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拓展:手机
从搭建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产品对外销售、到投资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逐步且愈发深入的推进全球化布局。“出海瞭望”注意到属于中国手机品牌的大航海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中国手机厂商出海最终胜出靠的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是谁胜谁负?
启航
1) 2005年 TCL的手机业务基本实行双品牌战略,即在海外通过阿尔卡特手机品牌,以运营商定制路线进入欧洲、北美、中东、印度市场,国内则主打TCL独立手机品牌。随后,康佳、波导等品牌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 2007年,传音正式进军非洲。2009年,OPPO正式宣布进入泰国市场, 5年后, vivo也高调宣布进入泰国市场。
3) 2014年初,小米进入新加坡;7月,小米进入印度;9月,小米进军印尼。
4) 加上一早便通过旗下基站或电子硬件板块在海外布局手机业务的华为、联想等品牌,至此,后续在全球手机市场逐鹿的中国玩家们已纷纷登场。序幕拉开。
鏖战
1) 2015年前后,国产手机品牌一、二梯队分化日益明显,在充足资金以及国内市场竞争中被验证的模式支持下,头部玩家们在海外市场加快了进军步伐,在各大主要市场开展起了近身肉搏。
2) 印度市场:
OPPO、vivo在这里选择了像素级复刻国内打法,这是被媒体概括为“广告无死角轰炸和密集店面地面无缝拦截”的强资源模式。
在建设线上渠道之外,小米在印度也铺开“小米之家”门店并且与多个主要线下零售商达成合作。2015年8月,小米与富士康达成合作,在印度建立了第一条手机生产线。
3) 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市场:
伴随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玩家们也凭借各自在产品、渠道、价格方面的特性,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优势阵地。
4) 欧洲市场:
主打高端的品牌调性的华为使得欧洲成为了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
5) 非洲市场:
传音则在强势崛起中,成功加冕“非洲机皇”。 2017年,传音就超过三星成为非洲最大的智能手机公司。
洗牌
1) 在华为的高压策略下,国产手机第一梯队选手为守住国内市场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今年,一贯主张以社交媒体实现口碑传播的小米也再次加大了营销力度。
2) 为了稳住国内市场,国产品牌的海外拓展节奏可能也将出现调整。而疫情的爆发也为玩家的全球之旅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3) 伴随各国5G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5G换机潮又将带来新的时代机会,谁胜谁负言之尚早。全球市场新一轮的厮杀已经开始,国产手机品牌已在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