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耳机“偷走”的听力,还有挽救的可能吗?
健康并非第一!而是唯一!关注健康排雷季,健康隐患不踩雷!
著名作家毛姆曾经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耳机也是一座避难所,因为我们的耳朵每天要忍受的噪音实在是太多了。
餐厅里嘈杂的说话声,马路上刺耳的鸣笛声,办公室里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每一种噪音都让耳朵受罪、思绪混乱。
所以,很多人习惯整日戴着耳机,甚至不断地把音量调大。
殊不知,您的听力正在被耳机“偷走”!

编辑
知识科普
01听觉是怎么产生的?
外部的声音会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接着由听小骨传到耳蜗,最后再由耳蜗里的毛细胞将震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如果音量过大.会让耳膜和听小骨产生更强烈的震动,进而直接损伤耳蜗毛细胞。然而,毛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死亡就不会再生,所以说,噪音对听力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编辑切换为居中
02在什么情况下听力容易受损呢?
一般来说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可能会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超过110分贝时,就可能致使耳蜗毛细胞死亡.进而对听力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而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听力的影响是很大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11亿12-35岁的青年人因使用智能手机以及配套的耳机,面临着听力损伤的风险。
患者
这么说来,难道忍受噪音和听力受损,我们必须要承受一个吗?
专业解答
并不是的
其实,选择对耳朵更友好的耳机以及注意使用方式和时长,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戴耳机对听力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耳罩式耳机,一方面它能罩住耳廓防止噪声进入,另一方面能使传出的声音距离鼓膜更远、对耳蜗的刺激更小,因此相对更加安全。
在人声嘈杂的公共场所可以佩戴降噪耳机,能帮助我们以更低的音量听清耳机传来的声音,对耳朵也是一种保护。
相对而言,不推荐戴有耳塞的入耳式耳机,因为它会使耳道内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容易引起外耳道发炎造成耳朵痒、疼痛等情况。
此外,由于声音更集中地传递到鼓膜,对耳蜗毛细胞的刺激也会更大。
03
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呢?

编辑切换为居中
选择完合适的耳机后,还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遵守“60-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 60 分贝。另外,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未成年人则建议不超过2个小时,才能降低耳机可能带来的损伤。
特别注意
常常佩戴耳机的朋友们,请合理的安排使用耳机时间的同时,也请别忘了,定期做听力检查。
END
健康排雷季 | 民生周刊主办
民生周刊主办
健康排雷季|刷新健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