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师小哲】关于魔法咏唱的胡思乱想

2020-12-09 20:10 作者:花师小哲-中二  | 我要投稿

如果谈到经典勇者小队的组合的话,大概就有勇者、魔法师、神官这样的搭配,我们很容易就想到这个小队魔法师的形象:帽子、斗篷、法杖、魔法阵和施法之前的咏唱。

如果你多少看过一些套路化的龙傲天漫画或者动画的话,一定也会对以下的套路不会陌生:龙傲天可以不需要咏唱发动魔法、龙傲天可以不需要咏唱同时发动魔法。甚至在《钢炼》里,也有类似的设定,接触过真理之门的人可以不需要法阵发动炼金术(这设定我应该没记错吧)。创作者们对这类现象的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咏唱是完全多余的东西;有的认为咏唱只是辅助,不是发动魔法的本质特征;有的认为咏唱只是魔法发动的一个媒介。

《世界尽头的圣骑士》

这里稍微安利一部漫画:《世界尽头的圣骑士》(也有小说),这部漫画的一开始就充斥着比较浓的哲学意味,而且它明确指出了语言是带有魔力的;“言灵”这个词也有相似的意思,都是说明了语言本身是带有灵气的;还有我当时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片段,就是著名的动画四大名著(嘛,这个毕竟有争议,但无关紧要)之一的《圣剑使的禁咒咏唱》中,男主角说过日语是更适合作为魔法媒介的语言(应该是小说里的片段,动画可能没做或者没做到,也有可能是记错了);《贤者之孙》(这部我是漫画弃坑的)中主角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字能使用很强大的魔法

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关键的词:语言。

其实像我这样日常中经常拿语言来解释世界上一些事情的人来说,语言哲学真的是个好用的东西,当然,我也不是说语言哲学是万能的,打算用语言哲学解释一切也不是我想做的,但是,我的分析可能总是会偏向于将语言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之所以我不想用语言哲学来解释一切,是因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是基于德语语境提出的,但是像德语、英语这类的语言和汉语、日语有很大的不同:德语、英语这类语言是表音语言,汉语、日语这类语言是表意语言。

维特根斯坦,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可能没有之一

简单来讲的话,表音语言一开始发明出来就是给人读的,而记号更像其辅助;而表意语言一开始发明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其记号本身就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汉字就是一种象形文字,最开始可能只是一种记录的记号,表意语言的读音更像其辅助。

这样就不难解释一些东西,虽然创作者本身可能并没有这层意思,但去除咏唱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看做是由两类语言的区别导致的。很好理解,既然表音语言是给人来读的,那么语言的记号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语言只有读出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那在表音语言的语境下,咏唱就是自然而然和必不可少的,而在表意语言的语境下,咏唱似乎就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相反,重要的是魔法阵这个记号本身所代表的的意义,所以对于中日这类国家的创作者来说,理解不了咏唱的作用、认为咏唱是多余的是很正常的。虽然我个人基本上看修仙类的作品比较少(好像也就《师坑》这一部吧),但是中国、日本的道士使用的符咒基本上是不需要咏唱来发动的(当然,咏唱的场合也有,我没有挖过这方面的历史,即符咒的产生之初是怎么使用的,有时间再补充,这里只是乱想)。

放一只可爱的七七,因为她有符咒

当然,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拓展。例如,我们可以追问,魔法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我看来可能和意识的广延性脱不开关系,即魔法就是一种关于意识具有广延性的一种解释)当然,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查看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关于表音语言和表意语言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能对某土澳的近期言行背后的逻辑有更清醒的认识。

【花师小哲】关于魔法咏唱的胡思乱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