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商周古文字读本-7-殷墟甲骨刻辞-原文

2022-08-12 21:14 作者:攻吴之球  | 我要投稿

又来记笔记啦


01:34


这里课本引用了《说文解字》对晹的解释:“日覆雲暫見也。从日易聲。羊益切”,我就顺便查了一下说文解字注,是这么说的:“覆雲者、揜於雲。暫見者、倏見也。此與目部䁑義畧同。”我咋感觉段玉裁解释后更难懂233,揜和倏可比覆和暂难理解多了。

段玉裁看不到甲骨文,自然无法对甲骨文易的含义发表真知灼见,他注意到的是《说文》“䁑”和这个字意思很近,“䁑,目疾视也”(段玉裁校勘本),晹是太阳出来一下,䁑是眼睛瞥一眼,确实某种层面上具有相关性,这个是右文说的讨论范围,就不做引申了。


03:03


关于自表示鼻子的意思,课本也引用了《说文》,原文为“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上一下自】,古文自。疾二切”】

这里《说文》段注的解释就有趣了“此以鼻訓自。而又曰象鼻形。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爲鼻子,是。(我咋没听说过头生子叫鼻子的)。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爲鼻者絕少也。凡从自之字、如尸部㞒、臥息也。言部詯、膽气滿聲在人上也。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疾二切。十五部。”

段玉裁虽然信服了许慎把“自”当做鼻子的解释,但是也感慨作本义理解的意思是在是太少了。“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他皓首穷经也只找到㞒詯两个字和鼻子有关,所以甲骨文的这个材料真是意义重大,正如课本所说:

“自”在经籍中罕有用其本义者,此辞正用其本义,证明了《说文》一书在保留汉字古意方面的价值。


03:43


它字是说文比较重要的字,所以原文和注都很长,《说文》曰: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

尾形。上古艸凥(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蛇,它或从虫。託何切〖徐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文一 重一

说文明确说了它是一种古人害怕的虫子,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可以比较一下甲骨文的“害”和说文的“它”两个虫子的形状


甲骨文【上止下它】

《说文》它

不得不说差的挺大的,《说文》“从虫而长”在甲骨文基本体现不出来,冤曲的头也不太明显,只有垂尾形倒还稍微能看出来。

接下来附一下段注:

各本作垂。今正。

者,艸木華葉

也。(不要用本字来解释本字啊喂!)引申爲凡物下

之称(看了几遍才懂,是说这个字形像植物的花和叶子下垂的样子,是垂的本字,但这里“冤曲垂尾”用的本来就是引申义,用垂字也没人会误解)垂者遠邊,非其義。(因为垂本义是边陲所以故意不用垂字。。。但这本字也太生僻了)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

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这是在解释从虫而长)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

古音同也。(这是在证明许慎这里用了同音字作声训)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这就是考证它这种蛇为何让人害怕)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以上为第一段,释“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

第二段原文:“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段注: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别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诗经)《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原文:

它或从虫。

段注: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确实,虽然说文著录的这个字沿用至今,但它实在是一个造字理据很差的字,它就是蛇,又加虫旁后重复表意,关键蛇也不是虫类,所以只能称为“俗字”)


04:21


课本提到的这篇论文我试着找了一下,发现这里记录的出处很不好找。《古文字学论集初编》出版于1983年,此书现在网上售价860,虽然有电子版,但需要到儒藏论坛上去要,颇为麻烦,大概编者是位老藏书先生因而有此书吧,我最后是在《裘锡圭学术文集一·甲骨文卷》(复旦大学出版社)找到的,不仅内容相同,且还有新的增补,这篇论文又见于《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颇不必寻找原始出处。

这篇论文内容很长,不能备录,就附上几张图片吧。






商周古文字读本-7-殷墟甲骨刻辞-原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