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感性论3

2021-02-13 21:56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三、空间与时间

        既然先验感性论就是讨论空间和时间这两种先天直观形式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康德是怎样阐述的。对于空间和时间,康德有两个阐明,分别是“形而上学的阐明”(也就是先天的阐明);另一个是“先验的阐明”。先天和先验我们在上一篇已经清楚有什么差别了。对于先天的阐明,我们就是要说明空间和时间“是什么”,它是不关乎对象的;而先验的阐明,就是我们能够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功能“做什么”,它是何以使得某种对象的知识成为可能的。

     我们先来看“形而上学的阐明”,空间的形而上学规定了四条,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否定性的,说明空间“不是什么”;第二条和第四条则是说明空间“是什么”。概括起来说,空间不是后天经验性的,而是先天的;不是概念,而是直观形式。总结一句话,空间是对外部事物的纯粹的先天直观形式。康德的论证很有意思,他说你想想看,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空间中没有任何事物,但是你不可能设想一个外部事物不在空间之中,这就证明了空间先于一切外部事物。他说,你再想,所有的空间是不是唯一空间的一部分?空间和空间之外除了位置不同以外,没有任何不同,所以空间不是概念,它不是推导出来的,它是直观出来的,是看出来的,你只有通过直观,通过看,才能确定空间的不同。由此说明,空间只能是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差不多,就是多了一条时间是有相继性的,但是他补充道,这一条虽然作为“形而上学阐明”出现在这里,但是其实已经包括了“先验的阐明”的意思了,正因为时间具有相继性,所以因此时间是使得“经验根本从上成为可能的诸规则”。后面的先验阐明只是继续发挥了一下,说时间的表象是使得“变化”和“运动”的概念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

        按理来说,这一章节既然叫先验感性论,是解决数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的,但是,康德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先验阐明”只是阐明了空间是几何学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却没有阐明时间是使得算术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而是阐明了时间的运动变化,是使得自然科学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这应该是在下一章节的先验逻辑中的先验分析论中出现的(康德哲学的总问题2中有导图),那么为什么对于时间的“先验阐明”,本来是要阐明先验感性论中的算术何以可能,却延伸到了先验逻辑中的先验判断力的图型法中,成为时间图型。这是因为时间和空间虽然都是先天直观形式,但是还是有某些不对等之处,时间所起的作用比空间重要的多。空间只是一切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则是一切内部和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形式,因为一切的外部现象要成为知识,都要归结于内心的时间来加以安排。所以时间作为“内感官”成为一切现象知识的大总管,它比空间更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

        康德从这些阐明中得出的结论,总的来说就是两条。一是,空间和时间在形成知识的作用上(也就是先验上)具有“经验性的实在性”,就是说,它们能使得感性知识带上实在性,但只是经验性的实在性,而不是独断论的那种“先验的实在性”,“经验性的实在性”确保了我们能够在能拓展新的知识的条件下而不陷入独断论的“独断”空洞。二是,它们就其本身的形式(也就是先天)而言只是一种“先验的观念性”,这种观念性并不是主观唯心主论的那种“经验性的观念性”,例如休谟和贝克莱的那种观念性,而是“先验的”,是不能随主观改变而违反的,“先验的观念性”确保了能在不陷入怀疑论的情况下使得知识具备了普遍必然性。这两条认识论互相补足,互相支持,确保了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同时不陷入独断和空洞。

        康德的“客观”在认识论当中指的是普遍必然性,在本体论中指的是自在之物,也就是“绝对的客观性”,这是要区分开了的。空间和时间只是感性材料的接受形式(也就是在认识论上的现象客体的接受形式);而不能把它们视为自在之物的形式(本体论上的物自体)。否则就是一种“先验的实在性”了,既是独断论,也会带来虚假的“幻相”(虚假的被规定的现象,现象一定要是经验性的直观,不可能是先验的)。

        经验性的东西之所以能获得实在性,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先验观念起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种先验的观念作用,那么经验性的东西就会像休谟说的那样,成为一片散沙,,一切只是一些知觉印象的碎片,那就只能有“经验性的观念性”了(直观无思维则盲);反之,如果把先验的观念作用变成先验的实在性,而撇开经验性的内容,那就是独断论了,就是把一种“空”的东西当成实在的东西了(思维无直观则空)。

        这两大原则作为康德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不仅仅出现在先验感性论当中,在先验逻辑中的自然科学的先验原理和对旧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都用到了这个根本原则,多次作为依据。

        先验感性论是为后面的先验逻辑提供前提的,也就是提供先验逻辑能够运用于其上的经验对象。前面讲了,概念无直观则空,但直观如何形成?必须依靠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先天直观形式接受感官的要素,才能被给予。先验感性论就是讲直观对象是如何“被给予”的,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中的直观对象被给予出来,那么知性的范畴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知性的范畴对这些直观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规范,那也只是一些用来形成客观认识对象的材料而已,还不是真正的客观对象。时间和空间对于经验性的材料如感觉、知觉和印象而言,已经是先天直观形式了,但对于知性范畴而言,它们又只是一些材料,范畴则是使它们成形的形式。但是就像盖房子要一层层盖一样,知性范畴必须以它们为前提才能起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感性论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