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大街摄像头,为什么管不住别车、逆行?要这大数据有何用?
作为一名环保青年,笔者骑着两块钱一小时的共享单车去上班,一路秋风拂过面庞,很是凉爽,不由让人嘴角上扬。

忽然迎面驰来一辆电动自行车,对笔者来说,这只是小场面,凭借丰富的自行车驾驶经验,一个侧身与对面的骑士肩并肩,并用不屑的眼神致以崇高“敬意”,佩服他竟能如此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高速逆行。进行一番“友好交流”后,笔者重新蹬起脚踏板,深藏功与名。

看了一眼手机,距离打卡还有一段时间,于是笔者放慢前行的速度,哼起了歌,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突然就出现一辆出租车。笔者下意识拉紧车闸,可还是被迫追尾了,经验再丰富的自行车驾驶员也躲不过“鬼探头”啊!这一下给笔者整破防了呀!自行车就这么没有路权吗?要不是及时拉闸,能给我直接“送走”。

在确认对方是实线变道,并且未提前打转向灯之后,笔者上前找司机理论,对方也是连忙狡辩,一看都是“老油条”,望着逐渐远去的出租车,一天的好心情也没有了。

忙碌了一整天,终于下班了,骑上共享单车准备回家,可能是下班高峰期的原因,骑行难度比上班时高了好几个量级。先是遇到私家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然后被电动自行车挤,最后路过地铁口时,被排队拉客的电动自行车挡住去路。回趟家感觉和闯关一样,总结下来就俩字:“绝了”。

以上就是笔者通勤时的真实经历,被别车、被挡住去路、汽车从身旁擦肩而过的次数一双手都数不过来,能活到现在真是命大,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自然是素质问题,笔者身处所谓新一线大城市,这里的出租车、私家车、电动自行车,甚至是公交车,连最起码的行车礼仪和交通法规似乎都没有学会,有愧于新一线大城市的称号。

其次是管理问题,如今路上的摄像头已随处可见,大数据十分庞大,相关部门很容易就能定位一辆车的行驶轨迹,对于危险驾驶的行为,虽然已经出台了十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阶段,并不能像闯红灯就扣分、违停就被贴条那样直接,只有受害者主动举报或者等真的出了事故才会被重视。

现在的汽车大多都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如遇到危险驾驶行为,也能及时收集一手资料进行举报,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情况一举报一个准。但是对骑自行车的人来说,证据收集就比较困难了,总不能每天骑自行车还要头上顶个GoPro吧?

对于电动自行车,“墙裂”建议加入积分制度,这样才能责任到人,电动自行车是闯红灯、逆行、乱停的重灾区,只有严格管理才能遏制。

交通法规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岂能当儿戏?规矩就是用来遵守的,不然要规矩干什么?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不守规矩,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负责。

不管是出租车、私家车还是电动自行车,对于危险驾驶的行为任何时候都要严打,不严打不行!你们想想,如果有一天你哼着歌,骑着车,突然就被出租车给别了!所以说,没有危险驾驶行为的道路才是安全的!

当一个守规矩的人,遇到不守规矩的人,难免会“血压升高”,你有遇到过哪些糟心的危险驾驶行为?是如何处理的?期待你的留言分享!