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道具篇(3)——【头饰】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1、堆纱宫花
出自著名章节《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作者借一枝生花妙笔大展奇才,让我们跟着周瑞家的步伐走过大半个荣国府,十二钗依次登场,各放异彩决无雷同,同时更引出香菱平儿金钏等副册又副册名钗。大笔渲染,精心勾勒,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最好看的电影长镜头也不过如此了!
而这一番路途,靠得正是那十二枝堆纱花儿啊。原文: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这是装花的盒子,正黄色,说明来自宫中,薛家是皇商,有此物并不希奇,如意纹的合盖子设计别致好看。外包装不错。

再看里面的花,啊又是小小的失望一下--------强烈要求新版红楼梦无论如何要做十二朵更漂亮的花儿来!(包装盒可以不用换了)

2、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李纨给老太太等人送去的各色菊花
原文如下: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 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
剧中改碧月为琥珀-------琥珀梳这个抓鬏髻很好看,有三分像紫鹃。再看那盘子,标准的荷叶式,里面的确是各色菊花,可见时令是入秋。

这是盘与花的近景,荷叶边的轮廓看得很清了,各色菊花估计真假混杂,喜得是做工精巧了许多。于是 "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

再来看这盘子花的去处:
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

3、秦氏遗簪
昨天写了秦可卿之死中的一个情节"更衣",下面要看到的,可能是更重要的另一个情节了。对,就是"遗簪"。
首先声明,因为这个话题所牵涉到的可卿之死决非三言两语可以交代得清楚,拟择日另辟专题再写,可以透漏的一点是,个人觉得曹雪芹塑造秦可卿原型,也许并非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位居十二钗之列,有持家之才,有预示家族远景的能力等,作者的态度,更多的应该是批判。
今天,咱们就简单的看这个簪子就好了。做工很不错,晶莹剔透,优美温润,可与黛玉的白簪、宝钗的金簪、探春的红簪并称为“《红楼梦》四大美簪”了(呵呵,开个玩笑。)

这场戏给我的最大印象-------饰演贾珍的演员李志新可真厉害,他把哪个贪淫无度,委琐荒靡的演得那叫一个像!新版会挑谁说不了,能演出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

4、琏二爷的私房
乃是琏二爷偷娶了尤二姐后交于其收管的一套梯己。原文如下:
贾琏一月出五两银子做天天的供给。若不来时,他母女三人一处吃饭;若贾琏来了,他夫妻二人一处吃,他母女便回房自吃。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
这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考考大家,二姐现在拿的这只小金凤钗都有谁戴过呢?

5、黛玉的白珠簪
在87版电视剧中,黛玉出场最早、陪伴时间最长的就是那支白珠簪了,造型很简单优美,一颗龙眼大的珠子,衬着莲花形金色簪托,很纯洁,莲花也符合黛玉的风骨。

这个簪子应该黛玉的母亲贾母留给她的,黛玉虽然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对母亲的思念,但是看着黛玉对这个发簪的珍之和重之,又怎不是她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黛玉在很多场合都戴着白珠簪,可能一开始只是陪衬她孝中的身份,后来就成了固定首饰之一。杨树云老师在《中华好故事》里说这支簪子是他拿一个白瓷珠粘上去的,真看不出来是瓷的。

6、攒珠累丝金凤
既然提到了头面首饰,那么顺便说说迎春的那只“攒珠累丝金凤”吧。
绣橘因说道:“如何, 前儿我回姑娘,那一个攒珠累丝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回了姑娘,姑娘竟不问一声儿。我说必是老奶奶拿去典了银子放头儿的,姑娘不信,只说司棋收着呢。问司棋,司棋虽病着,心里却明白。我去问他,他说没有收起来,还在书架上匣内暂放着,预备八月十五日恐怕要戴呢。姑娘就该问老奶奶一一声,只是脸软怕人恼。如今竟怕无着,明儿要都戴时,独咱们不戴,是何意思呢。”
攒珠累丝金凤,就是用花丝镶嵌工艺做成的金凤簪,上面还装饰着珍珠。

顺便,大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花丝镶嵌工艺吧。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2] 而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注:其他人的头饰在服装篇都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想了解更多首饰的话,大家可以看杨树云的《装点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