了一个十分超前的想法,就是我想把我最喜欢的日本游戏动漫角色汉化,也就是我所谓的“用Photoshop画身着汉服的日本游戏动漫角色”,就以《心跳回忆》历代女主为例,比如:藤崎诗织身穿汉代曲裾、如月未绪身穿唐代齐胸襦裙、纽绪结奈身穿明代立领长衫和褙子、片桐彩子身穿魏晋襦裙、虹野沙希清川望身穿唐代圆领袍和馆林见晴身穿明代袄裙等等,使《心跳回忆》历代女主身穿汉服的时候颇有仙气的感觉。
在本篇文章的最后,UP主送上一句志气昂扬的话:我们作为一个爱国爱党、热爱中华文化的中国人,在我们心里永远记住这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仍做中国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喜欢本篇文章的话,记得投币、点赞、收藏、推荐,还有关注哦。Thanks!^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