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角力人类遭殃?浅谈《平稳世代的韦驮天们》的斗争背后

作者:阿渣
如果要为7月新番阵容选取一个最大赢家,那么Cool教信者肯定能获得提名。短短一个7月,就有三部作品喜提动画化——《小林家的龙女仆S》、担任原作的《桃子男孩渡海而来》以及担任重置的《平稳世代的韦驮天们》。这三部作品都是基于异世界舞台,描述人族和异种族的故事。对于喜欢在各类作品中欣赏作者对于种族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的我,自然是再对胃口不过了。而其中,《平稳世代的韦驮天们》(以下简称《韦驮天》)无论从制作到画风甚至是音乐,都狠狠地击中了我的好球带,让我从开播起就对其充满期待。

作为7月新番中的一员,《韦驮天》虽然有大量伦理方面的黑暗要素,但并不妨碍其凭借不错的剧本以及优秀的制作脱颖而出。《韦驮天》从开播起就充满了话题性——无论是第一话结尾的“圣女陨落”场面,还是中间大量出现的各类重口味杀戮镜头,直到最后一话将各类血腥荒诞集为大成,都在告诉着我们,这并不是一部面向所有观众的作品。有的人出于自身伦理价值观,在观看第一话后就因为无法接受而果断放弃。但也有我这样的Cool教信者忠实信者以及充满恶趣味的观众,对每一话的展开都充满期待。这不仅是因为剧情与画面对我的吸引,还有原作的特殊性——虽然《韦驮天》是一部漫改作品,但Cool教信者所负责的重制版内容只做到了tv中段,而原作web版更是早就停更,仅出够了一季tv的内容。这就代表着,大概从中间部分开始,《韦驮天》就成了一部“半原创番”。对于这类题材劲爆的作品,每周期待着他的后续展开,便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当然,《韦驮天》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剧情主线——韦驮天、人类、魔族三方的复杂关系。故事中,韦驮天是人类的保护神,负责维持人类世界的平衡,而魔族担任的则是秩序破坏者的角色。韦驮天为了维持人类世界的和谐发展,一直在与魔族作斗争。当然了,虽说是人类的保护神,但韦驮天并不会主动下场干涉人类社会发展,只会在出现族外势力时担任一个抑制力的角色。这么一看,《韦驮天》似乎就变成了一部另类的描写种族共存的作品。以往的描写种族共存的作品如《Beastars》、《东京喰种》等,都是单纯地描写两个种族的对立。但是《韦驮天》给人类加了韦驮天这个“bug”来企图达成一个势力的平衡,将普通的1v1变成了1+1v1,成为了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所在。
动画故事前期,作者为描写出韦驮天的强大可谓是费劲笔墨。无论是给主角团安排了琳和伊斯理作为力量和智慧方面的两位外挂般的存在,还是用洗脑、武力压制、战术压制等手段凸显魔族在韦驮天面前的不堪一击,都给观众一种“魔族没法玩”的感觉。然而,如果故事就以韦驮天的全面胜利结束,那未免也太无趣了点。于是,作者给魔族方也安排了另一个层面上的外挂——拥有超强分析能力的未来。如果故事前中期是看韦驮天如何花式吊打魔族,那么后期就是看魔族在未来的操盘下,一点点翻盘,直到结局全面反攻,这剧情可以说是爽快至极。但是,爽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因为从头到尾人类(韦驮天)与魔族的实力都未真正均衡过,从来都是单方面的降维打击,所以这部片子最重要的核心矛盾——“人类与魔族的共存”,并未有过解决的迹象。

实际上,从作者在动画中流露的种种迹象表明,《韦驮天》这部作品虽然看似是爽快的勇者战胜恶龙的故事,但核心主题还是要归纳于种族共存,不过这个主题提出的未免有些晚。种族共存这个问题第一次在明面上摆上餐桌,是在第八集,修女吉尔与魔族明面上的领袖竹下皇帝的对话。虽然修女吉尔在此前被魔族百般虐待,但在面对弥留之际仍对自己有所关心的竹下皇帝,她又体现出了修女慈悲为怀的一面,并提出了一个观点:“魔族之中也有好人。”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十分不喜欢这一段充斥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圣母泛滥剧情,但这一处也是代表着作者的野心——他不想将剧情肤浅地止于打打杀杀,而是想将其拔高一个层面。这一点在结局的第十一集更是得到了突出体现。无论是前半段描写克力和波菈亲切玩闹的画面与后半段克力洗脑解除后看到波菈的惨状时产生的心理反差,还是修女向伊斯理与普兰提亚提出的那个问题:“人与魔族就不能和谐共处吗?”都在暗示着我们,这个故事最终一定会走向人类与魔族的关系得到改变的结局。可惜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不知是否存在的下一季中,因为web原版的剧情也是到此处结束。

那么,如果让作为观众的各位来思考,人—韦驮天—魔族的三方关系,能达成完美的平衡吗?《韦驮天》作为一部充斥着大量黑暗要素的异世界动画,其实在一开始就给了我提示。从800年前的魔族被封印到现在,其实人类世界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这里的稳定,是指虽有战争及动乱,但不至于出现种族覆灭的危机。实际上,这也是韦驮天的职责——只要人类不面临灭亡,韦驮天就不应主动干涉人类社会。但故事的开始,也是始于波菈在无意识间发现了佐布尔军队企图复活魔族,引发了伊斯理后面的一系列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冲突。在我看来,一切矛盾的加速,都是由于韦驮天一方的过量干涉所带来的。这一点则在主人公之一的伊斯理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伊斯理作为韦驮天,战斗水平并不突出,技能点都点在了头脑上。而他选择的运用这个头脑的方式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并干预。伊斯理对人类社会的干预,明显是超出了韦驮天“保护人类社会被魔族破坏”的职责范围的。无论是将普兰提亚设为宗教信仰,还是为人类提供研究经费,都不是韦驮天作为“抑制力”所应该做的。伊斯理是本片中唯一一个不是被其他韦驮天所牵引,而是自然诞生的韦驮天。他在遇到隼人的前50年都混迹于人类社会之中,这让他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好奇心。然而,伊斯理的行动虽然满足了他个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但也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且到故事后期,伊斯理显然也不再满足于当一个简单的研究员,甚至开始干涉国家内政,成为了国家背后的“大脑”。这就导致了三方平衡的彻底破坏,伊斯理也遭受到了代价——对魔族的洗脑被破解,自己也被做成了人彘。

但是,问题并不会在伊斯理被抓后得到解决。原本的三方平衡从人类/韦驮天方面的全面胜利变为了魔族的反扑大成功,都在告诉着我们,回到角力平衡的局面已经非常困难。作者用魔王的剧情刻意削弱琳也是为了体现这一点:没有哪一方有绝对的实力让另一方覆灭。无论是仇视韦驮天的魔族还是企图灭绝魔族的韦驮天,二者的目的都难以达成。面对吉尔提出的“人类与魔族是否可以共存”的问题,伊斯理的回答是“要么人类灭绝,要么魔族灭绝”。这样的答案自然不是吉尔所想要的,代表这类偏激解决方案的伊斯理也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其不可行性。无论是琳还是伊斯理,他们所追求的都是人类/韦驮天的全面胜利,即灭绝魔族,但让一个种族消失又谈何容易?可是,让对方消失又是两个种族的立身之本。未开化的魔族只会对韦驮天起主动攻击反应,而韦驮天的存在也是为了回应人类的愿望、消灭魔族。刻进DNA里的冲动,想要化解并没有这么简单。

那么,故事就会这样进入死局么?当所有人都以为魔族毫无翻盘余地之时,未来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乾坤。因此,作者一定会安排一个“破局点”。例如在最后一集提到的克力和波菈、伊斯理和毘萨菈的感情线,或者是琳和隼人的行动,又或是吉尔特殊的身份与想法,都有可能在后续展开起到关键的作用。故事的重心也大概率会从魔族的翻盘,转移到韦驮天如何再次反攻。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因此,在我看来,后续的剧情中作者一定会给出一个明确的主线思路,将故事引向解决。譬如,以克力为突破点,从魔族内部诱发改变。又或是机械降神,塑造一个可以带来和谐的全新平衡态……当然,最终的方案如何,我们只能期待作者的后续更新以及不知是否能够存在的tv二期了。但仅就《韦驮天》在这一季所展现的内容而言,可以算是很好地讲完了一个故事,并留给观众以期待。作为一部mappa出品的出色动画,如果你能忍受里面的大量可能引起不适的内容以及偏阴暗的色调,那么《韦驮天》一定会让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