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互联网追剧之经典的欧美侦探剧

2021-02-01 20:50 作者:永远的韩梅梅  | 我要投稿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大开眼界,各类优秀的欧美电视剧、综艺节目映入眼帘。之前日韩“学习”欧美、港台“学习”日韩、内陆“学习”港台剧这种传递模式,被互联网彻底打断,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山寨戏仿的作品,已经被观众辨认出来,逐渐被人唾弃。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便利,可以饶靠学习队列,直接看到世界各国的优秀影视内容。特别是在那个视频网站与客户端可免费直接观看的时代,大量优秀剧集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欧美通俗文学、职业剧种之中,侦探推理故事一直都是大众的心头好。大量优质的侦探剧通过互联网进入中国年轻关帐的视野。作为一名侦探小说的爱好者,梅梅带大家盘点那些优秀的侦探剧。

【写实主义的社会派】

社会派乃是日式推理小说的分类,以现实社会的罪案为背景,用真实刑侦手法破案的小说。社会派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远超出侦探小说的范围,有着更多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与思考。

《真探》第一季——哲思硬汉

2014年HBO电视网推出了《侦探》,由马修·麦康纳(饰演警官拉斯特)与伍迪·哈里森(饰演警官马蒂)两位影帝级别的实力派主演,当年就荣获艾美奖无数。

1995年路易斯安娜的小镇上发生了一起神秘的命案,像是某种邪恶宗教的献祭仪式。两位警探马蒂与拉斯特负责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罪恶乡间"的故事逐渐被挖掘出来。

当地的三大家族信奉原始的野蛮宗教,他们娈童、用活人祭祀。他们控制着世俗权势与宗教力量,以教会学校的名义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从中挑选受害者。被举报后,又左右着警方的调查。这些人在美国南方的小镇上,可谓是一手遮天。

两位警探,历经十年,最终将真凶找出,让罪恶大白于天下,虽无法将几大家族连根拔起,也将其置于千百万双眼睛之下,再也不能无法无天、胡作非为。

神秘的宗教符号、诡异的献祭仪式,和睦安宁小镇上的乡间恶魔,这一切都足够吸引人,更何况主角拉斯特独有的悲观虚无主义的哲思,透过屏幕直达你的心底。

拉斯特语录:"有人曾经告诉我,时间就是一个扁平的圆儿。我们曾经做过的、将要做的一切,将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下去,永不停息。"

"我相信:自我意识是进化中的悲惨错误,我们太重视自己 ... 我们是不该存在的生物。我们抱着需要自我的幻想而劳作 ... 让人确信自己是特殊个体,实际上,大家什么都不是。"

【梅言梅语】

本剧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有些草率:以一名主犯被击毙作为结束,对比全篇都在烘托的恶魔崇拜与庞大的家族势力,这个结局显然头重脚轻、流于表面,剧情戛然而止,让人心有不甘。

犯罪心理——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200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犯罪心理》,如今已经十四季了,据悉十五季已经预定,且将成为最终季。

梅梅追看了八季之多,曾经熟悉的演员一个个离开,曾经离开的演员又中途回归。

十五季,十五年,有多少剧可以连续制作播放十五年呢?由此可见本剧的魅力。

FBI的分析部中有一只负责对罪犯进行心理侧写的小队,他们采用警方案例积累的分析数据,对各色罪犯进行心理侧写,侦破一个又一个连环杀手案。看本剧最大感受就是:原来美国有那么多恶魔游荡在人间,有那么多人失踪被害,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此却一无所知,这太可怕了!

黑暗世界中,小孩子、年轻女孩被犯罪组织锁定、被跟踪观察、被伺机绑架、被暗网拍卖,被世界各地的心理变态者收入囊中,任其蹂躏。警方必须在48小时内搜寻到线索将其解救。否则被害人将会被转移,再获救的可能性极低。而这些买家,都有自己的喜好,特别是恋童癖者,一旦小孩子超过他想要的年纪,将会被其转卖出去,若无人购买,则会被"处理掉"。这就是现实世界中,那"不为人知"的一面。

不仅如此,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大量人魔暗中狩猎:他们用活人进行"土法"医学实验、为追求"折磨"的快感而活体解刨、从旧大陆沿袭而来"活人祭祀"的恶魔信仰、让女性丧失人格的囚禁培育等等。从人烟罕至的乡间,到钢筋水泥的都市,从车水马龙的公路,到民丰淳朴的小镇,恶魔就潜伏在人们之间。

离家出走的少男少女、露宿街头的流浪者、瘾君子性工作者等等,都是高危人群,是恶魔们天然的捕猎对象,只因谁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突然消失"。那些多年未结的人口失踪案件,说不定就在某个连环杀手案中发现了踪迹,最后合并为同一案件。而那些失踪人口早已成为犯罪分子的笔笔罪债。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梅言梅语】

此剧梅梅追了九季,没在追下去。前几季中描写了太多的连环杀人犯,太多的变态,太多的折磨与虐杀。让编者一时间怀疑美国是否真的有那么多深藏的变态?那么多连环杀手?那么多的囚禁培育?

CSI(犯罪现场调查)——科学办案

2000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犯罪现场调查 》,第一季号称以真实案例改编而成,详细描述了犯罪现场取证、法医尸检、法证鉴定等真实案件的侦破手法,将刑侦剧带入了"科学破案"的新阶段。自此后,科学鉴定派刑侦剧在荧屏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剧的故事发生在拉斯维加斯,此后又衍生出CSI:迈阿密与CSI:纽约两部剧。

本剧对世界影响很大,各地纷纷有模仿者出现。比如:港剧《法证先锋》深受本剧的影响。

【梅言梅语】

梅梅初看CSI时是很吃惊的,才知道警方破案那么高科技呀,之前一直以为警察是用那种老美剧式的破案方式呢,四处找找"线人",查查线索,发现蛛丝马迹,然后来场枪战。

原来现代警方是这样破案的。若每个案件都能下这么大的人力物力,那么何愁案件不破呢?但现实世界中,高科技办案意味着高成本,很多地方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只有大案要案才能享受这般待遇。

NCIS(海军罪案调查处)——涉及军方案件的刑侦剧

2004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又推出了海军罪案调查处,将刑侦故事伸向了神秘的军队之中。军方一直都是比较独立且封闭的,针对其下人员犯罪,有着自己的一套调查方式与军事法庭审判。与民间完全隔离开来。此剧可以带你窥探军队中肆意掩盖的各种罪恶。

本剧又衍生出 NCIS:洛杉矶与NCIS:新奥尔良两部戏。

【梅言梅语】

梅梅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将NCIS与CSI区分开来,两剧的名字实在是太像了,其都有不少衍生剧。刚开始梅梅一直一位NCIS就是CSI的衍生剧呢,一直纳闷为什么内容差别那么大呢?难道是军队特供版的CSI?唉,吃了没文化的亏!

识骨寻踪(Bones)

2005年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出品,共十二季。凯西·莱克斯是该剧的制品人,她曾经是一位法医人类学家,教授过FBI探员如何观察和复原人类遗骸,在蒙特利尔的实验室分离并鉴定支离破碎的尸体,她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编入了畅销法医小说,本剧就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而成。

梅梅曾读过原著小说,对研究尸骨来破案的女博士,心中升起崇敬,却又后背感到一丝丝凉意。无独有偶,根据漫画改编的日剧《樱子小姐脚下埋着尸体》,也是研究骨头的女博士的探案故事。

梅梅个人猜测,此漫画必然受到凯西·莱克斯原著小说的影响。

别对我说谎(Lie to me)——微表情出卖了你

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Fox)于2009年到2011年推出了三季。本剧改编自:行为学专家保罗·艾克曼博士的畅销书《Telling Lies》。分析员们通过阅读受审者的微表情,判断其是否在说谎。引导话题,寻找真相,并以此破案。

【传统侦探故事——本格派】

之所以称其"传统",指本剧忠实于原著,将原著故事原汁原味的呈现于荧屏之上。经典的魅力是不会随着时代而褪色,否则,它又如何配被称为经典?

大侦探波洛

1989年至2013年由英国ITV制作播出,共十三季,70集。改编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由大卫·苏切特扮演比利时籍的大侦探赫尔克里斯·波洛。

早在此剧之前就有不少电影版的大侦探波罗,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大卫·苏切特亦曾出演过电影,加上大量的电视剧,可谓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位波罗侦探。

马普尔小姐

英国ITV又推出了"阿婆"笔下的另一大系列:"田园侦探"马普尔小姐。2004年至2013年,共六季。这个喜欢攀谈、善与观察倾听的英国乡村老太太,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屡破奇案。

福尔摩斯探案集

还是英国ITV于1984至1994制作了七季,国内早年引进过这一版。有太多版本的福尔摩斯被搬上大银幕与小荧屏,而梅梅的一位好友,却最推崇此版。对杰里米·布雷特扮演的福尔摩斯念念不忘。

【新派推理——新本格派】

本格派是日本对欧美传过来的传统类型侦探小说的称呼,而新本格派则是本格的复兴。在日本,当本格派发展遇到瓶颈之后,社会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统治近30年。此后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厌倦了现实主义题材,又开始推崇逻辑推理的侦探故事。这一时期,在岛田庄司等人的带领下以新的写作手法复兴了本格派,因此被称为新本格派。

神探夏洛特——看到英剧两字,你就能闻到"基腐"的味道

201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现代版的福尔摩斯——神探夏洛特,由卷福扮演年轻版的大侦探。该剧只保留了基本人设,全新的故事,续写神探传奇,并且将故事背景从维多利亚时代搬到了现代的伦敦,以现代视听语言展现福尔摩斯的观察与推理。并在新剧情中穿插一些原著的"梗儿",让梅梅这样的原著迷也能会心一笑,感受到编剧的良苦用心。

【梅言梅语】

本剧也让梅梅第一次"认知"了英剧:一季十分短,就三集,但每集一个半小时,制作精良。这就是系列迷你电影呀。

卷福也凭借此剧一鸣惊人。福尔摩斯与莫利亚提教授被重新演绎成了经典对手,相爱相杀,相互成全。让人不知道是站"福华cp",还是"福莫cp"了。果然英剧就是腐。

基本演绎法——"吃热狗"的福尔摩斯

无独有偶,2012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也看上了这个题材,也要拍摄现代版的福尔摩斯。但这却是个美式的福尔摩斯。首先故事地点由伦敦改为纽约,其次福尔摩斯成了一个在美国逃避过去的毒瘾神探,而华生也变成了女康复助理,替其父亲照看、监视这个瘾君子儿子。果然美国人与英国人不一样,宁愿让主角变性,也不拍腐剧。

在对福尔摩斯的现代化改编上,英剧美剧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超现实主义——变格派】

"变格派"是针对"本格派"而言,当人们厌倦了本格派之后,作家们只能求新求变。一部分人走上了脱离现实本身,光怪陆离、惊艳猎奇的超现实道路。

超感神探——靠超能力办案,你不是再逗我?

200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超感神探》:一个曾长期在媒体上发表各类精神疾病和超自然感觉的文章,并且一直担任电视节目嘉宾的"媒体界名人",成为了警方专案调查组的顾问。这个半神棍半心理学家的"侦探",运用自己宣称的"超感"来破案。

罪案第六感——越疯越推理

美国广播公司(ABS)则于2012年推出了《罪案第六感》,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精神病学教授来协助FBI破案。

丹尼尔是人类行为学以及神经科学方面的权威,但他其实是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了防止诱发自己的症状,他除了教课外尽量避免与人交际,过着孤隐且程式化的生活。然后阴差阳错他却成了FBI的专家顾问。

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儿。不变成疯子,就不知道疯子作案的路数。

灵媒缉凶——不问苍生问鬼神

该来的始终会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005年推出了这部《灵媒缉凶》,本剧称自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Allison Dubois是美国真实存在的一位灵媒,她的个人经历已经多次集结成册并出版发行。该剧主要叙述了灵媒Allison Dubois利用自己的天赋帮助她所在的凤凰城检察部门破获一系列案件的故事。

记忆神探——这是生病,还是开挂?

2011年首播。女主患有罕见的"超忆症",她能记住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谈话的细节。女主的眼睛相当于监控器,她的大脑是无线容量的硬盘,将所有"看到"的事物存储起来,永远不忘。她可以在大脑里完成所有"监控视频"的快进与回放,并逐帧检查,还可以将局部细节进行放大,仔细辨识。加上她又患有失眠症,可以24小时进行上述工作。这不就是一台碳基的超级电脑吗?

【梅有话说】

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基础,各种小说都含义推理、侦探元素。就连我们特有的武侠小说中也有侦探小说的影子,比如古龙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等。

借助者媒体革命,侦探文学由小说到影视剧迈进,大量独立创作的剧本为这一题材添砖加瓦。

梅梅倒是想抽时间单独做一期侦探小说与其发展史简介式的小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互联网追剧之经典的欧美侦探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